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无奈婚约
萧玄奕捻起茶盖的手微微一顿,也只不过一霎,他就若无其事地将茶盖上,后背慵懒地靠在椅背上,一副风轻云淡之姿,“只要是七弟送的,我都喜欢。”
“真是太好了,稍后我就命人将璞玉从淮州运过来。”萧睿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这下再也不用为贺礼的事发愁了。
萧玄奕修长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若无其事地说:“我才刚回到京城,此时提及大婚未免为时尚早。”
“不早了,你如今已二十又四,历代皇子在你这个年纪孩儿都能议亲了,你且看看六哥,比你还小上两岁,府中早已妻妾成群。”
萧睿随手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似乎味道还不错,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过话又说回来,都怪聃狎和戟陇缕次侵犯我东陵国疆土,害四哥为此在西北戍边整整三年。皇上说你为国事鞠躬尽瘁,耽搁了婚事,待议和使团事宜谈妥后就让你即刻完婚,如今礼部已经着手在准备了。”
萧睿兀自地说着,萧玄奕看着茶水氤氲的水雾,一言不发。
“四哥,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啊?”萧睿眉毛微挑,疑惑地望着萧玄奕,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萧玄奕微愣,无意识地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须臾之后,放下茶盏站起身,走了出去:“跟我去围猎场,让我看看你这三年的箭术可有精进?”
萧睿急忙将手里的点心放下,拍了拍落在掌心的碎渣,追了出去,“四哥,你等等我”
韡颐离宫,初绽的牡丹娇俏艳丽,雍容华贵,婉转清扬的音韵中,舞姬娇姿柔软若拂柳,步履轻盈水袖漫舞,似彩蝶盘旋般翩翩起舞。
朝中重臣之女各个盛装出席,妆容精致,琉璃杯盏中波光盈盈的玉液,醇香四溢。
“晋王殿下不仅是皇室第一美男子,还文武双全,当真是我心中梦寐以求的完美夫君。”崔内阁侍读学士之女手执一把团扇,眉眼清秀,面颊泛起淡淡的红晕,欲说还羞。
兵部尚书周家女,瞥了她一眼,满脸的不屑,道:“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何模样?竟然敢肖想晋王,谢家乃百年世家大族,谢家二房嫡女更是先皇亲赐给晋王殿下的王妃,这话若是让她听见了,保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崔内阁侍读学士之女被气得脸涨得通红,杏眸睁得大大的,指着她,压低了声音,怒道:“晋王殿下这些年征战四方,尚未完婚,是以她还算不得王妃,再者说了,即便殿下有了正妃又如何?难不成还不让他娶侧妃?”
“就凭你,恐怕将自己当做侍妾硬塞过去,人家晋王也未必肯要。”
“你”
这时,一抹水碧天青色襦裙的谢文萱盈盈而来,十七、八岁的妙龄,百合髻上珠翠丰腴,肌肤胜雪,柳眉杏眼楚楚可人,脸上挂着大方得体的笑意,杨柳细腰,论容貌是在座女子中顶尖的。
她向皇后行完礼后就在萧玄奕的对面坐下,波光潋滟的眸子凝望萧玄奕,柔情似水,深情款款。
萧睿身子微微往萧玄奕那边倾斜,笑道:“四哥这些年不曾回京,当真让王妃好生挂念,你看她的眼中尽是浓浓的爱意。”
和煦的春风拂面,阵阵牡丹花香萦绕在鼻息之间,顾盼流连。
萧玄奕深邃明亮的眸子斜睨了他一眼,端起酒樽浅饮了一口,道:“你胆子倒是愈发大了,居然连我也敢打趣。”
萧睿缩回脖子,撇了撇嘴,心想这四哥还是这样不解风情,索性把玩起了手指上的玉扳指。
这时,一个女官在皇后身边耳语了几句,皇后便在宫女的簇拥下先行回宫了,临行前留下话,让他们随意赏花游玩。
韡颐离宫是去年刚落成的,萧睿便陪着萧玄奕四处逛了起来,一簇簇五彩缤纷的丁香花,玲珑娇嫩,芳香馥郁。
林荫道上青翠繁茂的银杏树下,谢文萱玉洁冰清,一支海棠珠花金步摇,随着她轻盈的步伐,顾盼生辉,璀璨珠光流转在她莹白的面容上。敛衽行礼后,脸颊上染了一抹淡淡的红晕,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谢文萱含情凝睇地望着萧玄弈,将一枚绣着祥云瑞鹤的香囊缓缓朝他递去,轻声道:“文萱绣艺不精,还望王爷莫要嫌弃。”
“你不必辛苦做这些。”萧玄奕面无表情地瞥了一眼,将目光投向池中如翡翠圆盘的荷叶上。
一缕缕金色的光线从银杏树枝的间隙筛下,斑驳的树影斜射在萧玄奕颀长的身躯上,俊美的轮廓,冷清沉寂,丰神如玉。
谢文萱握着香囊的手骤然收紧,手指关节随着她的动作逐渐泛白,白净光滑的纤纤玉手微微颤抖起来,剪水双瞳氤氲出一层薄薄的水雾,她紧咬着下唇,缓缓垂下脸颊,纤细圆润的香肩一抽一抽的。
这时,原本在牡丹亭赏花的萧睿走了过去,侧脸看了一眼低声抽泣的谢文萱,忍不住安慰道:“你也别难过了,我四哥他不是这个意思。”
他抬起手肘轻轻碰了碰萧玄奕,用眼神示意他,萧玄奕微微皱起的眉头缓缓松弛了下来,说道:“你绣得极好,只是我从来没有佩戴香囊的习惯。”
谢文萱这才慢慢抬起头来,波光粼粼的眸子凝望着他,娇羞的样子惹人垂怜,半响之后,语无伦次道:“我还以为,以为王爷,会嫌弃我,我”
萧玄奕挑了挑眉,漆黑的眸子看着她,道:“你不必思虑太多,且先回去,安心在府中等待大婚。”
“文萱明白了。”她娇羞地垂下眸子,微微屈膝行礼,与随行的婢女一同转身离去。
萧睿瞧着那道纤细柔弱的背影好一阵子,这才回过头来问萧玄奕,“四哥这是转性了?前几日提到你的婚事还百般不愿,今日怎么就同意娶她了呢?”
“我不愿意又当如何?父皇的旨意不可违抗。”萧玄奕眸光幽深,自嘲的应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