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暂代镇抚使,常威(求票)

  真以为大明朝发展到这个程度,朱祁镇不想动下面的人?
  那也太不把皇帝当回事了。
  若放在崇祯身上,他会犹豫,会心软,会没有动手的决心。
  那眼看着国都要灭了,真要狠下心来就该先杀了再说。
  国没了自己会死,杀了这些人也会死,哪怕是出一口恶气心里也是舒服的。
  朱祁镇不是崇祯,正是二十来岁,该大展拳脚的时候。
  以前他就算是把东西两厂启用,明面上是在为他服务,实际上却是党派相争的产物。
  实际作用没多少,还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锦衣卫也指望不上,那骆养性也指望不上,忠心是有,却摸不透朱祁镇的心思。
  或者是摸透了,他装做没有摸透。
  大明的形式如何,朱祁镇是看不懂吗?
  他看得太懂了。
  关外瓦剌频频异动,关外守军频频上报要粮要饷。
  可国库没银子啊,粮食也没多少。
  他问朝堂诸公,钱从哪来,粮从哪来。
  这些人告诉他粮食欠收,某地干旱,反正就是没有。
  实际上地已经被兼并了大半,种出多少粮也落入那些家族士绅的手里。
  丰收之年百姓都难填饱肚子,何况是欠收的时候。
  眼见着瓦剌都快要打进来了,这些朝臣还是只顾着自己。
  朱祁镇恨不得提刀砍死了他们了账。
  可这事怎么能让他来做呢,锦衣卫都没把证据放在他面前,好像这百官全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他能怎么做,难不成让他告诉骆养性,你查查这些人,朕穷得连肉都吃不起了,该是用到锦衣卫这把刀的时候了。
  锦衣卫这把刀完全可以自己去办这事,这是皇帝给的权力。
  结果这把刀愣是没动,或者说是骆养性不愿意动,那说与不说有什么区别。
  常威为什么会觉得朱祁镇向陆文昭问题的时候有些高兴。
  因为他觉得,自己等的刀来了。
  哪成想陆文昭在骆养性开口后就变成了哑巴,当他以为这事就不了了之的时候,常威又跳了出来。
  朱祁镇脸上那悲痛的表情差点没崩住。
  “你说他们该杀,可有证据。”
  骆养性不认识常威,但他认识常威身上的衣服,正想训斥他一个小小的总旗有什么资格说话。
  却被朱祁镇抢先开口。
  他要是不开口,再有什么变数,导致常威也成了哑巴怎么办。
  “陛下,锦衣卫是什么机构在场的诸位大人都清楚,我锦衣卫从来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朱祁镇仰头吸了一口气,锦衣卫不冤枉一个好人,这话也亏你说得出口。
  这睁眼说瞎话的能力,不知道多少人暗地里翻白眼。
  “证据何在。”
  “请陛下一阅。”
  有宦官来到他面前,将好几页纸的罪状书拿给朱祁镇看。
  常威则继续在下面讲解。
  “陛下,此案还涉及到贩卖官盐一事,但下官等不敢轻易做主,遂只拿了十余官员,收没家产共计六十余万两白银,不提贩卖官盐一事,只这贪污所得就已是死罪。”
  明朝的官员俸禄并不太多,但物价也不怎么高。
  正常一个官员拿俸禄到辞官之时,一应开销下来能有一两千白银存款都算是节俭了。
  可这十余官员平均下来每人都有五万近六万两白银的资产,就这还跟朱祁镇哭穷,说什么两袖清风,这可真穷啊。
  从一开始朱祁镇就没怎么去在意那些罪状,此事只要锦衣卫敢做,就一定是铁证如山。
  他在意的是抄家所得是多少,能不能筹到军饷发给军队,能不能买到足够的粮食运往关外守军。
  他只知道常威他们带来三辆马车,却没想竟是六十余万两白银,尽管现银没那么多,可也是一笔巨款了。
  当皇帝的都拿不出一万两,一个四五品官就能拿出来那么多,朱祁镇喜悦,但也气得浑身发抖。
  朕让你们筹粮筹军饷,你们说没钱没粮,还天天跟朕说减这个税,改那个法。
  那朕到要看看,你们是如何的两袖清风,公正廉洁。
  “即查到贩卖官盐一案,为何不往下查。”
  朱祁镇需要一个借口来打开这个局面,要狠狠的撕开一个口子。
  常威就把这个口子给他递上去,朱祁镇要更多,常威也要更多。
  抓几个官员哪能行,要搞就搞大的,杀他个天翻地覆。
  口子递给了朱祁镇,而朱祁镇也需要一把刀去执行此事,这正是常威想要的结果。
  现在该是朱祁镇给他的时候了,要是到这份上了朱祁镇都没下决心,不给常威想要的,那这锦衣卫不做也罢。
  “回陛下,臣等人微言轻,查此事力有未逮。”
  我说话不好使,没人听,调动不了兵马,你得给我升官。
  朱祁镇什么人,一听就心领神会。
  两人一唱一和的还挺有默契,根本不像是第一次见面的样子,更像是商量好的。
  “朕允你暂代锦衣卫指挥同知一职,赐麒麟服,彻查贩盐案,可调动兵马协助你查案。”
  不愧是老朱家的种,这该说是他有魄力,还是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
  常威以前是什么官,总旗正七品。
  指挥同知是什么官,从三品大员。
  可常威跟朱祁镇都很清楚,这官只是说出来的,还没定下来,暂代都不太可能。
  之所以这么说,是等着大臣反对,然后讨价还价用的。
  “陛下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啊。”
  果然话音刚落,一群大臣就开始呼天抢地,有的老臣还说朱祁镇要敢这么做,他们立马撞死在殿柱上。
  常威没兴趣去听,一番讨价还价后常威得了个镇抚使的官,暂代的,但麒麟服还是一样赐了下来。
  这就算是搭上了朱祁镇的线,可比他之前想用药控制锦衣卫的想法好了无数倍。
  “都给朕住口,究竟你们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任命一个官员朕都做不了主,莫非你们是怕案子查到尔等身上来不成。”
  大明的读书人啊,引经据典的跟朱祁镇讲道理,摆祖制,也就嘴皮子利索。
  他们怎么会不怕呢,贩盐一事可不知道多少人掺杂其中,可他们也不是那么担心,事情干净着呢,牵连不到他们身上。
  真要被牵连了,就不信小皇帝敢动他们,这天下还是需要读书人来治理的,少了皇帝可以,少了他们可怎么行。
  小小一个镇抚使,也不知道是哪冒出来的愣头青,骆养性都不敢碰的事,你一个总旗就敢掺合进来。
  到明天还有没有命在都难说。
  吵闹了一整个上午的朝议结束了,常威这个镇抚使却留在了宫中。
  这是朱祁镇要找他谈话了,要是谈得不满意,别说麒麟服,就是飞鱼服分分钟就给全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