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烧陶

  安闻见记忆里,开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里植被茂密,我这应该不算开‘荒’。”
  他边拔草边想:“希望土层厚实一些。”
  拔秃一块大约2m×2m的地皮,看到泥土分层明显:最表层大约有三厘米厚是黑色,再往下的泥土多出一点黄,继续往下,草根末尾处粘着的泥土里有许多砂粒。
  “不是岩石就好。”
  安闻见稍稍安心,把表层的黑色泥土尽量收集,带点黄的泥土同样收集并堆成一堆。那些混着砂粒的泥土,只是翻动使其变得松散,然后种下4颗种子,埋好,浇水。
  种完,安闻见直接在地上开始和泥巴,利用凝水阵木板一点点加水,边加边搅拌。
  感觉泥巴湿度适中,在地上垫一片大叶子,开始揉搓。
  揉过几轮,判断泥巴里空气差不多排完,开始制作泥坯(pī)。
  安闻见没有拉坯机或者转盘,也没有制陶经验,稳妥起见,他先将泥土揪成小块,再搓成长条,然后首尾连成一圈,一圈一圈堆叠,最后轻轻抹平每一圈之间的沟壑。
  经过几小时努力,得到三个不至于大幅度变形的容器泥坯,以及八块趋近圆形的泥板坯子。
  按照正常流程,接下来要做的是等泥坯自然干燥,再尝试烧制。
  安闻见不想等太久,把之前用来烘烤枯枝落叶的阳炎阵木板,对准泥坯,固定。
  如果直接放阳光下曝晒,泥坯可能因为局部升温过快导致开裂。阳炎阵木板的热辐射形式为非可见光,加热比阳光均匀,有可能实现加快泥坯干燥的同时保持泥坯完整。
  等待泥坯干燥的时间里,安闻见带着驱虫石块和驱兽木板,往山顶走。
  山上没有路,不好爬,虽说坡度很缓,安闻见到山顶时依旧气喘吁吁:“哈、哈……总算,到顶!”
  缓过气,安闻见默默打量四周:山顶一带都是岩石,没有泥土覆盖,光秃秃的,能看到岩石上一些暗淡的青绿痕迹。
  “没有树木遮挡,视野倒是很好。话说这座山,看起来矮,实际还挺高。”
  安闻见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将方圆数里尽收眼底——他脚下的山岭,是一片山脉的小支脉末尾部分。
  如果将太阳升起的位置视为“东边”,落下的位置视为“西边”,按照“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规则,这片山脉的主体部分位于北边。
  往山脉主体方向看去,能看到一座座山峰不断向远处延伸。最近三座山峰较为清晰,更远处山峰受云雾影响,只能看到大致轮廓。
  东边靠近北方的位置,有一条长河,横穿山脉,分支连接着山谷那条小溪。
  正东方和靠近南边的地方,被一望无际的森林包裹。
  西边也有一部分森林,但更远处,森林突然消失,变成一片草原。
  “奇怪……”
  安闻见注意到,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十分“突兀”。而且,以他自己脚下的山岭为中心,目所能及范围内,有一圈十分明显的“分界线”。
  线内树木普遍低矮,颜色较浅;线外的树木突然高出一大截,树冠颜色也更青翠。
  “不对劲,怎么看都不正常。”
  安闻见留了个心眼。
  他目前所在位置附近称得上安全,远处和附近差别很大,存在危险的可能性就很大。
  “话说,完全没有看到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前身是怎么来到附近的?”
  安闻见怀抱疑惑下山,返回避灾点,泥坯已经变得干燥,且没有裂开。
  “很好,可以准备烧制了!”
  最简单的烧制方法是用柴火把泥坯盖住。不过那样热量散发很快,浪费柴火,效率还低。
  于是他决定做一个简易的窑炉。
  先在地面挖个大小适中,不是很深的坑;
  然后用湿泥糊出一个圆台形的炉壁,顶部开口,下方留一个进风口;
  在和周围地面差不多高的位置,按照一定间隔,摆放几条方柱形泥条作为“炉条”;
  炉条下方放入柴火,点燃,烘烤,烧结炉条,烘干炉壁,一个简易窑炉就算做好。
  使用前把先前柴火烧成的灰清理出来,从顶部开口处,先把泥坯放在炉条上,再在炉条下方加柴,点火,慢慢添柴,从顶部开口注意观察窑里泥坯的状态。
  一直烧到泥坯整个红透,才算完成。
  之后无需再添加柴火,盖住窑炉上方的出风口,等窑内温度慢慢降低到常温,开炉。
  如果里面的陶器没有裂开,就说明烧制成功。
  制作窑炉和后续烧制,耗费安闻见一整天时间。
  等待冷却的时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周围根本看不到人烟,无论是后续扩大探索范围,还是长期生活,都得做好准备……先建一间足够遮风挡雨的屋子。”
  安闻见背靠某棵果树,大口吃果,内心活动剧烈:“果实种子虽然种下去,但等果树长大到能够结果,就算有阵法,恐怕也要数年。”
  “先不说现有的果实够我吃多久,只吃果实,很快会营养失衡,到时候各种小毛病一起冒出来,就怕是离死不远。”
  “必须找到能当做主食的作物,以及蔬菜。得是生长快速,至少一年一收,甚至一年两、三收的植物。”
  “现在身体还是太瘦弱,要发育,必须补充蛋白质。狩猎太危险,最好选择菌子以及豆类…如果能找到的话。”
  有解析能力,安闻见并不担心自己吃到有毒菌类。
  果实吃到八分饱,安闻见扛着石斧在四周晃悠,开启解析能力细细检查四周每一棵青草,每一株藤蔓。
  白天虽然比较热,但光线充足,不容易看漏什么。建房子这类粗活,可以等太阳落山后再做。
  转眼半天,安闻见回到避灾点,带着些许收获:一棵形似狗尾草穗的穗,但更大。
  发现这株穗的地方,四周有其他形似狗尾草的植株,但唯独这一株,穗特别大,而且明显泛黄,似乎比其他植株更早熟。
  安闻见通过记忆和解析能力判断,这株穗上结的种子,或许只用经过几代改良,就能成为优秀的粮食作物。
  哪怕暂时达不到粮食作物标准,也能种植一些作为应急用储备粮——穗上那些种子晒干后,密封置于阴凉处,即可长时间保存。
  用一片巴掌大的叶子裹住穗,细草绳捆起来,悬挂在挡雨板下方一个显眼的位置。
  随后,安闻见借着灵光阵木板发出的光,开始打桩。
  木棍做桩,一块大石头充当锤子,在地面“打”个深坑,往坑里插根长木棍作为“房梁”。如果希望建好的房屋更稳,桩就要尽可能打深一些。
  安闻见交替使用长短不一的木棍,努力将桩打入地面近一米。
  所有房梁都打下后,用藤蔓或者竹片之类韧性较好的材料,横向交织在多根房梁之间,作为墙壁的“骨架”。
  屋顶用同样的方式做好架子。
  最后往架子里外各糊上一层泥巴,点火烘干,屋顶铺上一层枯枝落叶点燃,烧结表层。
  这样,一间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便建好。
  说起来简单,实际工作量相当大,安闻见现在的体能不足,使用各种术法降低施工难度和工作量,才勉强做下去。
  夜深,安闻见一直努力到犯困,也只架好一半支架。
  往后两天,继续搭建房子。
  第三天刚入夜,安闻见忽然想起窑炉,连忙过去确认情况。
  经过两天冷却,窑炉内部温度已经降到常温。
  安闻见从顶部开口伸手,小心翼翼地将烧好的陶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