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辽镇有选择吗?寻人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毛文龙与郭大靖谈论平辽之后的事情,看似遥远,却并不是杞人忧天。
  主要的担忧,还是毛文龙。在平辽之后,他的去向很可能是被朝廷召回京师,闲养起来。
  换句话说,他将成为人质,是朝廷制约东江镇的筹码。
  把他软禁在京师,名义上成为勋贵的一员,但却可以直接号令东江镇。比如前往西南平叛,或是进入中原,剿灭民乱。
  说实话,郭大靖是不想尽早参与到剿灭农民起义军的作战。更不用说,在西南那片并不熟悉,东江军也不擅长的山地作战之中。
  没有钱粮,想平定民乱,就是个死循环。可朝廷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要有足够的钱粮,民乱也不至于蔓延扩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东江军能够击败任何一支农民起义军,但剿而复叛,如野火烧不尽的原上之草。
  “平辽之后,如果给东江镇两三年的时间,把辽东经营好,才具备了对外出兵的可能。”
  郭大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还要朝廷支持,大量地移民过来。以辽东反哺中原,民乱不剿自灭。”
  毛文龙轻轻点头,说道:“这固然是稳妥之策,但朝廷未必会有此耐心。”
  停顿了一下,他若有所思地说道:“或许,打击虎墩兔,扫除北方边患,能让朝廷暂缓调动东江军。”
  “这是个好办法。”郭大靖马上表示了赞同,“蒙古诸部归附,朝廷能从马市赚钱,还省了抚赏银,应该会有所心动。”
  毛文龙笑了起来,说道:“你倒是看透了万岁的禀性,但凡提到省钱,几乎就能获准。”
  “万岁节衣缩食,苦心筹措,皆因财政紧张,钱粮缺乏。”郭大靖耸了耸肩膀,说道:“如果钱粮充裕,也不会弄到这般内外交困的地步。”
  缺钱是崇祯朝的最大问题,通俗地说,崇祯是穷死的。
  但他的穷,却并不令人怜悯。光是京城那些贪官污吏、勋贵宗亲,就有几千万两银子的家底,崇祯是守着金山银山要饭吃,怪得了谁?
  一个没有担当的皇帝,只知道残民以逞,却不肯向贪婪又富裕的官僚阶层和宗藩下手,活该穷死,活该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其实,对于平辽后东江镇的战略转向,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只不过,毛文龙不甘心,郭大靖就更说不出口。
  所谓功成身退,毛文龙要想解除朝廷疑虑,大可以告老还乡。甚至于,在浙江老家呆段时间,再回到辽东,朝廷也说不了什么。
  毛文龙不受朝廷掌控,东江镇和郭大靖也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或是专心经营辽东,或是打击虎墩兔,或是择机进入中原,都可依形势而定。
  可毛文龙肯定不甘于此,他最想留在辽东,退而求其次,到京师作勋贵,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东江镇,平辽之后少说也有近十万人马,朝廷调遣也只能是两三万,实力损耗不大。
  只要有此强军镇守辽东,他在京城即便是个无权的勋贵,也不担心朝廷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郭大靖自然是更不能劝毛文龙告老还乡,为此,他也想了其它的预桉,以便应对朝廷。
  两人继续闲聊般地商议着,郭大靖建议,毛文龙首肯,合并觉华水师后,第一批奉命前来辽南的辽镇将领也确定下来。
  祖大寿、何可纲和赵率教,乃是袁崇焕最为倚重的辽西将领。如今赵率教已死,只剩下祖大寿与何可纲。
  对于何可纲,郭大靖还是有那么一点好感。原因很简单,他是因抗虏而死的。
  当然,对于辽镇将领,郭大靖也不打算用血腥清洗的手段。只要他们识时务,在辽东还是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郭大靖能成为军阀,却不会(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二章辽镇有选择吗?寻人榜
  容许在辽东还有其它的军头。这是原则问题,对东江镇和辽镇的将领都是一样。
  “相对来说,何可纲的势力要弱于祖大寿,先弱后强,实乃良策。”毛文龙对于何可纲并没有特殊的感情,或者,因为袁崇焕的关系,他对辽镇将领都无好感。
  “能用则用,不能则另外安置。”郭大靖也不确定,尽管袁崇焕对何可纲有很高的评价,但何可纲也并没有突出的战功。
  况且,不管是辽西的哪位将领,来到东江镇,都得回炉重炼,不能马上就指挥军队。
  不管是战术打法,还是精神意志,毛文龙和郭大靖都不相信辽镇将领,更不敢放心使用。
  恐怕,辽镇还没有这个意识,还以为他们奇货可居,东江镇会热烈欢迎他们的加入。
  不光要吞并,还要整合,彻底融入东江镇,再没有辽镇的影子。
  为此,毛文龙和郭大靖已经商议妥当,恩威并施,该辣手时绝不容情。
  要知道,毛文龙不仅是侯爵,还有尚方宝剑,就算不能随便杀人,削职降级,还是能做到的。
  何况,上面还有朝廷呢,既然要处理辽镇,毛文龙要如何,自然没有什么阻碍。
  从现在到明年春耕,毛文龙和郭大靖便要把全部精力用在辽镇上。至于建虏让出的海州卫城,根本就没有占领光复的意义。
  这才是战略上的高明,毛文龙和郭大靖的意见是一致的,可以形容为英雄所见略同。
  急着占领海州卫城,把前哨推进到海城河以北,对东江军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首先是拉长了补给线,增加了粮草物资的消耗。要守住海州卫城,驻防军队要有个四五千,需要多少粮草物资,都要从盖州运过去,消耗很大。
  其次,在东江军具备大反攻的条件前,防线推进到海州卫,对建虏也没有太大的威胁。
  况且,海州卫城已经被建虏损毁严重。修城盖房,构筑工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离冬季已经很近,工程根本难以完成。
  要与建虏决战,大军从盖州出发就成了,直抵辽阳,也省却了再经营海州的麻烦和投入。
  当然,如果移民数量暴增,三州之地难以承载,自然会把海州作为光复之地,增加土地以安置移民。
  现在还没有这种急迫性,海州卫城成为与建虏的缓冲区,就象锦州、广宁那样,也是比较不错的布置。
  按照目前东江镇的人口数量,继续招募军队还是可行的,不会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但毛文龙和郭大靖要等吞并辽镇的情况,如果能平白增加三万人马,岂不是更好更省事儿?
  “本帅给祖大寿写封书信,先交流沟通一番,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条件?”毛文龙缓缓说道:“如果能放手辽镇官兵,保他和家族平安便是。”
  不到迫不得已,祖大寿会放手兵权,当个富家翁,或是听从安排,重新做人?
  郭大靖对此不表乐观,但试试也无妨。能和平解决自是最好,逼到刀兵相见,也不是他的本意,虽然他根本就没把辽镇看在眼里。
  如果只是把辽镇全盘接过来,将领官兵不动,那就失去了吞并的意义,等于白养了一群不敢信也不敢用的废物。
  所以,对辽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这也是麻烦所在,会激起辽镇将领的反抗情绪。
  既然已经难以避免,郭大靖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辽镇投降建虏,那就一起消灭,不过是把平辽的时间表再延后一两年罢了。
  曾经,郭大靖也不想这般激进,留着辽镇让朝廷养,自己带着东江镇只管发展壮大、平辽灭虏。
  等到平定辽东,是朝廷收拾辽镇,还是东江镇出手,都不是问题。
  但崇祯的急性子,以及能够提前平辽的诱惑,让郭大(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二章辽镇有选择吗?寻人榜
  靖改变了主意,转而实施起有些冒险的计划。
  当然,把朝廷有限的资源全部拿过来,也是要吞并辽镇的原因之一。关键是郭大靖对最后的结果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认为可能性很小。
  如果辽镇投降建虏,毫无疑问能够影响到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但还不足以使建虏具备击败东江镇的实力,对建虏的后勤压力倒是会造成压力。
  而且,辽镇那帮家伙也应该想到,投降过去就是最佳的炮灰,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建虏不会在乎他们的狗命。
  原因很简单,叛国投降已经堵死了他们的后路,只能死心塌地给建虏卖命,争取唯一的生存之路,击败东江镇,与建虏共据辽东。
  相反,被东江镇吞并整合,他们最惨的结局也就是削职为民,个人和家族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这样比较起来,郭大靖觉得辽镇不会走最后的绝路。
  毕竟,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官职利益,还有他们的爷爷奶奶老爹老妈儿子女儿等等的命运。
  …………………
  吞并辽镇这样的大事,底层的官兵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们过着他们的生活,听从着上面的安排和指示,比如轮休制度。
  在海州的牵制行动,规模很大,几乎动用了所有在辽南的部队。暂时也取消了轮休,如今大事已毕,官兵们又有了休息放松的时间。
  每到轮休,总会有官兵欢欣雀跃,这意味着家人团聚,意味着离开军营的轻松享受。
  只不过,对于杨大满来说,轮休并不能让他感到喜悦。老哥一个,既无亲人可团聚,还想着省下饷银,给存着一份希望能够再见的亲人用。
  “老杨,明天咱们一起走,路上也有个说话唠磕的伴儿。”和杨大满一批轮休的小军官已经简单地收拾好,热情地邀请。
  这位张姓军官也是个单身汉,和杨大满一样又不一样。去的地方一样,但享受的方式却不一样。
  因为张军官确实已经没有什么亲人,而不象杨大满,亲人虽然生死未卜,但还存着希望。
  军队上象这样的单身汉不少,他们的轮休就是回到专为他们修建的靠近城镇的住宅区,也叫度假区,放松休息。
  没有亲人,也不想要家,自己做饭多麻烦。呆在住宅区,有食堂供应一日三餐,有其它的消遣方式。离城镇近,便可去酒馆喝酒,去集市购物等等。
  对于张军官的邀请,杨大满痛快地答应着,可心里却又升起思念亲人的情绪。
  “听说又多了两家酒馆,菜式做得不错。”张军官显得有些迫不及待,或者说是馋涎欲滴,“攒了数月饷银,得喝点好酒。”
  杨大满压下思绪,笑着说道:“攒点钱就花个精光,你不想留着盖房建屋,娶妻生子?”
  张军官满不在乎地说道:“找个家中人口多的女人,有军属的优待,几十上百亩田地,还不够吃喝?房屋嘛,就是官上发的就挺好。”
  很多官兵都是这么想,为了舒缓身心的紧张,也有战争的残酷,有钱就花,先享受再说。
  杨大满虽然不赞成,可也不啰嗦地劝说。
  战场上刀枪无眼,一场战斗下来,谁知道还能不能活着,还不如及时行乐。有家庭和亲人的,自然考虑得周全,不象他们。
  这时,有一个军士走过来,对杨大满行了个军礼,说道:“长官,您没去看新到的寻人榜嘛?上面有个与您同名的,是妻儿在找。”
  寻人榜,类似于后世的寻人启事,是官府为那些在战乱中亲人离散者提供的特殊方便。
  在地方上,以镇为单位,张贴在镇府;对于军队,则有专门的地方,供官兵们不时去观看查找。
  杨大满还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兴许是重名吧?”
  军士也不敢确定,只是顺便通知(本章未完!)
  第四百四十二章辽镇有选择吗?寻人榜
  下长官,便继续说着自己记下的资料,“那个女人姓李,叫李月娥;儿子嘛,好象叫杨小河……”
  话音未落,杨大满已经脸色大变,来不及打招呼,迈开大步便向张贴寻人榜的所在走去,越走越快,最后竟是跑了起来。
  张军官和军士惊愕地面面相觑,但很快就有些恍然。
  “明天怕是不能同路了。”张军官有些失落,但转而又露出笑容,说道:“若真是大喜事,倒能让老杨破费,请俺喝顿酒。”
  军士也露出笑容,这喜讯可是他报的,长官和亲人团聚,定会记得他的。
  第四百四十二章辽镇有选择吗?寻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