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音
“我吃过野荠菜鲜菇豆腐的包子,没成想这馅料用来做青团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还有这咸鸭蛋的蛋黄,先前只晓得用这咸鸭蛋的蛋黄做清粥配菜,想不到这蛋黄的用处如此之大,不拘泥于做配菜的话,这酥沙蛋黄便是单吃也是极美味的,没想到你还能用咸甜来配。”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截然相反的味道居然能配的如此美味,只是在此之前,又有几人能想到呢?”
“姜四小姐真是个妙人,好想法!”
姜韶颜笑了笑,没有揽功,只道:“也是他人所想,我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静慈师太见女孩子没有揽功,看她更是顺眼,忍不住多感慨了两句:“这品食如品人,有时候莫看着天差地别般不配的两个人,放到一起便莫名其妙的成了天作之合。”
姜韶颜含笑听着,光明庵在宝陵城也算有些名气,素日里来光明庵求姻缘签的不在少数,五十来岁的静慈师太想来看过不少痴男怨女,故此感慨颇深。
老太太品人也不过临时起意而已,说了两句便又说回到了青团上来。
“我倒是觉得这酥沙的咸蛋黄配些荤食也是不错,譬如肉末炒干成松,同样的酥沙,一口下去,虽同是酥沙却是不同的味道。”
姜韶颜听的连连点头,心道:难怪白管事说静慈师太会吃。尝了两只咸蛋黄青团便立时想到了咸蛋黄肉松这等绝配,这若不是好食的老饕又是什么?
原本倒是因着心里所求故意来哄老太太开心的,此时再看面前的静慈师太,姜韶颜倒是忽地生出了几分“知己”的味道。
心境一旦不同,姜韶颜的话也多了起来:“此等绝配倒是可以尝尝,除了肉松之外,素食还可配南瓜,两色相得益彰,一个酥一个软想来味道也是不错,荤食呢可配虾,油里炸了,再配料酒去腥想来也是好吃的。”
两道姜韶颜口中的“咸蛋黄南瓜”与“咸蛋黄焗虾”听的老饕静慈师太双目更亮,看出眼前的姜韶颜是“同道中人”便也不再客气,提醒她道:“先前的咸蛋黄肉松也莫要忘了。”
她们谈的如此高兴难道还能望梅止渴?自然是为了能亲自品上一品的。
姜韶颜含笑点头,不大的宝陵城才来几日便寻到了一个吃食上的知己实在是难得,而且老太太吃荤,那就更好办了!她是不在意做吃食时多捎上一份的。
擅吃喝玩乐者的交情有时候起的就是这么简单,同喜一物又能说得上话,便成了朋友。
静慈师太素日在庵里所见的不是求解签文,请她点拨迷经的信女便是要她指导功课的弟子,难得有人打听到了她的喜好,带着吃食过来哄她开心请她帮忙的多半又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她岂会看不出这位姜四小姐带着青团上门来也是有事相求?原本准备应了这姜四小姐的要求,一解口舌之瘾便罢了,没想到眼前这位不但能解她的“身病”,还能解“心病”,有的吃又能聊,静慈师太说话间已然把姜韶颜看作了知音。
两人聊起吃食来也算是尽兴,一旁的香梨虽然插不进嘴,却不妨碍她听的口水直流,暗自吞了不知多少回口水了。
这一聊便一直从午时聊到了日暮西山,静慈师太眼见时辰差不多了才意犹未尽的暂且收了嘴,笑着问她:“姜四小姐来我光明庵可是有事?”
姜韶颜点头,也不瞒着,将袖子撸起,露出一段圆润的手腕,对静慈师太苦笑了一声,道:“实不相瞒,师太,我这身体是自幼中了毒。”
静慈师太闻言不由一愣,看向姜韶颜圆润的手腕却并没有伸手搭脉,开口便是一句老实话:“我不懂医的。”
姜韶颜笑了笑,也不以为意,收手。
“不过我虽不懂医,可姜四小姐若不是一顿饭量可抵十人饭量,按理说也不该是这个模样。”静慈师太接着说道,神情若有所思,“听闻伯爷疼女如命,长安有大周最好的太医,若是太医都束手无策,想来当真不是什么毛病了。”
静慈师太的话说的很是漂亮,当然,更漂亮的是她的举动,她拿出钥匙,将一串钥匙推到姜韶颜面前,道:“光明庵先时得善人捐赠,医典不少,姜四小姐若是闲着无事,不妨来光明庵看看。”
知音难觅,静慈师太对待难得遇到的知音还是很和善的。
一盘青团功效如此之秒!得了钥匙之后,姜韶颜并没有立即去后庵翻医典,而是看了看天色起身告辞。
光明庵开庵早,每日一早,第一声晨鼓响起便要起床了,是以几乎一入夜,庵里众尼便要早早入睡了。
今日天色已晚姜韶颜便不多打扰了,左右钥匙已到手,看医典也不急于一时了。何苦还要扰了众尼的歇息?
毕竟这光明庵往后估摸着是要常来的,姜韶颜并不想得罪众尼。
坐着马车离开光明庵时,早已流了不知多少回口水的香梨终于忍不住“委婉”的问姜韶颜:“小姐,晚上咱们吃什么?那个蛋黄焗南瓜么?”
厨房里还有做青团留下的蛋黄,南瓜这等蔬食亦是厨房里常备的,现成的食材不用一用简直可惜了。
当然,比起焗南瓜,贪荤食的香梨显然更喜欢咸蛋黄焗虾与咸蛋黄肉松的,只是眼下食材不足,也只能先吃了南瓜。
姜韶颜点了点头,先时包青团时多了不少蛋黄馅料,既然香梨喜欢,自然不能浪费。
夕阳下,宝陵城长街的鳞次栉比的店铺被一片橘红笼罩,带着浓重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姜韶颜看着穿行其中拿着鱼肉菜食行走其中的人群,脸上忍不住多了几分笑意。
虽一觉二十年,可于她而言却不过一睁眼的功夫,这样的闲适淡然于她而言已然隔世。她伸手覆上自己的心口,紧绷许久的心弦不知什么时候松了开来。
若要问她从人人艳羡美貌过人的天之骄女变成这位避走长安城的姜四小姐感觉如何,那大概就是苏轼在那首《定风波》中所说的那样吧!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