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应急期方案
根据混合国获得的最后一通的情报内容,东林国的核聚变反应炉,起码有近六十多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不仅支撑起了民用、工业,也支撑了整个国家的防御系统。
在那通情报里头,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透露出来:东林国的交通工具,以及军机动力,将会改成核聚变动力,这无疑会变革之前的燃料动力体系,给整个东林国带来技术革新,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资源贫瘠、能源依靠进口的东林国,瞬间摆脱了境外的依赖。
这一巨大的转变,将会让这个闭关锁国的东林国,具备更强悍的自生能力。
在那场武力打击中,军舰、空军全军覆没的混合国,这才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刚刚面对了一个怎样强大、强大到不可理解的对手。
又在国际(鱼)论的打脸中,莱佩丝启动了最狠的招数——核打击!
就算东林国有信号屏蔽场,也阻止不了这核打击的启动。
“不需要一个精准的打击,只需要把核弹落在大致的范围里,就行了。”
这是莱佩丝给核打击部队的交待。
东林国沦陷为外星人的基地,再怎么变化,也变化不了它的地形。
参照原有的地图,只需要估摸着东林国的首都位置,让核弹扔到那里就行了。
这场核打击,吸引了全球所有国家、所有人的关注。
就在莱佩丝,信心满满地坐等东林国的首都,被夷为平地的时候,打脸的一幕又发生了。
核弹是以海基方式发射,沿着设置好的弹道加速度飞行,中间几乎不需要变轨的调整,就穿透到太空位置,然后朝着东林国在地球经纬线上的位置,抛物线向下,再次穿入大气层……
进入大气层之后,原本需要变轨的修正,但由于东林国信号屏蔽场的左右,这修正程序便被取消——尽管如此,产生的误差范围,仍然能保证命中东林国首都的位置——混合国是全球科技大国,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只是打脸的是:
核弹以28马赫的速度,穿透到东林国上空对流层时,突然被空气中窜出的磁力吸附住,弹壳分离,又在磁电的撕扯中,发生裂变反应,最终引爆在空中。
随着蘑菇云像水母一样浮在大气层上,全球目光呆滞,仿佛地球都停止了运行。
作为战略级别的核武器,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亮过相之外,就是在个别搞研制的国家里偶尔见过它的雄姿。但像这样公然出现在国际大众视野里的,且属于攻击投放的,还属于第二次。
原本以为,这核武器一亮出来,必定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瞬间就终结战争。
可没想到,时代在变,格局在变,战争环境也在变。
此时非彼时。
投出这颗核弹的混合国,压根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次的投掷,面对的不是上一次的东林国人,面对的却是掌握东林国的幕后黑手——来自月球的不明生物意识体构成的外星人。
在蘑菇云浮在大气层上时,莱佩丝几乎不敢相信看到的画面。
“一定是监控卫星出了毛病,一定是!”
直到核打击部队的复命结果,才让这个疑为梦中的(锅)防部长,瘫倒在他的椅子上。
这一次,莱佩丝清醒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不仅仅是瞬间丧失了大国第一的自信,而且感受到了从所未有过的威胁。
这种威胁,远远超出了曾经的假想敌——唐国!
这种威胁,就像巨人的手,死死地箍住了莱佩丝,不仅毫无反击之力,甚至连垂死挣扎的力气都没有。
想想,整个地球人类最终极的武器——核武器,都奈何不了对方,那么,整个地球人类已经再无武器,能对付得了对方了。这意味着,对方完全可以在这个地球上,横行无忌、所向无敌。
“太……太可怕了,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瘫倒在椅子上的莱佩丝,魂飞魄散地问属下那些技术员。
“东林国在他们的上空对流层处,布置了磁电防护网。从吸附核弹的能力看,磁电级别丝毫不弱于大自然的雷电。”
工科技术员回答道。
“这是什么技术?”
莱佩丝震惊地问道。
“磁电技术啊!”
技术员回答道:
“准确讲,是可控磁电技术。他们能控制磁电,这技术是我们目前还无法掌握的。”
……
连核弹都奈何不了东林国。
一时之间,东林国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无可复加的威摄力,让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瑟瑟发抖!
“这还是东林国缩在乌龟壳里,所展现出来的威摄力。”
“要是哪天,它们突然从壳里伸出脑袋,开始要向其他国家发动攻击的时候,那真是我们人类的末日到来!”
“到此时此刻,混合国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向国际联合机构申请加入,以及重入地球联盟。”
听到身边的科学家议论到这里,唐起也发出了自已的声音:
“最好不要让他们加入,尤其是人类文明迁栖计划,否则,他们会以混合国优先为由,把整个计划变成为混合国服务的计划。”
飞机抵达混合国和平州,国际联合机场。
此时,全球响应的国家,也都派出了各国的顶尖科学家,到达了这个机场。
因为时差问题,这些科学家的班机是陆陆续续到达。
唐国作为一个大国,派出了十九位科学家,人数算是不少了。
其他国家,都是四五个、五六个的样子。
当然,主流的学术界国家,哪怕是个小国,他们派出的科学家也有十几二十几个之多,基本上也是囊括了各个科学主干分支。
在智囊团常任理事成员的主持下,“人类文明迁栖计划”的筹备方案,正式启动。
会场的科学家,总计一千三百多名,完全囊括了人类科技树的各大、中、小的分支,也包括了交叉科学及分支。
这是一场人类智力的盛会,关系着地球人类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之后的命运与发展。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大会最终确定了四个方案:
长期、中长期、短期、应急期。
一、应急期方案。
应急期方案是“文明飘浮”方式。
即以目前能实现的最快飞行速度,打造一艘大型飞船。
飞船上储存了地球生物种子,以及人类男女“细胞”库。
飞船上建立一个资源循环系统,但只能同时供应十个活人的日常消耗量——这是目前没有冬眠技术的前提下,最低耗能的模式。
而在繁衍方面,只能通过人类男女“细胞”库来培养胚胎,替补十个活人名额中,即将老死的船员。
飞船的操作和维修、维护,全由储存了人类所有科学知识的?能机器人来完成。
包括对替补船员的抚养、教育,也由这些智能机器人来完成——这是没办法而为之的事情,耗能方式决定了这艘飞船,只能有十个活人存在。而管理整艘飞船全靠这十个船员,基本上不会有空闲时间来抚育后代。
这套方案,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飞船飞行速度太慢,无法前往任何有可能存在的生命星球,只能以飘浮的方式苟活在太空中。
而能苟活多久,主要取决于飞船的使用寿命。
二、短期方案。
以解决飞船速度、人类寿命、目标星球等主要问题为主,既选定好可移居的目标星球之后,再攻破飞船速度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一,同时解决了人类寿命问题之后,就开始启航。
这个方案完全抛弃了那些遥不可及的,诸如什么光速飞行、反物质飞行器、曲率引擎等等太科幻的方式。
真要等到实现了这些科幻旅行能力,可能地球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制定的这个方案,是要有实现的根据,才制定出来的。
整个方案的飞行方案,就锁定在离子加速器这一飞行方式上。
毕竟离子加速器,就目前的科技能力而言,是有望实现的。
一旦实现,就能以光速的百分之一,进行远航。
虽然这个光速百分之一的速度,还是有点蜗牛,但这个短期方案是“看得见、够得着”的方案。
并且,这个方案具备升级的能力。
比如它实现了离子加速器飞行之后,在旅途中就要攻破下一个飞行任务:实现星际冲压发动机。
星际冲压发动机不需要飞船携带燃料,用于核聚变的燃料氢,在星际空间中到处都是,只要在飞行的途中,用磁场漏斗把它们搜集起来送进反应炉中就可以了。
使用星际冲压发动机,飞船的速度最多能达到光速的16%。
这对于一个可以升级的飞行方案来说,已经足够了。
因为这个飞行方案,不是固定的,等到条件成熟,飞船成员就要进行下下一个飞行突破口了。
至于下下一个飞行突破口,是什么方式,则由这艘飞船的船员们,根据现实的情况,再来做升级计划了。
另外,在人类寿命方面,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端粒酶。
端粒酶的存在,就是把DNA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实现人类寿命延长的梦想,也是“看得见,够得着”的一个。
所以,整个方案,是有望在短期内就实现的。
三、中长期方案。
这个方案有两个突破方向。
1、实现冬眠技术。
2、在保证大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机械化身体。
这两个突破方向,目的都是为了节省飞船上宝贵的资源。
“飞行速度很蜗牛,可是我们能节省资源啊,能保证资源,供应到飞船抵达目的地啊!”
鉴于这两个突破方向,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研究和突破——不是不可能,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所以叫中长期方案。
四、长期方案。
这个方案有两个大的突破方向:
1、飞行方向:反重力推进器,量子推进器,超空间发动机。
这个飞行方向,虽然看上去有点科幻,但怎么也比光速飞行、反物质飞行器、曲率引擎要靠谱一点。
起码不是假太空,不仅有理论的根据,也有实际的依据。
2、船员方向:意识转移、生化躯体,记忆存储。
这个船员方向,就目前的科技能力,也是已经开始在尝试的。
比如目前已经研制出脑机接口,在实验室里成功进行了脑机信息的互换,冷冰冰的机械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了神经系统的控制,就跟身体一部分一样。
而记忆存储方面,混合国已经有个科研机构,研制了一种脑机接口芯片,只有一枚硬币大小,只要植入后脑,就可以下载大脑里的记忆。目前这项技术,还在研发当中。
鉴于这第四个方案,研究和突破的周期十分漫长,还不一定会实现,所以叫长期方案。
这第四个方案构思出来之后,又经过后继补充,加入第3个方向:原子打印机。
这是鉴于量子计算机,马上就要面世的前提,才加入这个原子打印机的。
原子打印机这个方向,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一旦原子打印机研发成功,资源方面就会彻底无忧,做太空浮尸也能与宇宙同寿同终。
而且用原子打印机,修复衰老的机体,完全能让人“不会老”“死不了”。人的寿命就解决了。
以上四大方案出来之后,便提交给了决策层。
决策层召开了票选大会。
各国代表团成员,进行票选方案。
结果出乎意料。
四大方案,各占25%左右的票率!
这说明,四大方案都没有突出的表现,能让这些代表团成员“眼前一亮,就认定你了”的决心。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四大方案都赢得了相同的青睐度,都是代表团成员认为可行的方案。
“这就头痛了!”
决策理事员看到这个票选结果,个个以手加额,不知道该怎么来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