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明年税三千八百万!

  今年不仅对霍家是大丰收之年,凡是参与海贸的商人,都赚了盆满钵满,似乎把洪武年间没有赚到的钱都赚了回来。
  同时也在这一天,顺天府衙向北直隶下辖区域征收赋税,这些区域有顺天府(北京)、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
  极光宝兵的营业额为1713万两白银,需缴纳商税60700两白银,关税171.3万两白银,总计177.37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一算出来,可把收赋税的官员吓呆了。
  177.34万两白银!
  多到令人发指!
  郑氏矿铺营业额为187万两白银,缴纳矿税18.7万两白银!
  大地商户营业额为6万两白银,缴纳商税3000两白银。
  霍氏纺织厂营业额为50万两白银,缴纳商税1.9万两白银。
  跟霍政有关的赋税总额达到了200.94万两白银,北京全城总赋税为280万两白银,900万石粮食!
  这是什么数字?
  作为大明第一缴税大户的苏州府,建文元年的赋税是260万两白银,890万石粮食!
  由此可见,北京已经超越了建文元年的苏州府!
  而且苏州府的赋税比北京高,如果北京赋税和苏州府一样高,北京就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缴税大户。
  不说这个了,先说说分红。
  郑氏矿铺按照净利润分红117万两白银给霍政,分红17万两白银给朱棣。
  大地商户没有分红给霍政,因为新的阁楼工程需要钱,而霍政也没有要。
  霍政拿到郑氏矿铺的分红,去掉缴纳的税赋后,极光宝兵账上只剩下1820万两白银,加上朱月贵的钱,身价还有2270万。
  依旧富可敌国,大明首富之位不可动摇!
  时间很快来到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霍政按照惯例给极光宝兵名下所有员工放两天年假,由于科尔沁草原上的矿工距离家太远,无法回家。
  所以霍政为了弥补科尔沁草原的矿工,给予每名矿工100文钱的补偿费。
  并给所有员工发放50文钱的年奖,提前发放下月的工钱。
  这一发,就发掉六万两白银。
  赚的多,付出的也多。
  也在大年三十,北平商会召开内部会议。
  这一场内部会议有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北平商会正式更名北京商会。
  第二个内容,北京商会增加270名会员,这些会员都是永乐二年从商的北京本地人,身价在百两以上。
  北京商会会员数量达到了300余人!
  新加入的会员享受北京商会的一切福利,当然,也要遵守北京商会的规矩。
  第三个内容,北京商会再次募资筹建学堂,准备在北京城在建一所容纳五千人的学堂。
  之所以在建学堂,是因为北京城的孩童人口增多。
  据顺天府衙透露,永乐二年初,北京人口二十七万,其中男性孩童两万,永乐二年末,北京人口三十六万,其中男性孩童两万三千。
  多出来的人口,一小部分是北京本地新生儿,大部分是外来人口。
  这些外来人口知道拥有北京籍可以享受免费上学待遇,于是来北京城之前,都在当地官府转移户籍,转到北京。
  北京也因为缺乏劳动力,对转移户籍的人来者不拒。
  北京商会曾经许下承诺,保证北京城孩童人人有书读,如今多出三千名北京籍孩童,总不能不管不顾,否则就是打自己的脸。
  且郑苍民也喜欢建学堂,做善事,所以在郑苍民的推动下,北京商会计划在建一所容纳五千人的学堂。
  不仅要建学堂,还要大肆招募教书先生,请各地名师大家。
  建学堂的钱还是按照以往的规矩,会员能捐多少捐多少,剩下的由北平商会钱庄补。
  捐钱流程过后,就是取学堂名字。
  取学堂名字这个环节,霍政第一个跳起来,提名顺天大学堂。
  全场无一人反对,同意以顺天大学堂为新学堂名字。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商量顺天大学堂的学址和建造工程计划。
  经过商量和全会员表决,学址定在东城区,放在北京大学堂对面,建造工程由大地商户为主导,其余商户为辅,共同建造顺天大学堂。
  很快,北京商会的内部会议结束,各回各家过年。
  散会之前,郑苍民还给每个会员发了小礼物,礼物虽然不贵,但胜在心意。
  次日,永乐三年正月初一!
  这一天,霍政全程在家陪朱月贵和小言真娘俩,白天放鞭炮,晚上放烟花,玩的不亦乐乎。
  北京百姓也都杀鸡宰鸭,屠猪杀羊,家家高悬红灯,着新衣祭祖宗,全城上下充斥着浓浓的年味。
  同时也在这一天,岳庆亲自驾驶海津号铁甲舰,通过渤海抵达朝鲜国西海岸,完成交货任务。
  细心的岳庆还送上各种武器使用说明书,省的朝鲜国买了武器不会用,那就尴尬了
  正月初二,极光宝兵正式复工,北京全城停下来的工厂也都在这一天复工,北京城又恢复以往忙碌景象。
  正月十日、辰时!
  南京、紫禁城、金銮宝殿!
  庄严神圣的金銮宝殿内,文武百个皆身着朝服各居两侧,脸上一丝不苟,面无表情,朱棣则坐在高台龙椅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台下文武百官。
  “夏原吉!”朱棣轻喝一声。
  夏原吉迈步走出文官队列,站在大殿中央躬腰作辑行礼道:“臣在!”
  “永乐二年收了多少赋税?”朱棣紧紧望着夏原吉问道。
  其实这件事他已经问了很多次了,可夏原吉每次都说还没有统计好。
  他希望夏原吉现在统计好了,能够告诉他答案。
  “回皇上的话,永乐二年我大明总计征得赋税四千五百万石粮食,布棉一百七十八万匹,丝锦六十万斤,绸缎一百五十万匹!”
  “白银三千八百万两,青铜六千两百斤、黄铜两千斤,铁零斤,铅五十万斤,朱砂两千一百两,茶三百万斤,盐一百五十万引!”夏原吉满面红光的禀报道。
  “好,好,好!”朱棣连叫三声好,脸上露出掩盖不住的高兴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