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31章 议亲
薄老将军虽然心有猜测,却并不笃定,毕竟一切都只是推测,没有切实的证据。
可薄老将军还是将自己的猜测写到信上,一封送去环洲,一封送去陇右,还有一封,直接送回了东京。
西夏人攻势很猛,纵使没有成效,可仍旧日日过来攻城。
时至六月,正值酷暑时节,西北虽是苦寒之地,可在盛夏时节,却也同样热的要命。
西夏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榆林城内守军所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多年未起战事,将士们都懈怠懒散惯了,当初那批勇猛凶悍的西军老卒,现如今早已是死的死,老的老,残的残,真正剩下的没有多少。
这些个新添进来的兵丁们,你让他们去剿剿匪,打打马贼,守着关卡,吃拿卡要这些估计哪样的不差,可如今他们面对的,却是以凶悍勇猛难以力敌闻名的西夏大军。
若是野战放对,就凭借手底下这点人,薄老将军是一成胜算也无,可若是论起守城攻坚,再加上西军手中远远领先于西夏大军的弓弩等装备,抵御西夏大军进攻,守住榆林,薄老将军还是有信心的。
……
环庆二州,同样与西夏相邻,尤其是环州,直接和西夏接壤,更有水路可以直达渭水,接入关中腹地。
一望无际的原野之上,密集的马蹄轰鸣声彻响在这广阔的平原之上,沃土千里,农人们顶着伏天,在炎炎烈日之下仍旧在田地里头忙活。
听着耳畔传来如雷鸣般的密集马蹄声,感受着自脚底的大地深处传来的震颤敢,看着周身那些细小的土石被震的微微弹起,离开地面,然后又复落下。
农人们第一反应不是好奇的伸长脖子极目远眺,而是赶紧丢下手里头的活计,拿着锄头镰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匆匆忙忙寻觅藏身之所,想把自己的身形彻底隐藏。
马蹄声愈演愈烈,一杆迎风招展的大纛,一面面旌旗出现在旷野之间。
看着大纛之上那颗斗大的‘宋’字,原本一个个都已经潜藏身形的百姓陆续从藏身处走了出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好奇的眺望着远方出现的那一道黑压压的黑线。
待到越来越近,周遭的农人们看清马背上那一个个穿着宋甲的骑士之时,仍旧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去。
数百骑兵,似疾风骤雨般一路疾驰而过,没有半分停留。
而这几百轻骑,装备并未统一,乃是一路之上孙平寇东拼西凑征召而来的,乃是先锋,也是斥候。
又半日,眼看着日头已经西陲,一直冗长的队伍似一条长蛇一样,在空旷无际的旷野上徐徐前行着。
“统领,咱们现在已经进入环州地界了,再走个两百多里,就是环州城!”
只有永平侯府的亲卫,才会称呼孙平寇为统领,其余那些自地方征召而来的兵将们,对于孙平寇都是以将军相称的。
孙平寇面部表情,眺望着前方:“可有西夏大军的消息?”
亲卫连连摇头,“暂时还没听到有什么风声!”
早在孙平寇领命带着人离开陇右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派出亲卫前往环州,出境刺探西夏大军的动向。
孙平寇抬头看了看天,虽已近暮,可天空依旧湛蓝如洗,偶有几片白云挂在天空,也被那带上了几分金黄的夕阳染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
“落脚的地方可找到了?”孙平寇问道。
亲卫答:“五里外有一处,十里外也有一处,不过最好的还是二十里外那处,依着个小山包,还有一条小河绕山而过,水源充足,不用再去找水。”
孙平寇道:“天色还早,让兄弟们再加把劲儿,再走二十里咱们再扎营!”
“军情紧急,让兄弟们都忍一忍!”
若只是自家亲卫的话,这些话孙平寇根本就不用说,可孙平寇带来的这几千大军,更多的都是沿途从各州府之中临时抽调来的。
有当地的驻军,也有临时征召而来,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的乡勇。
孙平寇眺望着北方,眉头微蹙,眉宇间隐隐闪着几分担忧。
徐章推测西夏很有可以会派出大量兵马,走环庆二州,兵锋直指关中之地,作为徐章麾下最精通行军打仗的亲信,孙平寇自然不会以为徐章这是无端放矢。
“尤其是火药,定要好好保存,夏日天色多变,说不准夜里头就忽然来上一场暴雨,火药可受不得潮。”
孙平寇叮嘱道。
亲卫连连应是,赶忙吩咐下去。
······
西夏国都在兴庆府,占据五州之地,治下百姓其实并不多,甚至总数量连陕西一路都比不上,可西夏国的总兵力,却有五十万左右。
兴庆府就在环州西北数百里开外,唐时原属灵州,后李元昊自立为帝,建国称皇,便成了西夏国都。
兴庆府之南是瀚海,过了瀚海,便是环州。
而此时瀚海之中,一支数量庞大,甲胄森严,旌旗招招的大军,正在朝着南方匀速前行。
盐州城乃是西夏在环州东北方向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旧称定边城,原是依着长城而建,本是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的。
可现如今盐州落入西夏之手,反倒是成了西夏盘踞重兵,虎视关中的要塞。
环州,知州衙门。
后衙正厅之中,环州知州元慎之此刻正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背着双手,在屋子里头走来走去,来回踱步,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担忧。
目光更是时不时就往门口方向瞥,似乎是在等什么人一样。
陇右开战的消息早早就传到了环州,那时环州上下对此还没什么感觉,如今吐蕃早已式微,便是折腾,也只是在蜀地边境和陇西一代,根本折腾不到环州来。
可自从榆林那边传来西夏大军叩边的消息之后,环州上下,从知州到底层的寻常百姓,无不焦急心忧像是都捏了把汗似的,时刻担心的西夏大军打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