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超脱之路,开始!
两株天地瑰宝静静的漂浮过来,落在斑的胸前。
它们刚一靠近,斑便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可怕血气与灵神之力。
这两株宝药不愧是号称天地瑰宝的东西,恐怕,它们对金身大能也用处极大!
若是与斑曾经服食的那四十九颗莲子相比较的话,这些瑰宝只逊色了一筹。
他细细想来,那第五十颗莲子绝对是重中之重,从它能自己破开虚空逃掉就能看得出来,它绝对是非凡无比。
斑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那四十九颗莲子不会仅仅是那株瑰宝的边角料吧?据他在云国雄关内的古籍店铺中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种可能很大。
因为,这个世界几乎没听说有哪株天地瑰宝有自己的意志,就算有,也只是很简单、很微弱的那种。
不过,即使是有很简单的意志的那种,也相当了不得了,唯有金身大能能够染指。
这样对比下来,那株青莲就显得尤为特别和珍贵了。
但是,斑不后悔,他早就有预感,若是自己贪心,做那绝户之事,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这一啄一饮皆有其道理。
马上,斑便要开始走那超脱之路了,他的心情如那大海上的浪涛一般激荡。
这条路可是他思虑已久的超脱之路,如果成功,可能连天劫都无法再限制他。
两倍这个极限在许多古籍中都有提到过,这是自古以来武者们的共识,有许多古之学者猜测,当武者突破这个极限,将不再受天劫的束缚,战力也不再受限制。
这正是斑的野望,并且,他确实有达成的机会,要知道,他的极力便是达到了力量强度的极境,两倍之数。
如果他将肉身、灵力、灵神三种力量都修至二倍极境,再以极力之法组合,极境升华,一定能破开天地的束缚,真正的超脱出去。
其实,斑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要实现每一个境界的超脱,力量强度之道不过是灵身境的路,玄身境的域之一道,银身境的战体一道,金身境的法相一道,他都要走超脱之路。
他相信,一路超脱下去,他将会是史上最强。
现在的他,说是古来同阶无敌还太早,那些青石路上的恐怖生灵年轻时绝对是横扫同阶一切敌的存在。
他还差的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他将要开始踏出第一步了。
斑平复了一下波动的心境,重新回到古井无波的状态。
此时,这鹏鸟一族的天阶修炼密室之中,灵力的浓度已经达到了云蒸霞蔚的地步,空气中尽是灵力聚合而成的雾丝,简直成了一个修炼灵力的圣地。
斑感叹了一声,也唯有这种一方大族才能拥有这种条件吧。
外界,青鹏面色抽搐的令人向斑所在密室中持续增加灵力的输入。
看着一块又一块高阶灵石到投入灵阵之中,它的心都在滴血。
“你要是不弄出点东西来,就别怪我辣手无情。光你身上的凤凰原始符文就值我鹏鸟一族付出的一切了。
真正的交易,是在你这次修炼过后才正式开始,如果你不能让人满意的话,就乖乖接受悲惨的命运吧。”青鹏面色阴寒无比,眼神中尽是狠辣之色。
在斑面前,它并没有将这些表现出来,就是不想闹得太僵,导致没有回转余地,事实上,它还是那个狠辣无情,一怒之下,伏尸百万的金身大能
密室中,斑调节好了状态,开始了超脱之路的第一步。
目前,他的三种力量已经有了一些提升,达到了高出原力量三成的地步了。
这种程度,甚至不如八大势力与界林妖兽势力的天骄。
但这也是因为他的修炼时间太短,缺少资源所致。
靠着凤凰神血提升的肉身之力、灵力与灵神力,他在短时间内修至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那滴神血得大部分神能都用来引发涅槃圣火了。
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加快这一速度的天材地宝,青鹏的出现对他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斑微微张开嘴唇,一股吞噬之力从中涌出,并分成了两股,它们如同两道手指粗细的细线,分别落在他胸前的两株天地瑰宝之上。
与此同时,他的整个身躯也布满了吞噬之力,用来吸收密室中灵气形成的雾丝。
这是饕餮传承术的运用,这样一来,可以精准的控制吸收的程度,将修炼的进度完全掌控在自己的节奏之中。
他开始了,三种力量一起开始吸摄,靠着对吞噬之力的掌控,斑将这三种力量的吸摄速度维持到一个相同的地步。
化为雾丝的灵力从斑的体表钻入到斑的身体之中,在里面化成一条奔腾的灵力长河,游走在全身各地。
那株血色的小树提供的是血气之力,它很神异,通体血红,树枝上还结了几枚布满纹路的血色神果,红彤彤的,香气扑鼻。
这是一种名为血神树的天地瑰宝,对武者的肉身炼躯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吞噬之力的作用,一股红色的血气之力沿着吞噬细线进入到斑的口中,不一会儿,就令斑的全身都呈现为一种血红色,像是一尊血人似的。
而那株黑色透亮的小草更加神异,它名为摄神草,斑在古籍上见过古人对这种灵物的描述。
传说,它生长在黄泉路上,沿途经过黄泉路者,皆会被它截走一部分灵神力。
现在,斑从小草上吸收的黑色灵神力精纯到了极致,让他的灵神舒泰无比,连写轮眼的枷锁都微微有些颤动。
“除了蛟蛇类的胆汁对写轮眼有益处之外,灵神类天地瑰宝也有一些效用吗?”斑轻轻自语,对写轮眼该如何提升的问题有了新的方向。
忽然,他想起了那条曾在凤凰秘境中做为其坐骑的那条玉蛟。
“那条玉蛟倒是可惜了,应该杀掉取胆的。不过也无所谓了,骑在蛟类头顶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倒也不必纠结于杀或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