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旧事重提
“也是!要是景琰有你这个小机灵鬼这么厉害。
我也就不担心咯……”
“母妃放心,不是还有女儿嘛,女儿还能让王兄受到伤害不成?”
……
萧景琰被封为太子,入主东宫后,勤勤恳恳,深得皇帝萧选的赏识。
“臣等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父皇圣寿!寿与天齐!”
“哈哈,好,好,好,众卿平身!
美酒佳肴,今天都开怀畅饮,吃好喝好!
咦?莅阳你来了,哈哈,快坐!”
不知不觉,到了梁帝的寿辰,寿宴之上,君臣同欢。
微罪的梁帝看到姗姗来迟的莅阳长公主,也没怪罪,反而很高兴。
莅阳长公主:“皇妹拜见皇兄,皇妹今天来这里,除了为皇兄祝寿之外。
还有一件事,这也是皇妹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否则大梁百官被蒙在鼓里,陛下被蒙在鼓里,皇妹愧疚。”
“哦?什么事?”
莅阳:“陛下,这是谢玉的罪状,上面一桩桩,一件件,简直触目惊心。
尤其是关于祁王景禹和林帅的,上面记在得清清楚楚。
此罪霍霍滔天,人神共愤,臣妹不敢不报,还请陛下容臣妹详奏!”
“住口,给朕住口,这是什么场合,朕不要听,朕不要听!
来人,送长公主回去!”
莅阳跪在承乾殿殿中央,缓缓道,结果梁帝大惊,直接大喝。
沈追:“慢,陛下,既然长公主说这事关赤焰军是否被冤枉,祁王殿下是否被冤枉。
陛下何不让长公主说完?无事生非,欺瞒陛下,再行惩处。
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我大梁的千古奇冤啊。
臣,恳请陛下,让长公主说下去。”
“臣等恳请陛下,让长公主说下去。”
“哈哈,好,好得很,朕明白了,你们这是逼宫来了对吧?
谁指使你们的,究竟是谁?是你吗?”
梁帝大怒,盯着萧景琰。
“父皇,您也知道,儿臣一直怀疑祁王兄、林帅被冤枉。
既然姑姑有证据证明,何不听听,如果真的被冤枉,为他们深渊,也好免去寒了我大梁将士的心啊。”
莅阳长公主却不管不顾,直接开始念叨起来:罪一,谢玉和夏江串谋,找李重生伪造聂峰的笔记,诬陷林燮大将军谋反,导致赤焰军背上谋逆的罪名,被谢玉率军坑杀于梅岭。
罪二,谢玉率军伏击聂峰的前锋部队,导致其全军覆没并且嫁祸给林燮,欺瞒君主。
罪三,骗皇帝兵符,在赤焰军精疲力尽之时,不宣旨,不招降,将其就地屠杀,事后却说是谋反,不得不就地剿灭。
罪四,利用林帅金印,伪造往来信件,造成祁王欲逼宫篡位。
把赤焰军谋反的事嫁祸给祁王殿下,导致祁王府上下满门抄斩。
罪五,封死所有申冤门路,所有稍微知情的人都被一一处置,导致皇帝不能正确判断!
陛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谢玉亲手所写,臣妹不敢不报,否则陛下被蒙蔽圣听……
还请陛下明悉冤情,下旨重审赤焰一案。
若得陛下恩准,臣妹纵死,也可心安瞑目了。”
“御林军,御林军何在,来人,拉下去!”
梁帝大喝,可是殿前视为却一动不动。
“好啊,你们就是连朕的话,也不听了。”
“陛下,当年承蒙太皇太后赐婚,将我许配给赤焰少帅林殊。
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是此约依旧未废。
霓凰以林氏遗属的身份,恳求陛下,下旨重审赤焰旧案。”
霓凰站了起来,来到御前,拜倒在地。
“哼,朕当年因为皇家赐亲,才没有诛连穆王府,没想到你,你……
竟然和他们搅合起来,罪不可恕。”
蔡荃:“陛下,长公主所言,令人惊骇,又有谢玉手书为证,若不彻底查,恐难安朝民之心啊。
还请陛下准郡主所奏,自即日起,重审祁王殿下和林氏之案,以彰陛下贤明圣德。”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陛下,臣等附议!”
……
一时间,文武百官,纷纷跪地请旨。
“你,你们这算什么,一起逼朕嘛?
谢玉早就死了,你们凭着一封真假难辨的手书,凭着她一套子虚乌有的说词,你们就想让朕,重新审理十几年前的旧案吗?”
萧景欣:“父皇,女儿有事要说。”
“哦?景欣喜你说。”
看着萧景欣要说话,除了梅长苏,穆霓凰,静妃,萧景琰,其他文武百官都担心不已,怕这个聪明的公主殿下说出什么,让赤焰旧案重审被驳回,就是梁帝,也心怀期待,因为自家这个女儿,还真没有让自己失望的时候。
但是萧景欣一开口,他就后悔了。
“父皇,您也知道,女儿一直杜绝这些政事的。
但谢玉所犯之罪,实在是罄竹难书。
不怕告诉父皇,当初谢玉写罪书时,女儿在场。
女儿知道,这是他的保命底牌,只要这封手书在姑姑手中,想对谢玉出手之同谋,灭口者,就会多一份忌惮。
女儿知道这是罪书,却没想到是如此人神共愤的罪书。
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谢玉和夏江竟然如此胆大包天,蒙蔽圣听,使得大梁有如此冤案。
诸葛孔明说得还真不错,欲为贤明之君,亲贤臣,远小人,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父皇当初被蒙蔽圣听,才有如此冤案,如今何不顺势而为,重审赤焰旧案。
古有汉武大帝罪己诏,但后世人会因为如此而瞧不起、诋毁汉武大帝吗?
如今不需要父皇下那荒唐的罪己诏,父皇乃贤明之君,也没有什么需要达到那种程度的。
父皇只需要点头,相信文武百官,会极力配合太子皇兄,将此案查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不会放过,也不会冤枉将案情审查明白,送到父皇面前的。
何乐而不为呢?”
萧景欣振振有词的话,丝毫不提起梁帝干过的荒唐事,反而将其与汉武大帝相提并论。
可是梁帝仿佛铁了心一样,不仅没有丝毫高兴,反而越听脸色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