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小搬运,二把刀
北城门,溃败的敌军又遭遇到了一支明军的侧击拦截。一场混战之后,几十骑建虏冲杀而出,其余守军则全部覆灭于城中。
搜杀残敌,打扫战场,东江军立刻在城中忙碌起来。
而郭大靖并没有参与这些工作,在追杀到北城,见胜局已定后,便悄悄地来到了城中的仓库,也就是龙川的郡衙门。
在他的计划中,早晚要拉起一票人马,或者是统领一部军队,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组织,去战斗。
仓库已经无人把守,东江军各部忙于战斗,也没有先行赶来占领。
毕竟在兵力上也不是占有绝对优势,张攀也就没做这样的布置,而是全部投入战斗。
对于别人来说,仓库内的物资并不重要,或者是不着急来占领。反正金银财宝是不会有,兵器盔甲嘛,又不会长腿跑了。
郭大靖进了仓库,边走边看边拿。几大桶火药,上百枝火铳,几十颗比较新的霹雳陶弹,还有十几袋粮食,几匹布……
我是勤劳的搬运工,搬运本领强!
郭大靖两膀发酸,额头见汗。尽管还有余力,可除了火药、火铳、霹雳陶弹,还是给东江军留下了大半。
听到外面的人声,郭大靖没有再从库门离开,而是攀高爬柱,从仓库的窗户跳了出去,从后门走上了街道。
天边已经淡淡地拖直了一条乳白色,太阳还没有升起,正是美妙的苍茫的时刻。
“俘虏建虏六人,剃头人四十三人,取得首级三百五十四级……”
“仓库中有粮食四十余石,火药五大桶,火铳四十三枝,绸缎棉布二十七匹,盔甲枪刀……”
“我军阵亡二百六十七人,伤一百三十六。其中旗官……”
张攀甲胄未除,大马金刀地坐在郡衙的大厅里,听着军官们汇报此战的具体情况。
即便是袭城获胜,伤亡也达到了接近一比一,可见敌我双方的战力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打仗就得死人,在那个时代,对于死去多少人,显然更不是很在意。或者说,对于军人来说,悲伤很短暂。
刘兴祚在旁边坐着,虽然战斗时很勇猛,在北城门拦截敌人的就是他所率领的小队,可为人却很低调。可能是被毛文龙压制惯了,低调已经渗入到骨头里。
尽管没有全歼敌人,尽管伤亡也不小,可这确实是一场不打折扣的胜利,更是东江军战史上少有的漂亮一役。
张攀也知道这一点,脸上矜持,心中却激动兴奋。
等军官们汇报完,他长出了一口气,命令道:“轮流守城戒备,轮流休息,加紧救治伤员、收殓战士遗体,中午就撤退,返回皮岛。”
固守龙川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有援军,这也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离义州又不是很远,那里的建虏可是不少。
一击即走,这也是东江军在陆地上惯用的战术。张攀觉得既已获胜,把部队安全地带回去,才是最重要的。
刘兴祚等着张攀分派完部队,才笑着说道:“攻取龙川,尖刀队当记首功。”
张攀颌首赞同,不管刘兴祚是不是有意,他又补充道:“郭大靖当记头功。”
自己的手下,自己不捧不抬举,难道要等别人?何况,郭大靖的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是论功行赏,并没有任何弄虚作假。
刘兴祚点头赞同,笑道:“正当如此。”
转头看见刘奇士走进来向自己施礼,张攀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刘旗官率部袭城,功不可没。”
刘奇士赶忙谦虚道:“些许微功,不敢劳将军夸奖。”
刘兴祚并不夸赞手下,开口问道:“郭大靖呢,破城之后怎么不见他?”
刘奇士嘿然笑道:“他在后面,给伤兵包扎治疗呢!”
哦,刘兴祚有些讶异,说道:“没想到,他还会这个。”
刘奇士咧了咧嘴,样子有些怪怪地说道:“嗯,是个好裁缝。”
张攀也迷惑不解,治疗伤兵怎么还和裁缝扯上关系了。
刘奇士挠了挠头,把郭大靖奇特的治疗方法简单讲了讲,最后还总结补充道:“好象挺有效,至少止血挺快的。”
拿针线把伤口缝起来?!怎么听着有点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要说真刀真枪的厮杀,血肉模糊是常事。张攀和刘兴祚,乃至大多数军人都习以为常。
可要说到打针,现在是缝针,却会让很多大男人也望而生畏,也真是挺奇怪的事情。
“这个——”张攀猜测着说道:“可能是祖传秘技,咱们孤陋寡闻。”
刘兴祚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这个猜测。除此以外,他也想不到别的可能。
……………….
缝合伤口,涂抹伤药,包扎固定,郭大靖处理完了最后一个伤员。
东江军有那么几个军医,准确地说,都是二把刀,只会处理简单的伤势,手段很单一。
而在那个时代,也没有外科手术,能给你包扎上药,就已经不错了。
郭大靖学过战场救护的常识,又敢下手,虽然手法令人感到不适,但效果还是挺好的。
“谢谢大靖兄弟。”伤员长着一脸胡子,缓醒过来后,用感激的眼神望着郭大靖。
对于他这样的重伤,几个军医几乎就是放弃治疗的态度。那么多伤员,先挑存活率高的救治,尽管残酷,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郭大靖给他认真地治疗包扎,又是烙铁,又是缝针,把人弄昏迷了,自己也忙活了一头汗。至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的运气了。
没疼死,真是小强;醒得还挺快,身体素质真不错,很有活下来的希望。
郭大靖伸手拍了拍伤员的肩膀,微笑道:“不用谢,安心休养。这伤不算重,十天半月就活蹦乱跳了。”
安慰是必要的,重伤说成轻伤,轻伤就说蹭破点皮,对于伤员的心理是很大的鼓励。而求生欲望,能让人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