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寻人

  在这个案件中,诗伊有了更深的体会,明明江于云只是一个在府中的大家闺秀。
  她在家什么都没有做,就被外界一些虚假的故事毁了一生。
  故事、传言都是没有任何依据就可以肆意传播开来,或许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对当事人的伤害,可是虚假的故事这足以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诗伊想起了沐姐姐曾经给他们讲过的一个案子,世人都知道武大郎、潘金莲的故事。
  然而真正存在的武大郎原名叫武植,是一个一米八多的壮汉。
  他出身贫寒但是才高八斗、聪颖过人,尤其热爱诗书,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担任了当地的县令。
  他在职期间清正廉明,造福百姓,他并不是故事中一个卖烧饼的矮个子。
  而他的妻子潘金莲更是出生富裕的贵族小姐,这位大家闺秀知书达礼,对武植一心一意。
  从小就爱慕他的才华,在武植穷困潦倒的时候就私下接济他。
  等到武植当上县令、飞黄腾达之时,就立马娶了潘金莲,两人夫妻和睦,感情甚好,更孕育了四个子女。
  婚后的潘金莲更是当地贤妻良母的代表人物。
  而一切丑化的故事都是由于武植的清廉得罪了一个友人,他叫黄堂。
  因为家里房子因洪水冲垮,他想起自己曾经接济过武植,就想投靠武植,让他帮自己渡过难关。
  然而武植招待他后,没有提及当年恩情,也没有任何的表示。
  于是气愤的黄堂就到处编故事诋毁武植和潘金莲夫妇,甚至编成戏曲传播开来。
  当他回老家的时候,发现武植已经偷偷将他的房子重新建造起来了,只是没有告诉他,给他一个惊喜,可惜已经为时已晚。
  到后来,有个书生就戏曲题材出了一本书,让更多人都知道潘金莲、武大郎卖烧饼的故事。
  而武植与潘金莲的名字就被这样被世世代代流传开,他们承受了千年骂名,直到今日。
  就连武植去世后,他的墓志铭上还刻着他自证清白的叙述,他不想后人冤枉他与妻子。
  然而两人又是何其冤,人们喜欢听故事,故事有真有假,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自身去分辨这些故事的真假。
  而不是盲目地传播,虚假的故事对当事人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有时候,或许你就是造成那场雪崩的一片雪花。
  日子一天天过去,诗伊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境有了很大的提升,或许是对人间百态的一种领悟。
  没过多久,沐姐姐就让诗伊去调查一个神秘的案件。
  诗伊拿到资料,上面的危险程度是三个问号,也就是代表着未知,不知道这个案子的危险程度,因为无法辨别正主的实力。
  这种案件一般报酬会很丰富,因为可能事主就是极度危险的存在,也可能就是一只小妖或者小冥体。
  诗伊翻了翻手上的资料,这个案子很复杂,都是发生在杭阳市,先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几天没有去上班,
  单位联系不上她,就打打电话给她的家长,家长连夜赶到她所在的城市,一番打听发现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整个人就这样消失了。
  然后紧接着是一个单身妈妈与自己上初中的女儿相依为命,然而某天女儿发现,放学回来,母亲不见了,打电话告亲戚后,同样,几天都找不到人。
  最后是一个退休在家的科研老教授,教师节学生们去探望他的时候,发现人不见了,大门却敞开着,联系他的子女,他们竟然都不知情。
  短时间内离奇失踪引起了Z局的注意,找了相门高手卜卦算出,这些人尚在生灵界,没有生命危险,只是被困在某处,无法逃离。
  至于这个地方的方向,竟然卜算不出,而且按照道理说他们应该还在生灵间,可是却怎么都找不到他们的命气。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他们进入了被隔绝的地方,比如某个小世界,某个高级阵法,某个妖族的空间等等。
  于是这个案子就被设定成未知等级,需要想办法去找到他们,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个老教授,他手上掌握着很多高科技技术。
  诗伊看了案子点了点头,这个案子她接了,去寻找那些失踪人员的下落。
  当然,这一次案件由于是未知的,可能是强大的妖族,也可能是一场意外,为了以防万一,林智逸和秋意都将跟他们一起前往出事的杭阳市。
  他们到了杭阳市的拾忆酒店,在他们好好休息过后,Z局的这次联络员还是熟悉的小杨,他带来了一大堆Z局实现调查好的资料,诗伊一行人一一翻阅着。
  最开始的一叠资料是关于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她就读的并不是很好的学校,就是一所普普通通的三类学校,拿了文凭出来找工作。
  因为她家乡比较远,她独自一人在大城市里打拼,四处碰壁的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工作。
  为了节约房租,她租了别人家的阁楼,只有一张床,在大城市里艰难地生活着,赚的钱除了每个月必要的交房租、水电费、交通费,所剩无几。
  她这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大城市里省吃俭用、艰难生活的月光族。
  第二个是有关单亲妈妈的资料,她叫汪娟娟,是一个单亲妈妈,丈夫因为意外去世,所以她从她女儿小学开始就独自一人抚养女儿长大,如今女儿已经初中了。
  为了抚养女儿长大,她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作,就多了多赚点钱,可以说生活很是辛苦,是个很伟大的母亲。
  第三个是退休在家的老教授,他衣食无忧,拿着高昂的退休金,然而却因为年轻时,从事科研工作,极少回家,导致跟子女关系疏远。
  子女们又忙于各自工作,极少回去看望老人,他一个人住着一所空荡荡的大房子。
  因为他本身性格孤僻,也不出去社交,导致老教授经常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门口看过往的行人就是一整天。
  三个人身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悲伤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