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天策府兵令》

  这算是刘义真自入主关中以来第一份要发布的告示,所以意义重大。
  《天策府兵令》便是刘义真准备安置那些抢来佃户的方法。
  “凡入天策府兵者,受露田五十亩战时从军,闲时农耕”
  这便是刘义真想要在关中实施的府兵制度。
  “天策府军”和现在存在的“北府军”完全不是一个性质。
  “北府军”其实是东晋朝廷选用从北方逃过来的流民组建的军队,其本质还是从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征兵制和募兵制。
  而刘义真想要组建的“天策府兵”则是脱胎于魏武帝曹操的“军屯”的产物。
  凡入伍者,都会分得田地。
  如此以来,在没有战争的日子里这些府兵主要任务是种田,等战争将起时则会拿起武器,摇身一变成为战场上的士卒。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府兵制”和数百年前秦朝施行的“耕战制度”有那么一点相似。
  它们都是以土地为根本来激励士卒,所以缺点也都一样——
  以后一旦土地分完了就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
  而差别则是“府兵制”比“耕战制度”要温和的多,它的目的除了制造大量兵员外,还有恢复生产的作用。
  至于“耕战制度”
  那完全就是为了战争而战争创造出的制度,刘义真如果真的敢把这套政策拿出来,最先玩脱的肯定是他自己。
  毕竟刘义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连秦始皇都拉不住的战车,自己这小胳膊小腿还是不要凑热闹了。
  而嗷嗷待哺,等着分田的关中百姓则不会想这么多。
  光分五十亩露田一条,便足以让重视田地的汉人趋之若鹜。
  更不用说后面还有诸多减税政策,这和给世家做佃户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差距已经大到了做人和做畜牲的地步。
  “到时候让劫掠来的佃户自己做选择,相信他们应该不傻。”
  “公子要是他们傻到选择回去怎么办?”
  傅弘之突然的发问让刘义真有些郁闷。
  还有放着好好的人不去做,非要选择去做狗的?
  哦,也不对。
  想想清末那些打死也不剪辫子的智障,似乎也不难理解这事。
  “那把他们都带到几个关押羌人的地方一同视作奴隶便是。”
  刘义真对这种人丝毫没有同情。
  他也没义务去帮他们解开什么心灵的枷锁,还是用更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吧。
  安顿好这些,刘义真又派人前往洛阳求援,以应对最坏的情况。
  一旦世家宁死不屈,继续抵抗,便只能让中原大军入关了。
  不过那样的话关中基本也就废了,根本无力再抵抗周围的几个恶邻。
  “希望你们识趣些。”
  ——————
  事实证明。
  如果敌人不要脸,
  那你最好也不要脸。
  这是应对的最好方式。
  傅弘之直接带着三千骑兵在长安周围走了一遭,将附近的数万世家佃户一网打尽。
  更过分的是傅弘之连掩饰都懒得掩饰,直接穿着晋军最先进的战甲出现大肆收拢佃户,要不是手下的副官劝阻,傅弘之都想把自己的帅旗打出来了。
  发现这事的世家先是不敢置信,随即就是惊恐。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他刘义真这是自绝于关中啊!”
  “没有天理了啊!官兵抓人啊!”
  “家主,该怎么办啊?”
  佃户是农耕社会的世家最重要的财富,仅次于他们对知识的垄断。
  这几乎是一个世家的命根子。
  他们没有想到刘义真居然如此疯狂,直接盯上了佃户。
  “刘义真可是代表晋朝朝廷啊!他这么做就不怕日后落人口实吗?”
  在世家眼中,哪怕刘义真屠了弘农杨氏,也有个“通敌叛国”的理由,至少在面子上能过得去。
  可这次的事情直接让他们大跌眼镜,这是自古只有世家放冷箭的行为,哪有朝廷下黑手的道理?
  就再世家们无比惶恐的时候。
  《天策府兵令》也犹如一颗核弹一般从长安燃爆了整个关中。
  关中之民的态度基本如下:
  “这是要人当兵?不去不去!当兵多危险!我家良人上有老下有小,那可不能折在战场上嗷!”
  “什么?当兵有地分?良人!你赶紧去衙门报道!对了,把咱们六十岁的老爹和七岁的孩子也带上!看看官府要不要!”
  一时间,凡是关中男儿,都争着抢着要“天策府军”的名额,这让世家手下的佃户如流水一般从手中溜走。
  甚至不光是男儿。
  在长安为父亲守孝的李氏女,听到《天策府兵令》的消息后一直闷闷不乐。
  守寡的母亲看出了女儿的愁思,安慰道:“无事,你父亲留下的田地也够我们娘两生存,莫要想太多。”
  李氏女还是闷闷不乐:“女儿若是男子就好了,那便能让娘过上更好的日子。”
  母亲只能继续安慰女儿,殊不知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女儿脑海中。
  “如果我打扮成男子呢?”
  这个念头在女儿脑海中挥之不去,与这个念头一同出现的,还有一道威严的身影。
  “爹,娘,女儿不孝。”
  趁着母亲睡下,李氏女对着自己娘亲还有父亲的牌位磕了三个头,之后便偷偷拿走了家中积攒的一些钱粮,匆匆赶往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