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话:缘分
说着,让手下将三个小毛贼接过来,抓回镇公所去审问。
下了台阶还不忘要找回主场,看着宋秋一行道:“你们跟此案也有关联,在案子没破之前,不得离开本镇,先在客栈住着吧!”
说罢,带着毛贼回镇公所去了。
那几个丢了家人的自是急急忙忙的跟上。
对于衙头让他们不能离开,要留在这里,宋秋也没有说什么。
留就留呗,留下来正好看看,那被掳走的姑娘找不找得回来,这三个毛贼,还有没有同伙了。
听这意思,失踪的只有路过这里住店的年轻姑娘,镇上本地的却没有姑娘失踪,这倒是有些奇怪。
难不成外头路过的,好下手一点?
说来说去,还是这客栈松懈了些,三个毛贼堂而皇之的摸进来,客栈掌柜伙计,一个都没有发觉呢。
这要是来放把火杀个人的,那可是,呔!全完了。
作为客栈,有义务保护客人的安全嘛。
宋秋想着,回头腾出手,还得再添些人,叫杜传福帮着训练训练,到时候每处客栈去两个,专门负责客栈的防卫。
掌柜的被宋秋看得发毛,心里也发虚,特别是刚才见识到了阿灵那一剑削掉一块桌角的厉害,再加上,他刚才可是看出来了,连他们镇衙头好像都忌惮这行人呢。
他一个小掌柜,哪里敢得罪?
忙赔着笑,问宋秋他们早饭想吃点什么,并且请他们继续住着,这回住几天都不收一文房钱。
宋秋回神,见掌柜大方,倒也领情,笑着谢过了,先把昨儿的房钱结了。
走不了,干脆也不急了,坐下来慢慢吃个早饭,还能回房去睡个回笼觉呢。
吃过早饭,阿灵也坐不住,干脆出去打探消息去了。
宋秋也放心她的身手,并不拦着,只拘着其他人,都回房去,别到处乱跑,等事情一了,他们立马就启程离开。
梨花大咧咧的趴在小榻上,榻边就是临街的窗户,底下街道稍显冷清。
“唉,不知道要等多久破案啊?阿秋你说那些被掳走的姑娘找得回来吗?”
宋秋坐在一旁的圆桌前,拿了炭笔在蓝衣专门给她缝订成一个一个的小本子上记着流水账。
这一路的开销,花了多少银子,每天她都喜欢记下来,到时候查账,一目了然。
听着梨花的话,她心想,说不好,要是那小毛贼说得不是假话,抓了姑娘就是为了卖去青楼的话,估摸着前头那几个,现下早就送走了,就前天这个小姑娘,也说不定。
小镇的镇公所,离县衙稍远,加上衙头也就那么六七个当差的,平常办得都是东家妇人西家妇人吵架争嘴的琐事,这样的大案子,能办得好才怪。
就算能办,人手也不足,追查什么的,就失了先机。
或许这就是这些小毛贼远在小地方且又是客栈下手的原因?
过路人急着赶路的,对本地又不熟,也没有认识的熟人,案子久了难破,除了等着,也只能等着了。
“所以啊,这外头人心险恶,复杂得很,你可要跟紧了人,别一个人乱跑。”
梨花听得连连点头,“我知道呢!我又不像阿灵那么好功夫,就跟阿灵学了那么两招,糊弄人还行,你放心,我惜命着呢,绝对不跟你惹麻烦的。”
要不然,她也跟出去看结果去了嘛。
“还以为抓了三个小毛贼,又是像之前在阳平镇一样的,牵出一大堆人,还能给阿秋你添些人手呢。”
宋秋笑,“哪有那么多好事?”
像黄七他们这样的,遇上一回就行了,再遇上一回,她也万不会这么做了。
善心发多了,于自己来说,也是麻烦。
她还没奋斗到程家那么大的家业呢,实力不允许啊。
阿灵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去是气呼呼的,回来也是气呼呼的。
宋秋不禁问,“审问出什么了?”
阿灵摆手,“别提了,那三个小毛贼见了亭长就争着招了,跟对我们说得一样,掳了年轻小姑娘就是为了卖去青楼换银子花的,那掳走的都已经送去平陵县的青楼了。”
“这案子,亭长判不了,正让衙头押着三个小毛贼送去平陵县衙定罪呢,至于那些家人,也只有到平陵县青楼去赎人了。”
已经这么几天了,又不是年纪还小需要调教的小丫头,估摸着已经被迫接客了,真那样,可是作孽了。
梨花听得也是气呼呼的,“幸好碰着了阿灵呢,要不然,岂不还有小姑娘会遭殃?”
宋秋也幽幽叹了一口气,这事,也不是他们能管得了的了。
看了看外头天时,她道:“咱们也启程继续赶路吧。”
那衙头都押着人走了,也没来找他们,想来他们也是可以离开的了。
现在走,中午之前,还能赶到下一个镇子。
要到平陵县,还有七十里路呢。
天黑前能不能进入平陵县城也不一定。
是以,在下一个稍微繁华点的镇子停下来吃中饭的时候,宋秋便让陶家兄弟去找有被褥卖的铺子,买几床被褥备着。
万一要在野外露宿,或者找农家借宿,自己有被褥,也方便。
让陶家兄弟都买新的,但这兄弟俩攥着银钱舍不得替主子花的,只给买了两床崭新的被褥,其他几床,都是去当铺买的别人当掉的旧的。
不过也是充棉花的被褥,摸着挺暖和的,宋秋便没有说什么。
吃过中饭,便继续往前赶路。
果不其然,酉时临至,一行还在荒郊野外,连城墙的影子都还没看着的。
退回之前经过的镇子也还有十里路呢,麻烦。
宋秋便让杨大连几个去四下找找,附近的村落离得远不远,好找一处借宿。
不多会儿,杨大连先回来了,指了他去的左侧方,“那山坳子背后就有一处村落,绕过这弯子就看见了。”
宋秋点点头,喊其他人都回来,一行便拐下了官道,走上了偏窄也不平坦的小道。
一路颠颠簸簸的行了一刻钟,才看到了杨大连说的村落。
进村第一家,就是一座青砖瓦房的大院儿,敲门问了,正是村长家,得知他们要借宿,热情的迎他们进去。
一行刚进去,就碰见了先一步借宿的衙头一行。
两厢碰面,前者叹缘分,后者则警惕,好巧,好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