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卫城之议
郭氏兄弟带着三十余辆大车的战利品返回朝歌村内。
此战,他们累共计缴获、各类铁器二千余把(皆可重新回炉,铸成农具供农民使用)、铜钱五十余万枚、银八万、金一千二百两(钱币汇聚为,一百枚铜钱换一两银子,百两银子换一两金子)、粮食四千多石。
这些战利品全部经管宁清点之后,封入府库,待日后赵宁动用。
石制官邸的第一层中,有一间可容纳十余人的房间,那里便是赵宁平常同麾下将领、文臣的议事之所。
此刻这间房间之内,满满当当的坐了十个人。
坐于主位之上的自然是赵宁,此刻的他正面容含笑的出声道:“郭将军、元泰(郭义),你们二人立有大功,说说吧,你们想要什么赏赐!”
罗刹寨被扫灭之后,其余盘踞在卧虎山中的匪盗根本就不足为虑了,那雄壮巍峨的卧虎山将成为护卫坐落于卧虎谷内朝歌村的坚实屏障。
将罗刹寨覆灭的郭氏兄弟,于朝歌有大功,这一点没有半分的言过其实。
话音落下。
郭氏兄弟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由双腿尽断的郭义开口道:“领主,我们兄弟二人全赖您之义举方能活命,今日不过是有些微末小功,怎敢讨要赏赐!”
郭义是个堪比老狐狸一般的存在,此人极懂分寸,观其言行,他一点都不想一个将门子弟,反而像是一个老道的政客。
坐于赵宁左手旁的直不疑等人,闻听到郭义的回答之后,皆暗自点了点头,坐于赵宁右手旁的狄雷等武将,皆是面露鄙夷之色。
他们觉得这郭义太过做作了。
“唉!”
赵宁故作不高兴的唉了一声,然后神色严肃道:“元泰,你这话可不对!”
“有功当赏,有过必罚,是为人主的本分!”
“这样吧,自今日始郭遵担任朝歌偏将军,麾下兵力增至一营,元泰你则担任朝歌司马,负责庙堂推演,参与军机!”
偏将军是个军衔,代表郭遵在军队里的地位,同时他还可以以偏将军的身份兼任其他职位。
郭遵是个能打能杀的猛将,让他统领主要职能是侦查的踏白骑并不合适,故赵宁决定给他添置一个营的步人甲精锐。
ps:该兵种隶属于二阶重装步兵,接触到这个兵种的赵宁在同时拥有二阶重装步兵兵营过后,便可解锁该兵种,只是这个兵种属于解锁兵种,想要招募就得自带人,装备,不过好在现在赵宁手握五枚白银品质青壮召集卡,并不缺人,锻造装备所需的铁也不缺,训练步人甲精锐的人更是现成的。
至于郭义的职位则类似于曹魏时期设置的军师祭酒一职,只不过现在赵宁势力还过于微小,用不了那么大的官职,故退而求其次,任命郭义为司马。
见赵宁如此重用自己过后,郭遵连忙起身,道:“吾等多谢领主厚爱!”
郭义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起身,只能是面露恭敬之色的向赵宁出声谢恩。
“嗯!”
对此,赵宁微微颔首,赏赐之事也正式揭过,会议开始转入正题,即如何妥善而又合理的利用已经唾手可得卧虎山。
率先就此事出声的是长于大势的诸葛瑾。
“领主,以我之愚见,当在罗刹寨原址筑一卫城,往其内迁民三千,军五百,再遣一仁厚之人担任城主,另再委派一名悍将做守城之将!”
“此城筑好之后,城内之民可于山间平缓处开垦田地,种植粮食,也可于山间密林之中打猎、伐木,以上所获之物,既可供给城内民用,也可供给城中军用。”
“除此之外,此卫城建造完毕之后,既可向南支应孤悬于朝歌之外的琉璃堡,也可向北护卫坐落于卧虎谷内的朝歌!”
诸葛瑾详细的给赵宁论述了在罗刹寨原址修建卫城的诸般好处。
朝歌内的文臣,闻听到诸葛瑾的建议过后,也大都面露赞许欣赏之色。
拥有拍板权和决定权的赵宁,并没有立刻同意诸葛瑾提议,而是陷入了深深的考量之中。
他在计算建造卫城的利益得失。
许久过后,他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抹坚定,道:“修建卫城之事,我同意了!”
正好他现在手中有一枚白银级建村令,刚好可以派的上用场。
“此卫城就叫做虎卫城,意为像猛虎一样拱卫朝歌!”
“至于这虎卫城城主一职,我觉得在场诸人没有比直不疑更合适的了!”
直不疑同诸葛瑾一样都是白银级别的文臣,但他的能力看起来似乎远远没有替赵宁分析大势,纵论权谋的诸葛瑾那么耀眼,闪光,甚至有些默默不闻,这其实是一个错觉,直不疑擅长的是和睦群臣,治理民众,而不是讨论大势,分析戎机。
总之一句话,各有所长而已。
“我定当竭尽全力,替领主您治理城池,抚慰百姓!”
犹如谦谦君子一般的直不疑,规规矩矩的起身向赵宁行礼谢恩。
“好!”
赵宁面容含笑的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接着出声道:“虎卫城的守城之将就由偏将军郭遵兼任吧!”
“另外,我许你的那一营步人甲精锐也会尽快到位,届时,你就用这一营兵力守卫虎卫城吧!”
踏白骑这支快速反应部队,既不适合守城,也不适合攻城,他适合起一个支援和传递、侦查消息的功用。
“末将定当誓死守卫虎卫城,定不让领主您蒙羞!”
郭遵神情肃穆无比,说出的话语那是字字铿锵。
“嗯!”
“我相信你的能力!”
对于郭遵的能力,赵宁是放一百二十个心的,另外,他还会把朝歌司马――郭义也打包送到虎卫城,他们两个组成的绝妙组合,赵宁实在是不忍心拆散。
郭氏兄弟加直不疑组成的超豪华阵容,绝对能够把一个小小的虎卫城守的那叫一个铁板一块,滴水不漏。
卫城之事敲定过后,坐于官邸一层之内的众文武便依次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