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想要取之,必先予之

  天问大学的新校区虽然建设规模同样宏大,但是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教职人员能够满足招生规模翻一倍的要求。
  这种情况不是天问大学独有的限制,其实国内的大学都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高中毕业生还相对较少,还好一些。
  再过两年,想要依靠人力来教导,别说他前面对王怀军提出的按分数录取的问题了,就是按照40%的比例,都是很难满足的。
  这种情况早在他承接教育福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充分的预估,解决的办法只能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完成,至少本科阶段是足够的。
  经过天问信息技术大学的半学期的实验结果来看,人工智能教师在本科阶段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甚至比真人教学取得成绩还要好。
  所以下一年的本科教学任务,天问大学也会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让现有师资力量将精力放到实验实践这一块,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按分数录取的决定通过之后,国内的各大高校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引入智能教师将会是不可避免的状态。
  至于研究生阶段如果还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只能是让他手里即将淘汰的初级人工智能参与进来,加强人工智能教师的能力。
  至于博士阶段的教育,初级人工智能虽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想要像之前那样游刃有余就不可能了,特别是针对探索性研究领域,发挥的用处就不大。
  除非让中级人工智能参与进来,不然的话,博士阶段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博士阶段的学生人数会更少,但是能够担任博士导师的人也更少,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不过他对于能够教导博士阶段的导师数量是持悲观态度的原因,是因为这里面不包括滥竽充数的,而是真正具备实力的导师数量。
  这个悲观态度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博士生导师的成长和培养是非常耗时间的,而前面出现过培养人才的断层,并没有产生多少真正可用的人才。
  第二个方面则是现在学生们的天资经过智力牛奶的开发以及完善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天赋普遍都比之前要高得多,之前普通的导师可能不一定压得住场子。
  导师压不住场子倒是其次,怕的就是耽搁学生的培养,结果天资不错的学生,几年读下来,不仅没有长进,反而让其对研究失去了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天资,断送了学生的前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概率后面还是会让中级人工智能介入到博士阶段的教学当中来,至少在理论方面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现在天问大学已经成为了国内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很多高校的改革措施,基本上都是参照天问大学来的,这既是认可了天问大学的教学成绩,同时也给予了天问大学巨大的压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决定的,第一个原因则是天问大学属于私立学校,自由度比较高,进行实验性改革的阻力较低,更加具备改革精神。
  这一点很好理解,天问大学作为纯私立大学,很多东西不需要考虑和顾忌,一心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第二个原因就是天问大学学科足够齐全,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全科大学,通过天问大学,更多的高校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点,更加具备参考价值。
  第三个原因就是天问大学目前取得成绩非常的不错,每年全国的竞赛比拼,都是名列前茅,甚至绝大部分项目能够名列第一。
  要知道天问大学成立也才没多少年,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教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肯定有其内在的动力存在,成为参照对象也就不足为奇。
  反正作为创立时间不长的高校,改革其实没有什么负担,阻力也不是很大,为了尽量提高学校实力,天问大学也愿意去进行不同的尝试。
  像自由转专业这件事情,就是天问大学率先开始实施的,每位进入天问大学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可以有3次转专业的机会,从大二开始就可以申请。
  不过并不是申请就能够通过,还需要统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总体转专业的情况,经过统计分析之后,看各个专业空缺出来的情况如何,再批准是否允许转该专业。
  如果某个专业没有任何人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自然也就没有位置空缺,但是也会拿出一定数量的位置出来,提供给需要转专业的同学,至于谁被允许自然有一套判断标准在里面。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专业,而不是从高中考上某个专业就定终身,这样没有兴趣点,未来的成就可能也有限。
  还有学分制度,这也是天问大学在国内率先执行的,如果有学生率先修满学分,可以提前申请毕业,然后进入到下个阶段的学习。
  还有就是开通第二专业,这个是为了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兴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出了校门也更有竞争力。
  像赵一在京都大学提前毕业,属于特批的,实在是他太特殊了,不是常规制度,以他的数学能力,别说是当学生了,做导师都足够了。
  了解完两所大学的情况之后,赵一就直接坐飞机回京,林和霞在机场接机,虽然这样他挺感动的,但是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让他觉得和周瑾瑜待在一起更加自在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打打闹闹挺好的。
  也有可能两人平时很难在一起,各自都有一摊事情,所以导致林和霞特别珍惜过年这段时间的相处,所以一有时间,林和霞也愿意为赵一做更多的事情。
  回到家之后,并没有马上谈工作上的事情,毕竟时间还多,没有必要这么急,两人在家厮混了一天。
  第二天开始,林和霞就将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经营情况讲了一遍,至于计划都是一些小计划,暂时没有大的动作。
  因为去年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就接连进行了好几次大动作,前面也讲过,就是对香港公共服务企业进行收购。
  现在正处在整合阶段,对于别人经营多时的企业,必要的清洗是肯定的,自然也就伴随着众多职位的调整以及处理因此带来的影响等等。
  有一件事情林和霞说是需要他来做决定,那就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想要邀请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成为其重要股东,如果同意,就向其定向增发股票。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实力是足够担任香港联合交易所重要股东,不然也不会平白无故的邀请他们,这就是实力的体现。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小心思,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体量现在是越来越大,但是旗下的企业除了新收购的外,基本上都没有上市。
  这对于喜欢资本运作的资本主义世界来说,属于相当罕见的存在,也让那些投行大鳄觉得这块肥肉不吃很难受。
  要知道香港联合交易所除了最大股东香港政府之外,其他大股东基本上都是国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他们提出这个想法,也是想要和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搭上线。
  如果搭上线,然后说服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将旗下的企业拿出来上市,他们就能够从中赚取大量的利益,这才是他们的根本动力所在。
  不然凭什么平白无故的让别人进来分一杯羹,好歹香港联合交易所每年也有几十亿港元的收入,基本上属于旱涝保收的产业,没道理让别人进来分利益。
  说实话,赵一对这些纯资本游戏并不是很感兴趣,如果初期的股票交易所是为了实现解决资本和实体错位的问题,让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还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但是现在的绝大部分股票交易所,其实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资本游戏,对于实体的发展虽然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带来的问题更大。
  这也是他旗下的企业从来就没有想过上市的根本原因,当然,他旗下的企业不差钱也是主要原因,不过并没有改变他对这种资本游戏的厌恶。
  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实力在港澳地区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在东南亚的利益也不菲,体量不必那些国际超级资产管理公司的体量小。
  所以他们之前就算是眼馋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利益,也没有什么机会下手,人家不是上市企业,经营的业务也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是无处下手。
  如果这些企业上市了就不一样了,不说后面进行的资本操作,就是上市过程中,作为承销商,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要知道光是香港房屋公司的资产价值就已经上涨到了2000亿美元,比当初赵一购买的时候涨了近一倍,一是土地资源高度集中,二是香港经济这几年的表现非常的好。
  如果香港房屋公司上市,起码也能够翻十倍,这是多么庞大的体量,足够众多资本大鳄从中分一杯羹。
  还有香港电讯公司,几乎垄断了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的电信业务,而且在中东和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宽带业务,每年的营业收入可是非常的高。
  去年香港电讯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就实现了营业收入1000亿美元,服务人口达到5亿,虽然无法坐上头把交椅,但是在通信运营领域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而香港时光院线公司,光是初期投资规模就高达500亿美元,加上这几年来3D电影迅速发展,赶上了市场的风口,营业收入并不低,而这些营业收入又投入到产业建设上面。
  导致香港时光院线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7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也突破了500亿美元,电影票房收入和副业收入几乎是半开。
  他们不仅在全球院线票房领域所占的营收比重非常高,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这块业务基本上是旱涝保收,只要全球需要电影,他们就能够从中赚取利益。
  而且他们的副业发展非常的不错,甚至业务增长比他们的院线票房业务还要来的快,这就让他们具备更高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和院线票房业务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全球资本对于香港时光院线公司的未来增长预期非常的看好,未来有望实现第一个年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的院线公司。
  除此之外,就是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在澳门的产业,澳门房屋公司几乎控制着澳门剩下的所有土地,加上这几年澳门经济像是坐火箭一样的攀升,这些固定资产增值非常的快。
  而且澳门娱乐产业发展公司,几乎控制着澳门的所有娱乐产业以及旅游产业,而澳门这两年在旅游和娱乐产业发展上面也速度最快的,这部分资产自然增值也非常的快。
  发展更亮眼的还有汇丰银行,之前被收购并且私有化,被很多人唱衰,因为他们认为这已经不是原本的汇丰银行了,也失去了原本的业务基础。
  一般来说私人银行对于吸纳公众存款都是有限制的,因为私人银行监管较少,为了保障公众利益,限制也就不可避免。
  像现在汇丰银行是通过之前收购的永安银行进行香港个人存贷业务,汇丰银行本身则是从事大额存贷业务以及更加专业的跨国银行业务。
  而永安银行也从当初的私人独资银行转变为多人控股银行,并且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可以从事公众小额存贷业务。
  永安银行的公众小额存贷业务发展非常的快,汇丰银行这部分业务基本上都被永安银行所接手,并没有如外界想象的那样,会受到大幅影响。
  永安银行借助汇丰银行的支持以及背后股东的影响力,现在他们的业务已经在东南亚各个国家展开,俨然已经是发展为一家国际银行了。
  而汇丰银行主要的业务是大客户业务以及投行业务,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发展的越来越好,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其他的暂且不说,就是赵一旗下的企业全球资金业务往来基本上都是通过汇丰银行进行的,不说全部资金,至少大部分资金都是如此。
  而以他旗下企业庞大的体量以及众多的国际贸易,汇丰银行吸纳的资本是非常庞大的,而这些资金自然也给汇丰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利益。
  在私人银行领域,汇丰银行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了,越来越多的大客户都倾向于让汇丰银行帮助其打理资产,至少比那些小私人银行要靠谱的多,同时还具备较高的保密条件。
  更重要的是,汇丰银行率先完成了现代化、科技化改造,在一众国际银行里面,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最高的,这也是获得许多富豪的青睐的原因之一。
  只是作为私人银行,很多东西是不对外透露的,大家对于汇丰银行的具体认识相对较少,加上也没有股市加持,才没有登上全球银行排行榜前十。
  但是汇丰银行控股的银行加起来的市值却是进入了全球前十,只不过是因为数量很多,单独拿出来就不那么显眼,弱化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实力。
  虽然对公众来说,汇丰银行的影响力似乎不如以前,但是在资本大鳄的眼中,汇丰银行表现出来的发展速度让他们也是纷纷侧目。
  从汇丰银行透露出来的相关信息以及和汇丰银行有关联的银行发展情况来看,基本上也能够得出他们认为比较靠谱的结论。
  整个汇丰银行体系的实力其实已经非常的庞大,从管理资金规模上,汇丰银行其实已经是全球第一,只是自有资产规模还是差了很多。
  管理资金规模非常突出是显然的,他在国内以及港澳地区的企业资金往来都是通过汇丰银行,这已经是一笔庞大的资金数据了。
  除此之外,还有太阳花投资公司控制的企业以及金融资金往来等,规模也是相当的庞大,而且往来更加频繁,让汇丰银行获益更多。
  特别是1987年,太阳花投资公司引来了其自创立以来最大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为汇丰银行带来了庞大的存款。
  加上其他零零碎碎的业务,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非常的庞大,这也是为什么说林和霞俨然已经成为港澳经济女皇的原因。
  前面几年基本上都是属于纯投入阶段,并没有为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上缴多少利益,赚的那些钱都用来各个产业各自扩张了。
  现在这些产业发展基本上也到了一定程度,开始产生大量的盈利,而这些盈利也是会用来投资的,未来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的资产规模会大幅提高是必然的的。
  那些大资本集团对这些旱涝保收的基础产业非常的感兴趣,而且控制着这些基础产业,就能够决定很多其他产业的发展。
  道理很简单,例如让香港房屋公司宣布租金涨价,那么整个香港的经济就会出现大幅波动,这里面就有很多手段牟利。
  看到赵一很久没有给出答复,林和霞说道:“你到底是个什么主意?”
  “到嘴的肉怎么能不吃呢,当然是肯定的答复了,不过给几个百分点的股份其实也没有什么意思,如果少于10个百分点就不要谈了,懒得和他们这些资本家搅合在一起。”赵一说道。
  听到他这话,林和霞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这真够贪心的,香港政府都只有五六个百分点,你竟然想要超过香港政府的股份。
  而且你把他们这些资本家看的如此不屑,你自己可是比他们还要大的资本家,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听到她这么说,赵一严肃的说道:“虽然从广义上我也属于资本家,但是事实上我并不是纯粹的通过资本获利的,而是通过技术获利的。
  你看我几乎很少在国内乃至港澳地区进行纯粹的资本运作,都是进行实体投资,这才是能够实实在在创造价值的方法,相比起资本家,我更愿意称自己为实业家。”
  随后赵一将自己前面的一番思考告诉林和霞,让其明白港交所为什么要拉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入局,这里面全是利益考量,不然哪有那么多好事主动找上门。
  “那我们不要入股算了,反正也没有多少利益,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欠人家人情。”林和霞说道。
  “看样子你明白了我的意思,想要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上市是不可能的,反正我也不需要让股市来放大我的资产规模,没有必要。
  至于入不入股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他们没有明着说希望让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旗下的企业上市,你就当做不知道,心安理得的入股就是了,反正也不能拿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怎么样。
  如果他们明着说只是条件之一,那么就不要入股了,没有必要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而打乱我们自己的节奏和计划。”赵一说道。
  林和霞听到赵一这么说,也是笑了起来,反正他们是处于主动位置,不管港交所到底是什么目的,反正对香港保护伞控股公司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