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生活总有无奈
所有人的资料,都没有引起纪少龙的警觉,相反,这个刘向同的资料,看起来很正常,纪少龙还是从中,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刘向同今年46岁,40岁的时候,从外交部调任到驻伊莱克尼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这一当,就是六年。
到第三年的时候,外交部曾经要把刘向同调到国内工作,刘向同拒绝了,他给出来的理由是他不想回到国内的安逸环境中,他要做一个外交官。
能有这样的觉悟不容易,在综合考虑之后,外交部同意刘向同留任驻伊莱克尼大使馆,那一年,他还拿到了优秀外交官的称号,这是外交官的荣誉。
第二个疑点,在今年张大使回国的时候,刘向同也接到了升职的任命,任命其为驻伊莱克尼大使馆参赞,副馆长,也就是接任吴钟茂的位置,因为原本是计划将吴钟茂调回到国内或者调去其他大使馆的,刘向同再一次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他还没有担任副馆长的能力,希望外交部再给他两年时间历练一下。
这样的一次拒绝,直接导致了吴钟茂没有办法调走。
所以,在整个大使馆,刘向同的口碑是相当不错的,大家都认为,刘向同是一个实实在在踏实工作的人,并不是完全为了升官发财,因为没有外交官会拒绝调回国内,也没有外交官会拒绝升职。
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也正是因为如此,纪少龙才觉得刘向同是可疑的。
现在看来,刘向同之所以拒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一旦升职,他就不能继续管理国内物资补给的工作了,一旦这个负责的内容丢失了,他就没有办法跟庞卓继续交易了。
另外一点,就是他需要在出事的时候,找一个人来背锅,而这么多年,他一直是把吴钟茂伪装成背锅的那个人的,吴钟茂一旦被调走,那么他苦心经营的伪装,便消失了。
这两点,都是他不能被调走,不能升职的主要原因。
面对这样的现状,刘向同显然是不能抵赖了。
苏战找了一张椅子,放在了大厅的最中央,让刘向同坐在了椅子的中间,并没有给他采取任何的强制措施,他的周围围了有二三十人,谁也不用担心,他会逃走。
纪少龙就站在他的面前,看着低着头不说话的刘向同。
此刻,他可能已经下定决心了,什么也不说。
纪少龙绕着他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面前,问道:“我看过你的资料,你在外交部任职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直到现在,都是有些人学习的楷模,这句话好像叫做为华夏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我未必是一个好的外交官,但是我一定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对吗?”
曾经说过的话。
刘向同还是能回想起来,当纪少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是颤抖了一下,显然,这句话触动到他了。
可是,他还是没说话。
纪少龙看着他,说道:“吴钟茂跟你一样,只是想做一个称职的外交官,可是你却让他变成了一个汉奸,或许他没有想过跟张骞一样名垂千古,但是也不想背上一个汉奸的骂名,你让一个外交官的信仰崩塌了,我想,刚从事外交官的你,能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吧?”
被纪少龙这么一说,刘向同再次颤抖了一下。
他终于把头抬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纪少龙,眼眶中,居然湿润了。
“对,是我做的,你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吧。”
刘向同说道。
纪少龙也找了一张椅子,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说道:“从你被策反的时候,开始说吧……”
“我可以喝口水吗?”
刘向同问道。
一个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一杯水送了过来,刘向同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捧着杯子,眼睛看着斜上方的天花板,喃喃说道:“事情,应该从四年前多之前开始说起,具体的时间,我已经不记得了……”
跟纪少龙一样,刘向同也是从国内的高等学府毕业的,一样也属于是天之骄子。
另外一点,跟纪少龙的际遇也是一样的,刘向同是从一个相当贫困的家庭中出生的,从小没有父亲,就靠着母亲,将她的三个孩子养大了。
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两个姐姐。
为了供他读书,两个姐姐很早就出去打工赚钱,也是很早就嫁人了,以此资助他读完了大学,可是尽管如此,两个姐姐过得并不好,没有文化,嫁给了农村的农民,因为要养弟弟,所以两个姐姐在婆家也是忍气吞声地生活着。
他们一家,在那个村上,也被很多人看不起。
刘向同一毕业,就进入了外交部工作,在村子里,也算是光耀门楣了,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
当了外交部的官员,名声上的确是很好听了,毕竟说出去,那也是外交官了,可是当时刘向同的工资并不算高,七七八八,固定工资加上五险一金,加上年终奖什么的,都不足十万元,为了供他读书,家里欠的债很多,这样的工资,根本不够他生活得很好,也不够改善家里人的生活。
人家说,只要当官了,就会有各种额外的收入,可是外交部的官员,在这方面,真的很难有别的收入。
现实,依旧让刘向同寸步难行。
加上后来刘向同结婚生子之后,妻子也没有工作,这样的工资,只是勉强维系自己的小家庭,想要帮助姐姐和妈妈,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
六年前,刘向同主动向外交部提出,要到国外的大使馆工作,那个时候,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仅仅是因为到驻外使馆工作,工资会高一些。
就这样,刘向同被调任到了驻伊莱克尼大使馆工作。
刘向同的性格很好,一到这边,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刘向同而已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