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不会是听错了吧

  徐玲玲笑道:“回头,我让统计科,把每周每期的最新项目统计数据,给你那边也送一份。”</p>
  赵培儒笑道:“行。”</p>
  他接过这份统计期刊来,翻看了一下。</p>
  随口道:“这里面,难度最高的是哪一个?”</p>
  徐玲玲听闻这个,情绪立即低沉了下去,以手扶额,苦笑道:“当然是郑院士带头的那个,他最近,压力很大,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p>
  赵培儒翻看到郑院士带头的项目。</p>
  “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疗效……“</p>
  他现在有完美级水平卡,脑子转的飞快,只看到这个标题的一瞬间,脑海里就涌现出了大量关于治疗“早期胃癌”的新技术。</p>
  不到一秒,赵培儒就想到了能完成郑院士这个项目的几十种解法。</p>
  “我去找找郑院士。”</p>
  赵培儒直接走了。</p>
  徐玲玲有点发懵,赵院士这是……什么意思?</p>
  ……</p>
  郑院士所在的研究项目组,在另外一栋研发楼的17、18楼。</p>
  他的研发组,团队成员多,涉及范围广,光是实验室就有六座,分别负责着不同的细分项目。</p>
  赵培儒找到郑院士的时候,对方正愁的揪头发呢。</p>
  “郑院士,脸色怎么这么憔悴,昨晚没睡好?”</p>
  郑院士看到赵培儒,苦笑一声:“不是没睡好,是昨晚压根没睡着。最近这个项目,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了。睡觉的时候,都感觉得自主的深呼吸才行,不然喘不过气来,都怕我自己猝死过去。”</p>
  赵培儒哑然。</p>
  这什么项目,让郑院士压力这么大?至于到这种地步么?</p>
  等郑院士一解释,赵培儒这才懂了。</p>
  原来这个“早期胃癌”项目,还是个国际间竞争的项目。</p>
  要和别国争先,这压力自然就有了。</p>
  郑院士道:“现在,全球在这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做的比较好的,当属东洋岛国的高野久秀。”</p>
  “东洋岛国在这个尖端细分领域上,做的比一众西方国家还要优秀。”</p>
  “从对方现在公开出来的项目资料上,我们已经很难能超过了啊。”</p>
  郑院士的压力,是来自于竞争,以及竞争不过,怎么使力都打不过别人的无力感。</p>
  </p>
  赵培儒心想,这加入国家胃瘤研究所,就是好啊。简直是刷任务的好地方。</p>
  郑院士的这个项目,正好完美契合他【任务二】的要求标准。</p>
  正这时,旁边工作人员,快速小跑步过来,“郑院士,外面有记者,想做采访。”</p>
  郑院士无奈起身,“走吧。这个项目,因为涉及到多国竞争,媒体上的关注也很多,还有很多是官方、国外媒体,这个是必须得应付的。”</p>
  到了记者们面前,郑院士还是挤出了几分精神,一扫刚才在赵培儒面前的颓废。</p>
  表现的比较中规中矩。</p>
  只是,等接受完采访,下来后,郑院士又变成了那副无力、无神的状态。</p>
  在面对媒体大众时,不能丢面子。但回来,还是得面对现实。</p>
  “郑院士,你的进度也不慢啊。”</p>
  赵培儒看了看郑院士团队组里的进度,发现组里各个都是人才,也都非常努力,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但组里完成时间都很短,说明这些人聪明,还又吃苦肯干。</p>
  郑院士无奈道:“进度是不慢,但关键还是方向。”</p>
  “你看,这是东阳岛国,高野久秀的方向。”</p>
  “这是我们的方向。”</p>
  赵培儒这一看,顿时明白了。</p>
  两边的方向,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p>
  高野久秀得益于东洋岛国在这方面,历史以来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吸收了西方诸多国家的优秀经验和技术支援,在这个细分领域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p>
  再看郑院士手里的方向,明显有些落后了。</p>
  是郑院士不愿意采用更先进,更优秀的方向吗?</p>
  是底蕴、技术,积累不够。</p>
  高野久秀属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手里有着西方诸多国家多年来的经验技术积累,这才能提出更优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到如今,已经反超西方诸多国家,已经能成为全球最顶尖了。</p>
  郑院士手里的这个方向,是只能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p>
  赵培儒直言不讳道:</p>
  “两个方向,天然就有差距,继续这么下去,对方的前景明显更好。”</p>
  郑院士点点头:“是啊。”</p>
  他心里耐受、无奈,但也知道是实情。</p>
  两人此时,边聊边走,已经从接受采访的地方,回到了团队成员所在的大厅。</p>
  所以两人最后这几句话,是被大厅里的不少团队成员,听到了。</p>
  众人心里有些不服气,但也都知道,这两位大老,说的也都是实情。</p>
  赵培儒道:“我倒是有个方向,应该能超过高野久秀。“</p>
  郑院士诧异的看过来。</p>
  团队众人,也都看过这边。</p>
  “你们稍等,我去写个项目方向计划书。”</p>
  赵培儒说完这话,动身就走,去旁边的独立办公室,敲字去了。</p>
  留下原地一群人面面相觑。</p>
  “刚才赵院士说什么?他有新方向,能超过高野久秀?“</p>
  “不会是听错了吧?”</p>
  “好像是真的。”</p>
  众人最终的目光,全都汇聚到郑院士的身上。</p>
  “郑院士,您专门带赵院士来,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p>
  众人的心思,都火热起来!</p>
  高野久秀是很厉害,在国际上,确实突出。</p>
  但赵院士也同样功成名就,从不乱开玩笑。说能做到的项目方向,就是能做到。</p>
  甚至,在赵培儒院士加入所里的那天,就有很多人在私下里开玩笑,说这是位“奇迹人士”,加入进来了。</p>
  只因,赵培儒院士之前的那种种事迹,几乎和奇迹一样,好几次都是某个项目颓势已现,却让赵培儒院士这位大老力挽狂澜。</p>
  所以这次,众人听到赵培儒这句话后,也是充满了期待。</p>
  郑院士自己都有点发懵,直接摇摇头。</p>
  他和赵培儒也是刚刚才见面,顶多共同经历了一次媒体采访而已。之前哪里听他说起什么“新方向?”</p>
  他对众人道:“你们先不要把赵院士刚才的话传出去,先各自干各自的工作。我过去一趟。”</p>
  他看向旁边的助理,“小楠,要是有央台的记者过来,你记得通知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