第369章 总督盘算
当官这么多年,他发现大明的问题非常的严重,种种的乱象,己是王朝末期之相,这样的局面让他癯然而惊,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他可不是想当一个亡国之臣,他想要当的是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臣。
要做到这一种人,就必须有一点,那就是敢做别人不敢做之事,如果凡事都想着就会得罪人,凡事都想着这样子做对自己有没有好处,那样子就没法做事了。
他也是当官以后才发现,大明朝廷是如此的穷,而大明的民间却是如此的富贵。
可以说大明朝廷那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民间的富豪,特别是江南的富豪过得却是比皇帝还要奢侈豪华,这样的局面,可是令他深深的感到了不平。
国穷民富,在国破家亡之后,这些巨大的财富又应该归了谁?
以前他不懂张居正,认为他过于的薄情和不顾礼义,现在他才明白,张居正他做的非常对,他这种劫富济贫式的收税方法,让大明中兴了几十年,也是这种敢人所不敢干的作风,让他成为了大明最后一个名臣。
他洪承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当他登上了天子堂以后,就有一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希望凭着自己的一身所学,匡扶皇帝,成就一番事业。
眼见现在的大明,乱象四起,内外交困,已经像是一个风烛残年之中的老人一般了,而且这老人还是背着千斤重担在前进,如何才能让大明放下千斤重担,如何才能让大明重焕生机,这就是他这一位自比良相名臣该要考虑的事情了,至于朝廷中诸公,他洪承畴也是有点不屑一顾了,他认为这些人除了争权夺利,就不会干点别的事情。
如何拯救大明,他以前以为这会很简单,只要消灭了流寇,自然就天下大平了,但是他现在才明白,即使大明朝廷有能力把流寇给消灭了,但是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想要进入内阁,还要做许多的事情,现在他算是明白了一样事情,那就是如果想要大明中兴,就必须做一样事,那就是劫富济贫,劫富济贫就是拯救现在的大明最好的方法。
对!要拯救大明,就是只能够劫富济贫,就是水泊梁山中的好汉们所用的这一招,大明现在虽然朝廷很穷,但是大明的民间却不穷,但是大明的民间财富他所储存的方式,也都非常的不合理,那就是大量的钱财集中到富人的手中,富人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普通的小老百姓,却为三餐而烦恼。
拯救大明的方法,就是用劫富济贫的方式把富贵人的财富,平分到穷人老百姓那里去,就可以让大明重新焕发活力,重新的走向中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要知道历史上的这么多改革,也可以说是劫富济贫,也可以说是向既有的利益阶层挑战,让他们分摊更多的财富和利益给新生的权力阶层。
但是许多人都失败了,都在这样的变革之下头破血流,就连张居正也都不例外,足以令后面来的人感到杀鸡儆猴了。
洪承畴他现在只是大明的权臣之一,距离进入顶级的内阁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他已经在考量着如何匡扶大明的事情了,他也一直他也常在想,如果让我进入了内阁,成为了阁臣,又该如何的辅助皇帝平定天下?
他倒是想到了劫富济贫这一招,但是他又该以如何作为切入点,这又是一个问题的关键了,在大明历史上其实是有许多改革的,比如说当年的张居正,他采用的是一条鞭法,他又该用什么方式来掠夺这些财富,让他回归民间?
洪承寿他身为大明士大夫之一,可是知道这一帮士大夫他们势力的强大,他们团结起来的时候,就连皇帝都得低头。
皇帝他已经知道了东林党的不作为,只是把东林党的几个领袖赶出朝廷而已,但是改变不了整个朝廷都是东林党党徒的局面,同时也都改变不了东林党,拒绝不了他们的利益诉求。
在这一种情况之下,洪承畴他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他也在想自己读了这么多圣贤之书,却在皇朝进入末期,天子将要走向危难之时,却是束手无策,难道这几十年来读的书,就算是白读了。
每当想到这一种情况的时候,他经常都不免哀叹。
当上五省总督之前,他是意气风发的,他在想着,有朝一日我终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皇帝解决了所有的烦恼,成为一代名臣,但是现在他才知道,要作为一代名臣,这可是非常困难。
在当年寒窗苦读之时,他曾经深深地感到当代朝廷的腐败,吏治的腐败,如果他当了官员以后,一定要当一个好官,作为朝廷争的清流,扭转朝廷这种恶劣的风气,但是在他当官了以后,他才发现要当一名贪官和奸臣是非常容易,非常舒服,还可以令自己和家族获得好处,如果要当一名好官,这是非常的困难,不单止你自己日子会过得很艰苦,你身边的人都会恨你,都会讨厌你,结果不可避免的,他自己也都成为了自己当年所讨厌的那一种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入官场,身不由己,自己的理想和热血也在官场之中,消磨的差不多了。
所以洪承畴他又修改了自己的理想,由做忠臣变成做一名贪婪的忠臣,他在贪图富贵的同时,也都为皇帝,为朝廷为皇帝办事。
所以他在陕西任上缴灭流寇叛军的时候,可是非常的卖力,毫不留情,凡是落入他手中的流寇叛军,一律的都被他处死,一律的都被他毫不留情的干掉,他对于流寇狠辣的手段,令他大获成功,受到了皇帝的赏识,逐步的升官,最终成为了五省总督,负责为皇帝陛下剿灭肆虐中原的流寇。
在上任之前,他踌躇满志,他想着只要他一旦接管了朝廷骁勇善战的大军,他就可以全力以赴的出手,毫不留情,一举把这些流寇给剿灭了,但是当他真正坐上这位置的时候,他才发现一点,那就是这一帮流寇,你是可以把他搅灭,但是他们却像是阴魂不散的幽灵一样,很快又重生了,无数的敌人就像韭菜一样,你割了他又冒出来,割了一批又冒出来了更多的,这边压下了苗头,另外一边又大火燎原,这种局面令洪承畴他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流寇他是怎么产生的?在经过自己的研究以后,他才得出如此的问题,并不单单是百姓的问题,朝廷和乡绅也都有其责任。
作为一名士大夫,洪承畴他也深深的相信,百姓为水,水能覆舟,也能载舟的道理,他现在就发现这一点,乡绅和官府们其实就是全力以赴的在逼百姓造反,在玩火自焚。
这是大明政治现在的生态,那就是乡绅为了贪钱,拼死的盘剥百姓,百姓没钱吃饭了就造反,而官府就向更多的地方收税以灭造反的老百姓,更多地方的老百姓因为没钱吃饭而再造反,这几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这种局面的出现,令他深深的感到无力。
他明白当现今的朝廷体制就是如此,每个官员都是如此,每个集团背后都有其既得的利益阶层,你想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挑战整个利益集团和整个阶层,其后果是非常惨的,是很容易的就让自己身死族灭,遭到反噬的。
所以他自己在任上遭受到了像刘布这种豪强,朱大典这种官油子刁难的时候,他也都没有什么意外,他明白像这种挡着忠臣前进道路上的奸臣,无论去哪里都是有的,正是因为有这种人不顾大局才会有今天的局势。
洪承畴他一直有着振兴大明的心思,但是他却是不得其门而入,没有办法,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好,现在这一个孵银子的神仙出现,令他感觉到了某一种契机。
洪承畴他明白,如果要掠夺江南富豪和民间的财富,这是很困难的,估计在他掠夺完后,也是他自己成为了理想的祭品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个时间是果断迅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说不定他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就像军事行动一样,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对方还没有反应来的时候就完成了,他把大量的银子抢夺到手,送到了皇帝手上,估计皇帝陛下看见着这么多的银子,很难生出怪罪他的心。
如果能够成功的为大明朝廷弄来了这么多的银子,洪承畴他相信铁定可以解决大明许多的问题,朝廷就可以马上命令全国各地的百姓,不用交税了,不用再催收百姓了,还可以迅速的买来大量的粮食,拯救正在受灾的百姓,这就会令整个惨烈的大明政局得到缓解,令百姓得到了喘息之机。
他自己则可以从容的部署军队,一举的把流寇给剿灭了。
剿灭流寇最大最难的,就是必须在源头之上把它搅灭,只要寻住了它的源头,加以整治,就可以剿灭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