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昆曲
好书推荐:
全属性武道
斗破之我为雷帝
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
武道大帝
女神的超级赘婿
重生后疯批嫡女杀疯了,全家人跪着求原谅
青山横北故人归
嫁给植物人将军后,她夜夜扶腰
七界剑皇
萌宝有双:司先生宠妻无度(苏浅司墨寒)
它的一切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又充满着肃杀的气氛,以至于要溢出屏幕来,这让白姑娘不得不用了几分琴坊弹奏时的修行之法。
若不如此,这琴音的肃杀要大打折扣。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肃杀化为了实质,让偶尔奏出的琴音化作了刀,在空气中掠过,不小心沾到了人,然后伤到了这位公子。
白姑娘见这位公子只是多了几道伤痕,别的公子也只是挂了轻伤并无大碍,不由地长出一口气。
这曲《十面埋伏》太强了。
这还是没有修行之法加持,她不知道这曲子在什么节点释放念力,在什么节点收敛念力的情况下,竟把《十面埋伏》的杀伤力施放出来,这若是有了修行之法还了得?
这绝对是一门高明的琴谱。
白姑娘再次肯定。
她虽然主攻以轻柔辅助为主的乐曲,但这首《十面埋伏》一出,她十分肯定,绝对可以占据琴坊杀伤力琴谱前三。
可惜,这不是琴坊的琴谱。
白姑娘把这琴谱递给陆白时,心里满是遗憾,又有一些不忍,她想这琴曲一出,她的师门琴坊肯定起抢夺的意思。
毕竟,琴坊绝对不允许这世界上有牛掰曲子存在却不在琴坊。
在白姑娘顾虑重重时,场上的人惊讶倒没有那么大。
这白姑娘是林家公子带来的,大家都知道她出自琴坊,琴坊里的女子以琴伤人没什么稀奇的,所以众人并不惊讶。
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白姑娘手上的曲子从陆白手里拿来的。
他们心里惊骇不已。
洛王再次高看陆白一眼。
这年头,有一本修行之法就了不得了。
洛王纵然是皇上的亲儿子,能够接触到也就只有一门修行之法,现在陆白手里竟然出现了琴坊的修行之法,让人不得不怀疑陆白这门修行之法从什么地方来的。
“难道是仙剑派?”洛王心里揣测,越发的对仙剑派感到好奇了。
至于认为陆白没有师承,一身本事全是自己个儿一人弄来的,莫说打死洛王了,就是把他打了再打活,他们也不信。
因此不止是洛王,就连别人都认定了陆白身后有一个深不可测的仙剑派。
现在洛王又得到一个情报,那就是这仙剑派里还有八大派的传承功法——指不定还是八大派断了的功法传承呢。
他可是听白姑娘刚才说了,这琴谱是她们琴坊所没有的,她还想替师门要这琴谱呢。
既然如此——
洛王忽然想到了坊间传说的仙剑派的来历。
传闻这是陆白在安康城石七公子的宴会上亲口道出来的,他说他师承酒剑仙,而酒剑仙出自海外悬空山的蜀山仙剑派。他当时提到,说这仙剑派不是普通散修,而是受命于天,奉命守护盘古之心的修行门派,被认为是人间七十二仙界之首,供奉的是三清尊神,开派祖师不说同天帝称兄道弟吧,但也是一辈人——
以前人们不大相信,以为陆白故意抬高师门。
现在见陆白手里竟然有琴坊的修行之法,洛王就不得不怀疑,陆白话语中的真实性了。
毕竟,八大派断了的传承,若有的话,有且只会在天庭。
仙剑派若与天庭的关系真那么亲密,真是人间七十二仙界之手,开派祖师是天帝同一辈人的话,手上有八大派的功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洛王想到此处,忽然为自己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但一时间又想不到别的理由了。
倒是陆白。
他接过曲谱后凡尔赛的在遗憾道:“白姑娘琴艺真不错,只可惜不是我浩气门中人,不知道我这本可以修行的琴谱,我这一身琴修行,什么时候才能找得到传人。”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陆白手里竟然有可以修行的琴谱!
他们现在体会到洛王刚才震惊的滋味了。
许多人看陆白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甚至有一种想要拜入陆白浩气门的冲动。
只不过,浩气门的底蕴终究还是不足,他们还有一些迟疑。
不过,这琴谱显然不是今晚震惊在场众人的唯一东西。
在诗会接近尾声,许多人陆续落笔,众人品评一会儿诗词,见着实没有人能威胁道陆白的《桃花庵歌》,外面也没有什么好的诗词传过来后,洛王一脸得意。
他知道,他西山诗会今儿必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会。
但这显然还不够。
洛王要让人一年都忘不了西山诗会,因此他拍了拍手,让手下侍女为诸位上酒,上菜,然后搭建起一个简单的戏台。
“诸位。”他站起身对众人道:“大家还记得陆大人和梨园王长康的赌约吧?”
众人纷纷点头。
他们当然记得,这在京城里曾一度讨论的热火朝天,只不过最后因为时间,慢慢地变淡了。
“那诸位幸运了,你们今儿将有机会在这诗会上首次见到由陆大人的戏本子而上演的戏曲《牡丹亭》。”洛王高兴地说。
这个第一次,对他的西山诗会加持很大。
他毫不怀疑,今天过去之后,所有人都将谈论西山诗会,他这诗会的主人,也将脸上有光,指不定传到父皇耳朵里,还可以为他加分呢。
他最近的印象分在父皇处扣分了,就是因为陆白抓他上大殿那档子事儿。
他虽然为父皇卖官鬻爵捞银子,但被抓到把柄,父皇终归是不高兴,觉得他办事无能的。
他现在当然得好好表现一番,而场下众人的反应也很让他高兴。
“什么!陆大人还真写出一戏本来?”
“不会吧,写诗在行,谱曲在行,这写戏本子也在行,这已经不是妖孽了,这是妖孽拉丝儿扯到家了吧。”
“哎,我觉得这曲子不一定是陆白写的,或许是他师门。”有人同洛王的想法一样。
主要是在他们的想象中,妖孽应该不至于这么妖孽。
“但陆大人和王长康打赌时我在场,他们赌的是写出一本可以修行的戏本子来,你们说这戏本子——”这人话说半截,一切尽在无言中了。
“不,不会吧。”有人咋舌不敢相信。
“一个可以修行的戏本子哪有那么容易,我估计是他写了个戏本子,质量这么样还两可呢,不一定可以修行。”又有人说。
一个可以修行的戏本子,那可是皓首穷经才写的出来,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完成的。
除非陆白这戏本子不是他写的。
就在他们议论纷纷时,好奇开锣了。
打扮一番后的班主首先上台。
这位班主正是在莫家堂会上压轴,后来被顾清欢整个买过来的戏班子的班主。
他姓周。
周班主在开场时上台,主要起到开场白的作用,这与相声有一首定场诗一样,只不过这戏曲的开场白主要以介绍剧情梗概为主。
这是戏班子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众人不足为奇。
只不过——
锣音一转,曲笛响起,这班主竟然唱了一首《蝶恋花》:“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这——”
“这首词——”
“我的天姥爷啊,这唱腔——”
他们处于听不懂,但大受震撼的状态。
单说这首词,无论遣词造句,还是词所表达出来的意,都只有一个“雅”来形容。
再提这唱腔,在曲词典雅的加持下,行腔婉转,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把独属于江南的风情与雅致融合到了极致。
他们虽然是才子,奈何他们没文化,只有一个“雅”来形容。
更为难得是,因为唱腔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这些的加持下,这戏少了往日戏曲的喧嚣,简直“雅致”到骨子里去了。
这——
听起来就是享受啊。
然而,不等他们在这唱腔和曲调中徜徉太久,班主接下来对剧情的梗概让他们的好奇心被勾起,很快心痒难耐了:“……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这戏竟然唱了一个官家千金在梦中对书生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的故事。
这可太新奇,太吸引人了嘿。
人和鬼的爱情他们不是没看过,但这人和人梦中相爱而死,然后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的故事,还真是很罕见。
在听的众人,并没有因为剧情的梗概介绍而失去好奇心,反而因为想知道戏子们如何表演,故事曲文和说白如何写而感到兴致勃勃,迫不及待的等真正开场。
首先上场的是柳梦梅。
作他上场好先自报家门,接着强调柳梦梅是他改了名字,之所以改,是因为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见没人站在梅树下,故此改名。
这一下子就与后面的梦中相会做了铺垫,同时还留下了许多伏笔。
众人看到此处,终于放下了陆白写戏本子的疑虑,至少这么一场成熟的开场,让他们知道陆白这个他们眼中的外行写的戏本子是成熟的,在及格分以上的。
柳梦梅作了自我介绍以后,就去访问友人韩子才下场了。接着出场的是杜丽娘的父亲杜宝——
故事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众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原因无他,只因为陆白借助面板提供的修行之法,在《牡丹亭》这戏中用的是昆曲的唱腔。虽然这些戏子们才学了半个多月,距离大成还差着很长一段距离,但他们已经可以唱出昆曲的几分神韵了。
而昆曲自不用说,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之称。
它的地位和给这些不曾听过昆曲的人所带来的震撼是不用多提的。尤其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虽说现在舞台布置不够完美,但已然达到你了这个时代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
在搭配上《牡丹亭》这经过雕琢的唱词,简直是一场“雅”到极致的享受。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在后面亭子中,虽然距离戏台子略远,但唱腔远远地送了过来,诸位家眷起初不以为意,但唱腔响起时,很快达到了往我的境地,整个心神都沉浸其中了,只恨戏台离的太远。
顾清欢是在排练是听过他们唱的。
但显然,在排练时唱和现在唱不一样,尤其在这桃花林间,细雨之中,西山之上,如此雅致的风景,配上被风送走的雅致唱腔,让人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熏陶。
这唱腔还被送到了东山。
东山诗会上,众人正在点评各自写的诗词,唯有王长康在提笔沉思。
他的诗已然写好了,而且在这东山诗会上是当仁不让的诗魁,众人也赞他的诗写的好,不比那《桃花庵歌》差,但王长康自己个儿知道,在遣词造句上他胜了,但在这意境上他落了下乘。
他想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因此一直在苦思冥想。
就在这时,一股新奇的,不曾听过的唱腔被风送到了他耳朵里。
“嗯?”王长康抬眉。
虽然唱词儿听不大清楚,但这唱腔——
王长康不得不承认,很美,华丽而婉转,就像林间清脆的鸟鸣一样悦耳动听。
“王公子——”一位才子想要让王长康点评一下他的诗。
他的诗得到了别人的一致好评,就差王长康了。
“嘘!”
王长康示意他闭嘴。
他侧耳倾听这戏曲,心里的惊讶越来越大,他偶然听到几句唱词,很儒雅,关键是这词他不曾听过。
不是王长康吹,作为一代才子,他几乎把所有好的戏本子都背了个滚瓜烂熟。
但这个好戏本子显然不是旧的。
他是新的。
还有这唱腔,同样很新,却远比唱词儿更让王长康惊讶。
王长康一听这唱腔,就迷上这戏曲类别了,迫不及待的就想要知道这是什么唱腔,什么时候兴起来的——这唱腔对于文辞好的人而言加持太强了。
而且,对于整个梨园行而言,这个唱腔几乎是革命性的。
“谁,谁家的戏班子唱戏?”王长康问,声音焦急,一时间盖过了诗会的嘈杂。
诗会登时安静下来。
康王见王长康侧着耳朵听,忙也跟着听,然后就听到了那令人迷醉的唱腔。
太好听了。
只是——
回过神来的康王发现,这戏很可能是西山时会洛王的人在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