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裹脚
在客栈住下,晚上吃饭吃过饭幼清打算带着女儿一起走走,结果没走两步,突然听到后院传来一阵哀嚎声。
是个小女孩的声音。
幼清赶忙问伙计:“这是什么声音?”
主要是瞧着伙计丝毫不在意的样子,幼清觉得事情不简单,再说,这后院是客栈掌柜的自己住的地方。
伙计也没当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便道:“掌柜的小女儿,如今六岁了,老板娘给裹脚呢!”
幼清皱眉:“朝廷不是下令不许女子再裹脚吗?怎么还有如此。”
她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小脚的样子,但是看过图片,整个脚都畸形了,而且生生把脚压弯,可不是一般的受罪。
“这位夫人真是说笑了,朝廷虽然下令,但是姑娘大脚嫁不出去,可不就得裹脚不是。”
幼清沉默了。
裹脚恶俗由来已久,当初朝廷便下令不允许女子裹脚,可是并没有什么措施,只是有这么个规定,下面的人自然该如何还是如何。
不等幼清再说什么,后院突然冲出来个小姑娘,面颊挂着泪痕:“娘坏,疼,太疼了。”
小姑娘看着软乎乎的,看得出来掌柜的一家应该是疼女儿的,要不然这小孩子可不敢说她的不是。
小姑娘话音刚落,后院紧随着便出来了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妇人模样清秀。
“听娘的话,把脚裹了,娘晚上给你做你最喜欢的红烧肉吃。”
“不吃肉,不要裹脚,太疼了……呜呜呜……”
小姑娘嚎啕大哭,声音自然算不得好听,客栈里有不少人都往过去。
那妇人看着这么多人看过来,脸色一变:“快过来。”
“不要,娘坏,坏……呜呜呜,要爹爹……爹爹……”
这个时候那妇人走上前去,把孩子的嘴捂上,把孩子抱走,往后院走,小孩子在她娘怀里蹬腿踢脚,挣扎着要从她娘怀里出来。
六岁的孩子不知道未来,她不知道不裹脚嫁不好,只知道裹脚疼,是她从小到大都没经受过得疼痛,所以小姑娘感觉委屈,这才哭的厉害。
幼清这个时候没有了散步的心情,回了二楼房间。
进了房间,康熙放下从京城送来的信件,问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
“刚碰到掌柜的夫人在给女儿裹脚,哭的可怜,便上来了。”
幼清倒是有心不让那姑娘裹脚,但是她要是冒然上前阻止,师出无名,人家裹脚,她一个外人,哪怕她觉得自己再对,在人家看来那也是不对。
“朕记得朝廷不是早就下令不允许裹脚吗?”
“是啊,也只是满洲姑娘不裹脚,汉家女子还是时兴裹脚,不裹脚说是不好嫁人。”
说到这里幼清就觉得一阵无奈,自唐朝后,后续朝代对女子越发苛责,在唐朝之前律法虽然偏颇向男子,和离也是极为容易的,但是后来发现,到了如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女德,女戒……彻底把女子困于宅院。
三寸金莲真的好看吗?
未必,那种畸形的小脚,男人真要是看到了不一定受得住,幼清曾听人说过,古代女人一般不让丈夫看自己的脚,为何不让?
究极原因,自己都觉得裹的小脚不好看,怕吓到丈夫罢了。
说起来也是矛盾。
“你想帮帮那小姑娘?”
康熙自然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
幼清确实有这个意向。
可能是有了女儿,心思更加柔软。
“我让人拖住了掌柜的夫人,这两天约摸不会强着她女儿裹脚了,只是这只是一时,若是不能改变她们的想法,也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
“需要朕做什么?”
有康熙这句话幼清就放心多了。
“你能给下道圣旨,从今往后凡事家中有女儿裹脚者,家中男子三代不可科举,不可纳小脚女子为妾,否则同样不可科举。”
古代人想要改换门庭除了造反就只能靠着科举和入武,入武风险太大,平民百姓若是从小兵做起,一般情况下很少能活到入朝堂的时候。
所以想要改换门庭,大多数人都是靠科举。
寻常百姓家里要是富裕点,稍微有点远见的人家都会送家里的儿子去读书,既然读书,自然有心想要科举。
三代不能科举,断送的就是前程。
一般能科举的人家,知道了这事,为了能够继续科举,对家中女子裹脚的事情上也能上心一些。
还有,不允许男子纳裹脚女子。
汉家女子性情柔美,更受男子欢迎,一般情况下,男人纳妾纳的最多的也是汉家裹脚的女子,不允许纳裹脚女子为妾,为一定程度上倒是真能有效的阻止女子裹脚的风俗。
毕竟上行下效,从皇帝到达官贵族都如此,这样一来,倒是真的有效果。
“行,朕这就下旨。”
禁止裹足这事顺治就下过旨,只是有禁止剃头在前,禁止裹足显得不痛不痒,少有人践行。
就康熙所知,如今京城有些满族人家的女儿都开始裹起了脚,康熙当初听闻有秀女裹足,当即把人送出宫了。
只是没人把这事当回事,京城满洲贵族家中养的ji子也都是裹足的。
此风尚弥漫之态可见大势,只是在诸多国家大事面前,裹足一事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哪怕康熙看到了,也不曾太在乎这事,如今幼清提起,康熙哪怕为了让媳妇开心也要在乎起来。
随后康熙便下旨责令所有为裹足的女子不得在裹脚,损失有人违之不听,邻居举报有赏。
随后就是此前不算,往后若是家中再有女子裹足,便不允许家中男子三代之内不允许科举,另外就是纳妾不允许纳小脚女子,京城选秀若是有女子裹脚,以前裹得,不祸及家人,但是初选过不了。
若是经查证在圣旨下后裹得脚,家中父兄皆革职不得用,且三代之内不允许科举。
此圣旨一份送去了京城,从京城发往各地方,还有一份直接送到了当地了衙门。
县太爷接到圣旨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