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裁决!

  虽然板垣征四郎非常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就是陈启民才是日本这场权力之争的裁判?
  当然了,板垣征四郎相信,现在的自己对陈启民来说价值足够大。陈启民是一定会支持自己的。
  他现在正在按部就班的办着自己的事儿,他要将自己的嫡系部下调回日本。只有这样他才算是稳住了局势。
  当然了,想要做到这一点他就一定要得到海军的支持,毕竟他不能让自己的部下游回日本不是吗?
  那么日本海军又在干什么呢?他们在保持中立,或者说是骑墙观望。
  在中西功在位的时期,日本海军的力量也得到了不小的膨胀。
  可是为了中华联邦的利益,即便中西功允许日本海军扩张,基本也只是允许日本海军扩充自己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
  中西功的办法就是允许日本海军增加海军陆战队的数量,让他们成为一支更加举足轻重的力量。
  所以,现在的日本海军还是有不俗的实力的。如果他们想要站队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只不过,他们并不敢直接的表态,因为他们和陆军和日本的武装警察部队不一样。
  中华联邦如果真的要对日本动手,日本陆军和日本的警察部队或许还不会立刻完蛋。
  因为想要消灭他们,中华联邦的国防军就要先登陆日本。
  可是,如果国防军想要消灭日本海军,那凭国防军海军的实力可还真不算太难。
  再加上日本海军想要发展甚至是维持现有的规模,都需要中华联邦保证日本海上贸易路线的安全,所以他们更加不敢轻易的得罪中华联邦。
  他们也在等中华联邦的表态。
  所有人都在等着陈启民表态,可是陈启民就是没有给出最重要的那个答复。
  陈启民在等什么?他在等裕仁!
  陈启民非常清楚,自己不表态的话,日本海军是不可能帮板垣征四郎干活儿的。
  因为一旦日本海军帮板垣征四郎运兵了,那就可以看成是海军站在了板垣征四郎的那一边。
  如果最后陈启民给出的答复不是板垣征四郎,那么他们虽然还有改换门庭的机会,可是他们再想保持像中西功时期的那种权威和影响力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板垣征四郎却急需土澳的部队回来帮他镇压局面,他能怎么办?
  板垣征四郎不傻,这件事其实并不是无解的,而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让天蝗下一份诏书就可以了。
  现在的裕仁不是任由他拿捏吗?只要板垣征四郎开口,他一定会满足板垣征四郎这个要求。
  虽然所有人都明白,裕仁的命令其实就是板垣征四郎的命令。可是如果海军听从了裕仁的命令,那还真就不算是他们已经站队了。
  毕竟他们不是直接听从了板垣不是吗?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没有人愿意直接反对天蝗。而且他们还可以对天蝗的诏书阳奉阴违,一旦他们运兵的效率不够,也就等于给了内藤雅人时间。
  这就是一种两边卖好的行为,海军是不会拒绝的。
  即便内藤雅人已经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可是海军既然是保持中立的,暂时性的两边下注就没什么。
  只要他们在最紧要的关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就行了。
  那么,陈启民为什么始终不表态呢?因为现在板垣征四郎的实力还是有些弱了。
  陈启民有些担心,自己一旦让内藤雅人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板垣征四郎可能当场就要完蛋了。
  所以,陈启民要给板垣征四郎时间暴兵!
  果然!
  板垣征四郎很快就让天蝗向海军下达了诏书,海军那边也确实答应了他,并且开始磨洋工。
  除了海军这边之外,板垣征四郎自己也在东京开始了新一轮的招兵工作。
  他聚拢了关东大部分的警察部队,并且还陆陆续续的召回了不少陆军士兵。
  此时的内藤雅人那边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他的手上已经有了80多万大军,板垣征四郎的手中也聚拢了大概120万人。
  在日本的人力几乎要被榨干的时代,他们能搞到这么多的兵力,基本上已经把日本比步枪高的男性搜刮的差不多了。
  眼见双方的势力都聚拢的差不多了,板垣征四郎似乎也有能力和内藤雅人抗衡了。
  1943年6月22日,陈启民终于做出了表态。
  事实上,这一次表态的是高尔察克,还有亚共体之中一大票国家的领导人。
  他们纷纷站出来支持内藤雅人为新任的日本首相。
  这一下,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风向,陈启民已经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德国、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甚至是加州的美利坚联邦都站出来紧跟着宣布承认内藤雅人。
  协定国全体下场,同盟国这边也非常给面子,英美两国也先后宣布承认了内藤雅人。
  内藤雅人这边可以说是欢欣鼓舞,所有人都在围着内藤雅人庆祝,在他们看来只要陈启民表态了,那就代表日本这一次的权力之争已经算是分出结果了。
  内藤雅人表面上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让所有人都高看了一眼。
  事实上呢,他其实一点都不淡定。虽然他早就知道了结果,但是当他看到周围人的反应,他就知道日本内战是打定了!
  这一战打完,日本在未来上百年的时间内恐怕都没有发展强国的机会了,他如何能不激动?
  京都这边欢欣鼓舞,东京那边可以说就是哀鸿遍野了。
  所有人都为这一天的变化弄傻了眼。
  大家看板垣征四郎的表情都非常复杂,那眼神仿佛就是在质问他:“说好的尽在掌握呢?现在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