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国号、年号、内外制度】

  南京。
  赵瀚面前摆着一摞手抄《大同字典》的书稿。
  钱谦益拱手说:“《大同字典》总共收字近万,比《说文解字》还多出二百余。”
  “昨晚我已翻看过了,各字的条目略显繁琐,可再行删改一二,”赵瀚没有再纠结《大同字典》,转而说,“今日把诸位学士请来,还有许多官员,是想把国号给定下。”
  “殿下既称吴王,国号可为‘大吴’。”钱谦益道。
  一直在搞情报工作的徐颖,由于北方混乱不堪,山东还大疫不止,情报工作很难再继续深入。
  他暂时在南京做各地情报汇总,此刻说道:“无论南北,大同一词已深入人心,国号何不就定为‘大同’?”
  李邦华说:“殿下乃燕赵人士,国号亦可为‘大燕’。”
  屋里举了好几十人,争来争去,整出好些国号,具体选哪个必须赵瀚定夺。
  赵瀚也纠结得很,问道:“国号‘中华’如何?”
  张溥抱拳道:“中华者,中国也。古往今来,王朝正朔,哪个不是中华,哪个不是中国?中华,中国,华夏,九州,天下,诸词同义,不可为国号。不论新朝国号为何,皆可称华夏中国,皆可称九州中华,何必多此一举定国号为‘中华’?”
  “此言有理。”黄宗羲支持张采的说法。
  朱元璋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里面大量出现中国、中华,甚至有“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语。
  除非放眼全球,否则“中华”确实不适合做国号。
  赵瀚想了想,突然笑道:“不记名投票表决吧。”
  在大明朝廷做过官的人,对这玩意儿并不陌生,廷推就经常不记名投票选举。
  特别是选阁臣、尚书、总督的时候,廷推属于常规流程。如果无法当场得出结果,大臣们就会推举出主选和陪选,一般有两到三个候选人名单。
  接着便是举行扩大会议,让众臣不记名投票,还要写出自己的推选理由。
  但决策权在皇帝,投票结果只是参考意见。
  而且,皇帝害怕群臣结党,往往选用得票更少的那位。有时候,候选人名单不能让皇帝满意,还会重新让大臣们廷推候选人。
  当皇权与相权反复拉锯时,候选人就得廷推好几次。
  如果皇帝绕过大臣,直接任命某人,或者直接给出候选人。这是破坏规矩的行为,证明皇帝和大臣的关系非常恶劣。
  就拿崇祯来举例,只刚开始那两三年守规矩,剩下的时候一直在破坏规则。
  赵瀚让人分发公文纸,大概一刻钟过去,投票全部上交。
  “唱票吧。”赵瀚说。
  张岱负责验票,郑森负责计票,陈子升负责唱票:“大同28票,大吴21票,大燕15票,大赣11票,大和8票……”
  没一个票数过半的。
  赵瀚仔细观察字迹,顿时就笑起来。
  由于都用台阁体写字,读书人的笔迹无法辨认,这还真属于不记名投票啊。
  “罢了,便以‘大同’为国号。”赵瀚能够猜得出来,徐颖、陈茂生、萧焕、左孝良这些人,应该都是给“大同”投票的。
  至于“大吴”的投票者,多半以江南士子为主。
  也多亏忽必烈开了头,国号都带个“大”字,大元、大明、大清、大顺,赵瀚国号“大同”居然显得很合群。
  赵瀚拍板决策之后,钱谦益立即奉承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谓大元;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谓大明;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大同即大和,国号‘大同’,暗合乾道变化,当终大明以为国祚。殿下英明!”
  赵瀚权当没听见这通马屁,继续说:“再定年号吧。”
  “国号既为大同,年号当为小康!”张采立即说。
  柳如是微笑附和:“善哉。”
  李邦华、庞春来也跟着说:“年号当为小康。”
  徐颖、陈茂生、萧焕、左孝良等人,也一起说道:“小康是极好的!”
  定国号时,众说纷纭。
  定年号时,大家的意见却出奇一致。
  “大同”和“小康”,同出《礼记·礼运篇》。
  大同属于儒家的终极追求,小康属于儒家的次级追求。强行理解的话,前者是高级阶段,后者是初级阶段。
  而且,以“小康”为年号,是在把赵瀚无限抬高,跟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并列——这六位的统治,才能被称为小康。
  国号大同,是终极追求。
  年号小康,是赵瀚的统治,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寓意很好,可惜赵瀚听来,却总感觉有那么一丝别扭。
  自明代以后,大家都喜欢用年号来代表皇帝。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听起来多牛逼啊。
  可到了赵瀚这里,难道叫做小康大帝?
  小康皇帝赵瀚,带着全国百姓一起致富奔小康吗?
  眼见赵瀚似乎有点不高兴,众人都感到很难理解。这个年号多好,历朝皇帝都不敢用,而且一般皇帝还没资格用,这可是跟大禹并驾齐驱!
  “咳咳!”
  赵瀚咳嗽两声,说道:“尧舜禹汤,古之圣君也。吾何德何能,可与夏禹、商汤并列?又何德何能,可与文武、周公比肩?小康之年号,万万用不得。”
  钱谦益恍然大悟,连忙拍马屁:“小康者,着义考信,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殿下选贤用能、整纲立纪、泽被万民,如何不可称为小康?还请殿下不要妄自菲薄,此民意使然!”
  眼见众人还要再劝,赵瀚连忙说:“换一个年号!”
  阮大铖混进编撰字典的队伍,今天也被请来议事,他说道:“康熙怎样?”
  赵瀚呵斥:“换一个!”
  赵瀚如此激烈反应,也让众人感到迷惑。
  康熙也很好啊,富庶兴盛之意,如今连年大灾,这个年号属于好兆头。
  “不如定为康宁?”钱谦益说。
  张溥立即反对:“晋孝武帝年号宁康,《魏书》误作康宁,已不能再用。”
  钱谦益反驳说:“既是误作,为何不能再用?今后再刊印《魏书》,把错误改过来便是!”
  既然有争议,那就最好不用。
  庞春来说:“元泰如何?”
  “可也!”张溥点头。
  黄宗羲说:“在下提议,年号为兴治。”
  “我认为该用昭隆。”
  “永业也极好!”
  “……”
  赵瀚否定“小康”之后,年号顿时五花八门,比讨论国号时还混乱。
  见众人吵不出个结果,赵瀚一锤定音:“别再争了,年号‘民始’。”
  瞬间全场安静,不再有任何异议。
  钱谦益、阮大铖之辈,甚至大呼圣明,疯狂拍赵瀚的马屁。
  民始没啥可说的,两个汉字的简单组合而已。但它对应“三原篇”,以年号来强调以民为本,也在揭示赵瀚是第一个应民皇帝。
  ……
  国号、年号,可以集思广益。
  内廷、后宫、宗室、外戚这些制度,钱谦益等人没资格参与讨论。
  “不设内廷吗?”李邦华惊喜道。
  传统文官都欢喜,谁愿意被太监指手画脚啊?
  同时又很担忧。
  庞春来非常含蓄的提醒道:“若无内廷,也不用太监,恐有宫闱之……事。”
  这种事情在欧洲很常见,用基因检测方法,就能发现某些欧洲王室,似乎血脉有点不纯正。
  赵瀚说道:“有内廷,但不用太监,以女官充任,且内廷不得干预朝政。”
  用太监去压制文官,其实是愚蠢与无能的表现。
  朱棣就喜欢用太监办事,但他威望高,镇得住太监。既然如此,为啥要用太监?正常使用文臣武将,也能镇得住啊!
  换成其他皇帝,如果镇不住文臣,也肯定镇不住太监。强行使用太监,反而会导致文臣抱团,还不如直接分化文臣内部呢。
  陈茂生突然问:“内廷都用女官,这些女官能否嫁人?”
  赵瀚解释道:“女官若想嫁人,可以选择退休。普通宫女,十六岁到十八岁进宫,二十五岁若无女官职务,必须强制退休离宫,回到民间挑选良人成婚。”
  “此仁政也!”李邦华拍手赞道。
  赵瀚又说道:“充任宫女,必须考试,全凭自愿。内廷不得在民间强行征召宫女,后妃人选,同样不得强行征召。这些东西,我会写入宪法,包括内廷不得干政。”
  徐颖问道:“后宫制度也要改吗?”
  赵瀚说道:“沿袭大明旧制,皇后之下,有妃嫔两级。但是,废除皇贵妃、贵妃,不得再设此妃号。”
  妃嫔数额,赵瀚没做限制,因为限制了也没用。
  今后哪个子孙当皇帝,想要多少女人,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强行规定数额,反而要出现问题,比如废掉某妃,给自己喜欢的女人腾位置。
  并且,限定嫔妃数额之后,还会加剧后宫的争斗,为了那几个位子而打起来。
  赵瀚只确定一个大概,剩下的具体内容,比如设定内廷机构、女官职务等等,交给礼部去办理便是。
  赵瀚说道:“宗室和外戚,我不养闲人。就算是皇子,长大成人之后,也得出宫自食其力。可以从军,可以做官,但都要考试。五服之内的宗室外戚,无论文武职务,最高只能做到三品,且不得主政一省。五服之外的宗室外戚,最高只能做到二品,同样不得主政一省。若为军职,四品以上,不得担任实权指挥。当然,海军除外。”
  (有些卡文,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