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不敢还手
这龙船,听着威风,其实,就是由通州的富商捐赠了一条,还算是像样的大船罢了。换上一些装饰,再多插了几面黄龙旗,就算是龙船了。实际上,就是看着好看一些,坐着舒服一些而已。
如此简陋,并非是朱佑俭节俭。只是此次去应天,还是太仓促了,没有时间去找到合适的船。
连自己的旗舰都没有,这让朱佑俭更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有一支皇家船队,要有自己真正的龙船。他甚至都把这龙船的名字想好了,就叫大明水师壹号。
李岩和红娘子被带上了船,出席了朱佑俭为他们安排的宴会,当然,这宴请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朱佑俭想要把这个李岩收到自己的麾下。
李岩号小周瑜,虽然朱佑俭完全可以,从系统中把真的周瑜召唤出来。可是,一查系统,这周瑜足足一千五万两,现在的朱佑俭,哪还有余钱请这位大牛出来?算了,退而求其次,先找现成的。
登上龙船,进到一个较大的船舱之中,李岩夫妇再次见到了他们仇恨之人。可有意思的是,这个人似乎对他们并无仇恨,相反,对他们谋逆,以及想杀自己的事情,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
见到朱佑俭,两人没有施大礼,李岩拱了拱手,而红娘子也只是弯腰,道了一个万福,
“哈哈哈,”朱佑俭笑着说:“李岩哪,你们昨晚休息的可好?”
一句话,红娘子脸上微微泛起了红色。
李岩道:“多谢陛下,李岩能与妻子相逢,实在要感谢陛下的恩情。”
李岩的这句话并非客套,实属由心而发。自成亲以来,两人聚少离多,就是同在大顺军中,能有昨夜般的温存,一年下来,也没有几次。
本来朱佑俭还想再继续调笑几句,可是,因为有红娘子在场,朱佑俭觉得,若是真的继续调笑,似乎有些有失仪态了。
于是,他轻轻笑道:“好了,哈哈,李军师,不要客气。在这乱世之中,看你们夫妻能够金玉和谐,可以也难得。”
李岩没有说话,但朱佑俭明显看出,这个李岩的心情还是很好的,眼中没有了昨晚那种愤恨和不服。
朱佑俭突然想到了侯恂,便问道:“李岩呀,朕听说你在开封的时候,差点把朕的封疆大臣给气死,可有此事?”
李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在下无意如此,只是当时一时气愤。”
“哈哈哈哈!”朱佑俭大笑不止。
“哈哈,没想到,你能把那老猴子差点气背过气,哈哈,妙极!妙极!”
在朱佑俭的心中,调侃侯恂也是一个乐趣,看他吃瘪,朱佑俭心中觉得十分可笑。而他的这种态度,到让李岩夫妇有些不知所措,心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笑了一阵,朱佑俭咳嗽一声,正色了一些,说道:“李岩啊,朕听说,你骂朕是千古第一昏君,第一暴君,嗯,可有此事啊?”
“这……”
如此辱骂当朝皇帝,这可是够诛九族的罪了,不过李岩似乎没觉得什么,站起身,心平气和地说:“确有此事,此话,也的确是岩心之所想。”
如果自己不尴尬,那尴尬就是别人的,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
但凡是想求生,且知书达理之人,怎么能这么说?这完全就是作死的节奏。不过,朱佑俭对这个李岩的回答,还是有心里准备的。
朱佑俭完全可以理解李岩为什么这么说,若是他不说这样的话,那他也不会如此忠诚地追随李自成了。
“好,既然是你的心中所想,朕自然也能理解。不过,李岩呀,如今你夫妇二人都算是朕的犯人了,且已经被朕抓住,你看,接下来,朕应该怎么做?”
李岩道:“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对岩来说,您是昏君,是暴君;那对于陛下来说,在下就是反贼,何去何从,您请自便。”
说完,李岩轻施一礼,便不再吱声了。又恢复昨天的状态,低着头,看着地面。
听李岩怎么说,朱佑俭也略带冷淡之音,说道:“你是个读书人,这《大明律》上,谋大逆该如何处置,相信你也是一清二楚的。”
说完,朱佑俭又看向了红娘子道:“李夫人,你的夫君如此,你应当劝劝才是呀。”
红娘子正色道:“陛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红娘子没读过什么书,但也知道夫唱妇随的道理。自然是相公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不必相劝。”
朱佑俭听了,脸上虽然不高兴,但对这夫妻的坚贞,颇有些感动。
“李岩,想必,你在洛阳的时候,已经见过袁承志了吧。”朱佑俭又道。
“是的。”
“袁承志的父亲是谁,你应该是知道的。”
“在下知道,乃是蓟辽督师袁崇焕。”
朱佑俭点点头,说道:“朕为袁督师、孙元化等人立祠修庙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吧。”
“此时天下人皆知,”李岩又道,“不仅是大明的将领,我听说,陛下还为刘宗敏树碑立传,可有此事?”
崇祯皇帝为刘宗敏立碑一说,也是被传得沸沸扬扬。在大顺军这边,很多人都认为此时子虚乌有,哪有皇帝给流寇立碑的?李岩对此也是半信半疑,接着今天的机会,李岩也想问个清楚。
朱佑俭回答道:“是的,朕为刘宗敏,按一品大员的级别树立了石碑,地点就在京城的广宁门内。你若不信,可以去看看。”
李岩道:“君无戏言,陛下说有,自然有,只不过……”
“哦,不过什么,你说。”
李岩皱着眉,有些不解地问:“陛下为何如此?”
“哈哈,”朱佑俭笑道:“这原因吗,在那碑文上,朕说的很明白。之所以给此人立碑,就是表彰其忠勇。吾华夏男儿,当如刘宗敏忠勇,当有豪杰之气概。方如此,我华夏才有英烈之魂魄。”
“英烈之魂魄?”
李岩万万没想到,大明皇帝的答案居然如此简单,又是如此的深邃,让他一时摸不到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