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戊己校尉董
若要将天下人种分出优劣,在西域人的眼中,一等最上流的,自然是汉人。
就像后世大怂国东京市上的诸多倭女,大部分都是委身在青楼之中,等待文人雅士的召唤,她们不为赚钱,只是为了能够成功的怀孕,最后回国好嫁给那些高门大户。
简单一句话,就是为了借种,好改良基因。
自那天宴会之后,这几天里,叶雄着实有点脚软。
虎背熊腰的大汉,竟然时不时扶着老腰在揉。看到长腿蛮腰肤白貌美的西域小妞儿,双腿都在打颤。
那小蛮腰,可是真能摇断腰的啊!
试验多天,胃部饥饿之兽没有再显露出任何异常的傅乂,终于将心放了回去。极度轻蔑地看着一脸憨厚的叶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大军快要来了,我们也该走了。”
呵!
这黑货竟然这么受欢迎。
为什么没有肤白貌美的大长腿来找我借种?我本钱也很雄厚的……哎!罢了,为了名声,我挺。
“是该走了啊!”
叶雄无比留恋地望着这座留给他美好回忆的西域城市,回去凉州后,哪里还有美食、美酒、美人?
“准备准备吧!回家!”傅乂打断了这黑货的回味。
“回家!”
金窝银窝,终究是不如自己的狗窝啊!
而且,于阗女人有股羊膻味,我不喜欢。
……
东方,雨后的小水泊慢慢地荡漾起了一层涟漪,很快,这些细微的涟漪就放荡的更加剧烈。
当水泊里开始向外跳跃水珠的时候,一支赤甲骑兵就出现在视野里。
白玉河沿岸,黄底赤字的龙形汉旗,在西域干燥的风中猎猎作响。
那是一个古朴的篆书“漢”字,就像一团火焰,一支火炬,一座灯塔,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轰隆隆!
大地都在颤抖,密如暴雨般的马蹄踩踏在大地上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漢”旗之后,是个黑色的虎旗,上书一个玄色的“董”字。
三百汉兵甲骑,呼啸着沿着白玉河奔驰,朝着王城冲锋。
虽只三百,但犹如千军万马一般,于阗一万有余胜兵,无不胆寒,沿途民众,各个屏住了呼吸。
“来了!”
“天汉大军来了!”
“是戊己校尉的旗帜……”
傅乂随着任公上了城楼,眺望着那支让他们翘首以待五天的大军。
人数随少,但果然雄威。
“吁!”
动如雷霆,静如泰山。
三百骑齐齐勒马伫于西城城前,天地间一片寂静。
一员大将驱马而出,只见他身穿贴身鳞甲,黑沉沉的如若铁塔,看起来就觉得有一种肃杀沉凝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块甲片大概只有指甲盖大小,上面居然还有冷凝过的钢瘊,还有一层一层似年轮一般的花纹,隐隐的泛出寒光。
“于阗新王何在?”
那大将一开口,便如隆隆之雷声,响彻数里。
显然是动用了“气”的力量。
“于阗王献象拜见天汉董校尉!”
小王虽然才七八岁的年纪,虽然两股战战,连声音都变了,满是哭腔,但还是在辅国侯以及左右将的陪同下,眼泪汪汪的迎了出来。
自上而下,所有人,五体投地下拜,并以头抢地。
那肤色黝黑膀大腰圆的校尉扫视了这些于阗人一眼,皮笑肉不笑,说道:“于阗背离大汉乎?”
“于阗乃天汉守边之犬,从不敢有二心。”
辅国侯连脑袋都破了,战战兢兢开口回答。
对于西域所有邦国而言,西域长史、戊己校尉、敦煌郡守,那就是天。
这次于阗王勾结匈奴,攻拘弥,擒汉使,天汉岂不震怒?
于阗之乱,哪里会因为使者用计斩杀了于阗王而结束。
而且,屯田于鄯善国的西域长史没第一时间抵达,来得是戊己校尉这个杀神啊!
‘完了!于阗大祸临头!’
“哈哈,是犬是狼,不是尔等说的……”
董校尉眼中露出了浓郁的杀意:“于阗胜兵一万四千,自于阗王而下,十一抽杀之!”
十一抽杀!
顾名思义,十个人里抽杀一人。
从辅国侯开始,包括左右将、左右骑君、东西城长,编制在军中的贵族,一万四千人,来抽奖吧!
“谒者……”
那已经成了舔狗的尉迟真金,额头上的冷汗立刻滚滚而下。
任鸿微微摇了摇头,西域究竟怎么去治理,他说的可算不了数,西域长史、戊己校尉、敦煌郡守,才是主宰他们命运的存在。
而且,十一抽杀也有讲究,哪里又是全凭运气去抽签呢!
傅乂不由咧嘴,那董校尉一开口就要杀一千四百人,于阗总共才七万人不到,必然家家带孝!
果真是个杀神。
不怕他们造反吗?
哈哈,没有匈奴人做靠山的西域人,造个毛的反。
傅乂环顾左右,竟然发现很多于阗贵族暗暗松了一口气。
咦!他们竟然在庆幸,看来十一抽杀并不是他们的底线啊!
任鸿手持汉节走向那位董校尉,抱拳道:“谒者任鸿见过戊己校尉。”
那黑脸校尉脸上露出真正的笑意,从马上一跃而下,以秩比二千石的校尉身份回礼道:“致远兄,立此大功,可喜可贺。”
“侥幸罢了,这于阗国便交给仲颖了。我还要去疏勒,在于阗已经耽搁很久了。”
“哈哈,我先来做个恶人,后面还是要交给西域长史来治理。”
两人显然是个老熟人,都是凉州边郡子弟啊!
傅乂本平静的看着这位戊己校尉,突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
仲颖兄?
董校尉?
董仲颖?
我滴个乖乖……傅乂脸上的表情骤变,这是……董卓!!!
…………
“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迁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董卓传》.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