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没钱
听完这话李倓面色一喜,若是真如张启说的这样的话,这条驿道还真可车水马龙。
那时候,自己就在这里建酒楼茶肆,日入斗金,今后就没必要为了一点货物来回奔波了。
此时李倓又想起另一件事,他小心翼翼问道:“小仙师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
张启站起身来,拄着手杖踱了几步,道:“如今平阳郡灾民东迁,大批的灾民受饿。如今秋初,天气还算是宜人。等冬至之后,若是这些灾民没有存下粮食买上棉被,岂不是要活活饿死冻死?”
“大翰朝新立三年,战乱初平,必定是国库亏空,粮库积尘。如此,如何能养得活那么多灾民?若是在这里新开驿道,驿道两侧动土木,可用那些灾民来做工,如此,便能养活数千人。虽救不得所有人,但至少,也算是尽绵薄之力吧。”
李倓作揖道:“小仙师果然是宅心仁厚。”
张启摆摆手,“不过是土地老爷的慈悲心肠罢了。”
李倓点头,又赞了一声土地老爷,末了想了想又道:“要在此地动工的话,需要拿到官家的批文。这个应当不难,可新开一条驿道不算是小事,必定要耗费大量的银两。再加上要在此地设一小商镇,我可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
张启笑道:“又何必要你花这笔钱呢?”
李倓愣了愣,“这是什么意思?若是我不花钱,难道这驿道还能凭空生出来不成?”
说完这话,李倓眼睛微微发亮地看着张启,脑海之中已经在想这小仙师一挥手,一条驿道便如长龙一般凭空而出的场景了。
张启猜出了李倓心中所想,暗自嘀咕,若是自己能有这份本事,也就没必要为了一些香火而大费功夫了。
“这笔钱自然是官家出。”
李倓皱着眉头,“官家?官家怎么会出这笔钱?”
“官家怎么出不了呢?”张启道:“驿道开通,永和县商业自然是要蒸蒸日上,管辖此地的官家本子上可添一笔大大的政绩,今后还能将此地的商铺、酒楼对外租赁,这又是一大笔钱。”
李倓略显踌躇,若是官家出了这笔钱,这条驿道乃至驿道两旁的商铺酒楼都是官家的了,那自己从中能挣什么钱呢?
张启看他一眼,接着道:“官家出钱,可官家的人管得过来这么长一条的驿道,管得到永和县外二三十里地这里的土木建造吗?如此,你便可承包这个工程。其中利润,可想而知。再者,你也可以与官家协商,建成之后,你可享有驿道两侧商铺的优先购买权。你并不需要承担风险就有厚利可得,你还要些什么?”
李倓听完这话如醍醐灌顶,恭敬抱拳道:“小仙师一番话真可谓是一语惊醒了梦中人,可怜我李某经商数十年,连这点事情都想不明白,实在惭愧。”
张启呵呵一笑,“我无非是站在棋盘外看棋罢了,算不得什么。若是你觉得此事可行,最好是尽快与官府协商,怕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那些灾民可就要来了。”
如今永和县县令王永德正为这灾民的事情愁得饭不香也睡不安,这件事对他可言可以算是雪中送炭。
李倓有十足的把握此事能够通过,又一想起今后自己不仅能从中谋取暴利,更是紧紧与官府绑在了一条船上,便再也坐不住了。
“既然如此,那李某就先回永和县与永和县令商议此事!”
张启点点头,“为天下苍生,自然是怠慢不得,你且先行吧。”
李倓抱拳之后让一管事负责此次香烛进货,自己则坐上一辆马车急匆匆折返往永和县而去。
远远看着马车离去,张启身形缓缓没入泥土之中,再出现之际便已在山丘顶上。
“老白!”
张启喊了一声。
老白缓缓从城隍庙中隐现出来,嗅着香火半眯着眼,“作甚?”
张启问道:“我这应当不算是破坏规则吧?”
老白道:“为众生谋利,救成千上万生灵于水深火热之中,何过之有呢?”
………………
………………
“咦,那不是李倓么?”
“是他。我记得他今日似乎是带着车队出城进货去了吧?”
“是哩,二十几辆马车,好大的架势!”
“怎么就一辆马车回来了?其他的人呢?”
“莫不是遇上强盗了,妖怪?”
旁道有人幸灾乐祸冲着李倓大声调笑,“李兄,今日怎么一个人回来了?早就跟你说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不,遇上事儿了吧?”
李倓没功夫理会这些人,只奔县令府而去。
“大人!大人!”
王永德正与自己师爷商议如何才能在永和县养活一万人而不伤永和县根本,刚讨论到关键时候,就只听见下人在大声嚷嚷,免不得一头怒火。
“大呼小叫做什么?死人了吗?”
那仆役忙低下脑袋道:“大人,有人求见。”
“谁?”
“李……李什么来着,好像是李诞!”
李诞?李诞是谁?
冯明心中一动,“莫不是李倓?”
那仆役小鸡啄米般点头,“是是是,师爷说的是,就是这个名字。”
冯明看着王永德一脸纳闷,解释道:“便是我前日跟大人说的那唯一一个愿意施舍善粥的商人。”
王永德道:“我自然知道是他,我纳闷的是他来做什么?”
冯明想了想,“莫不是攀关系的?”
“攀关系?”王永德心中了然,做了几年的官,他自然是遇到过一些没脸没皮非要往自己身上凑的人,冷哼一声,“就因为施舍了一些善粥就来攀关系?亏我还以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不见!”
“大人!”冯明制止道,“大人还是见一见为好。毕竟……”
王永德恨恨一拍桌子,“奶奶的,老子竟然还要因为这种事儿被人胁迫!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想说些什么!”
“诺!”
那仆役退下去,不多时,又敲了敲门。
王永德冷着声音,“进!”
李倓小心翼翼走进门,没敢抬头,只抱拳作揖道:“见过王大人,见过师爷!”
王永德斜瞥他,“不知李掌柜来此有何贵干?”
李倓道:“想必王大人正为平阳郡动迁而来的难民而伤脑筋吧?”
冯明皱着眉头,“李掌柜此言何意?”
李倓听出了冯明言语中带有一丝审问意味,忙道:“不知道大人对这些难民如何安排,但小人有一想法,可保证四千难民生活无忧!”
“当真!”王永德险险跳起来。
冯明也是一喜,仍压下激动的心情问道:“你可知道拿此事撒谎可是要砍头的?!”
“小人惶恐,不敢造次。”
王永德伸手,“坐。”
“谢大人。”
“看茶!”
一仆役很快端上一杯茶,轻轻放在李倓身边。
这时候冯明才问道:“不知你有何良计?”
李倓刚端起茶杯,听闻此话又忙将茶杯放下,稍稍措辞,将张启所言稍稍转变一下,讲与王永德与冯明二人听。
王永德听完一拍大腿,“果然是良计!”
若想安置灾民,最好的方法是让这些人做活,而若想满足这么多人的岗位,最好的方法就是兴土木。
王永德与冯明不是没有想到过这一点,只确实没有想到这个新开驿道这个工程。
若是真如李倓所言,这不仅能解如今燃眉之急,还是永和县百年大计!
王永德与冯明对视一眼,冯明道:“不知这条新修这条驿道需多少钱两?”
李倓伸出三根手指头,“小人稍稍算过,二十多里驿道加上驿道两侧商铺酒楼,大致就是这个数。”
冯明问道:“三千?”
李倓摇摇头,“三万两白银。”
冯明低头,王永德叹息。
李倓一愣,“难道王大人觉得此事不可行?”
王永德道:“此事倒是可行,只是……”
冯明眨眨眼,“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