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安静
回酒店的路上,贾科长一直很沉默,赵滔本来以为这个男人在获奖之后会高兴一点,谁知道从酒宴出来,他就成了这个德性。
她想了想,在酒宴的最后,是那个万年在跟老贾聊天,对方说的天花乱坠,老贾却是沉默不语。
难不成,是对方狗眼看人低,当场羞辱的戏份?
不可能啊,这俩人一点交集都没有。要是拉关系,那得拉到平行世界去,能有什么矛盾?
不是矛盾,那难道是合作?
也不对啊,那公司不缺导演,文艺的有,商业的有,老贾这样的,说句不好听的,人家还真不一定看得上。
回了房间,老贾扔下身上那件亮闪闪的西装,坐在窗前发呆。
脑海里,那个清亮的声音还在回响着。
“京城电影节定位跟上影节冲突,从来都不成气候,未来也举步维艰。first影展在国内外名气很大,但缺少官方的背书,始终不够安稳,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事。”
“比如说圣丹斯电影节,电影和旅游业共同吸引游客,均分红利,经济可以发展,电影得到支持,一举两得。我计划是这样的,找一个适合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旅游搭台,电影唱戏,政府背书,共同建设,这样才能长远。”
“哎呀,别想了,平遥就不错。您的电影都是晋省背景,宁皓也是晋省人,四舍五入一下,咱们也都算老乡。古城有旅游业,但是经济发展不太好,正好缺一个电影节来吸引游客。”
“定位这可太好找了,京城沪上标榜国际性,咱们不能重复,最好还能团结可团结的力量。非西方世界这个范围就很合适,这两年伊朗电影有很多不错的作品,刚好可以拿来展览,跟十二大也不冲突,两全其美!”
“首先为年轻电影人服务,创办规范化的工业教育和美学教育,不能让年轻人迷茫着被市场吞噬。其次为电影工作者服务,将他们的优秀电影创作介绍给观众。最后是为影迷服务,让影迷能有一个完美的电影展体验。我们会增加很多公众接触面,让更多的市民、影迷融入到电影展氛围之中。大热的商业片、小众文艺片,学生的作业片,到时候都可以展览。”
“哎,你怎么了?”赵滔的声音把他从幻想里叫醒。
经过这么多年社会的毒打,贾科长也变成了老油条。但是,听着那小伙子的煽动,他心里还真有点怦怦跳的意思,像是当年在汾阳,烧香拜卢米埃尔兄弟时候的感觉。
“滔啊,你说,咱们能不能办个电影节试试?”
“你疯了吧?”
赵滔身子一颤,第一感觉是这货发疯了,就跟当年拍《站台》的时候似的。
“怎么就疯了?别人办得,我办不得?”
赵滔没好气道,“在国内办民间电影展,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当成非法组织给取缔了。再说了,人家现在不让随便颁奖,你还电影节?拿个金马车把你烧糊涂了?”
“那咱就掰扯掰扯,第一,人脉,我老贾不说门生遍天下吧,在三大影展也都是有人的。”
“嗯!”
“第二,政府。你记得咱拍《山河故人》的时候,来的那帮人吗?”
“记得啊,你不说是政府的吗?”
“对啊,这就叫官方背书!那帮人最开始想找我,学冯晓刚弄什么电影公社,让我给拒了。”
“嗯,第二点,算你满足了。然后呢?”
“今晚那小伙子就是第三点,商业力量!”
赵滔想了想,嗯,确实,人家公司市值如今破千亿,确实是商业力量。
“然后呢?”
“这还不够?官方加商业,再加上能拉过来的国际人士,一个电影节还不是手到擒来?”
在国内办大型活动,需要的也就是这几样:第一,政府背书,要不随时会出事;第二,资金支持,谁也不会关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活动;第三,某种意义上是最重要的,有人来捧场,唱堂会嘛,冷冷清清的谁在乎?
只要这三点搞定,剩下的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慢慢深化影响力,只要不出现什么严重错误,活下来不成问题。
“唉···”
赵滔叹口气,“好不容易不折腾地下电影,那小孩一说话,你这是又要往另一个坑里跳。”
“别抬举他,这个想法我早就有,只不过一直没想通而已。”
贾科长叹口气,又道,“他刚才有句话说的不好听,但还挺有道理:您的时代是小县城的时代,青年们迷茫的活着,堕落着,然后毁掉自己···”
那时候,万年笑着说,“我没说一切都变好了,有人还是在堕落着,不过方式不一样了。您能拍出为了生活去偷东西的县城青年,但不一定能拍出为了买水货手机往返于内地和香江的商贩。这些需要交给年轻人,需要交给当下的导演去拍。”
“呵···”
他笑了笑,“那小子是这么说的,我老了,以前认为的堕落都开始跟不上时代了,也就意味着不够真实了。滔,是吗?”
赵滔张张嘴,最终还是没说出话,只能轻轻叹了口气。
贾科长笑笑,“老了也不能闲着啊,谢老师都能为年轻导演办事情,我总不能一直窝着吧?这样的话,跟那些诗化自己苦难的老家伙有什么区别?”
······
两天后,《狩猎》在卢米埃尔厅首映。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人脉的重要性。
想当年,万年来卖片,放映厅门口,站着如喽啰。
看今朝,徐老怪、贾科长、吉尔莫、小多兰,电影节能排上号的人物都来捧场,突出一个热闹···
“我看了你们的海报,有种冰冷的美感,您这个年纪还能保持如此的创意,令我尊敬!”
多兰恭敬的跟谢飞握握手,《狩猎》的海报选取的就是电影结尾那一幕,人群中血流满地,憨厚和蔼的老人转身微笑,有种淳朴的恐怖感。
首映之前《狩猎》便进行了小规模的点映,主要是针对媒体,让报纸们吹吹牛,吸引观众来看,跟国内宣传一个道理,就是不好请水军。
法国人民对万年还是很欢迎的,作品高质量,还有股法兰西人民特有的骚气,令人欲罢不能。
评审团里,除了那几位熟人,万年也就认识苏菲·玛索还有西耶娜·米勒,前者不必多说,一代人的白日梦女主角。后者演过一部英国电影《阿尔菲》,相当漂亮。
不多时,观众入场,两千多人的放映厅几乎被观众跟媒体坐满。
影片一开始,便是那个小村庄的山中景色。
跟着转到小学,学生们嬉戏玩闹。
画面再一转,镜头跟在万年身后,他穿着普通,手里提着包,走在粗糙的石板路上,两侧有农人耕地,村妇浣衣,树丛上方交织着电线,混沌如蛛网···
这么一个长镜头,立刻就能看出电影的质感,直接就能让观众带入,真的置身于那个温暖明亮的村庄清晨。
接着赵金麦出场。
农村姑娘,父母外出打工,跟老人关系不好。老人慈爱,却跟孙女没共同语言。
三言两语介绍背景,万年扮演的老师跟学生们关系极好,跟着便是几场师生和乐融融的戏。
接着,女孩送出了情书,被拒绝,羞怒之下说谎,出现了电影的第一处冲突。
冷暴力,校长的不齿、老人们的愤怒,还有学生的疏远。
三伏的太阳下,却有种腊月的寒冷。
全场观众安静如鸡,连影评人都不逼逼,专心看着电影。
万年时不时回头看看,实在不确定反响如何。而谢飞老爷子就很放心,直接眯着眼睡了过去,反正电影都看过好几遍了,好奇心半点都欠奉。
“你演的不错,要是有这个状态,说不定《汤姆》就能拿金狮了。”多兰小声道。
“没拿金狮的原因难道不是你吗?”那货特欠揍的逼逼了一句。
看着看着,电影进入了后半部分。
手持镜头会晃动,体现人物内心的摇摆不定。但是,若反过来,人物挣扎不休,镜头却稳定的像是石头,这就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焦躁情绪,自然而然的代入电影。
后半段,万年的理智开始摇晃,屋子玻璃被砸破,宠物狗被活生生打死,去超市买东西却被殴打。此时,影片的镜头仍然平静如初,镜头内的躁动和镜头外的平静理智,让观众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愤怒。
直到结尾,那诡异莫名的一幕出现,观众只觉得不寒而栗,盲目的愚众看不清真相,黑暗并未结束,错误,只会蔓延下去。
放映厅中灯光亮起,
“哗哗哗!”
一直安静的大厅里,此时方有欢呼声跟掌声雷动。全场观众起立,为杰出的作品奉上了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