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雪香云蔚
“许.葛朗台!”
Alice说完自己带着霹雳八卦吃瓜小组拿着鲁班尺,电子尺,A3纸,马克笔,复尺干活。
他们复尺,许君和洛心似看细节处理。
刚才还甜甜蜜蜜,涉及到工作的时候,俩人谁也不让谁。
洛心似和许君的争执在于墙根,许君坚持设计必须是明确直接的,不用过多思考,设计师应该呈现出自己的想法,而洛心似喜欢这个墙根的朦胧感,让人体会意境也是一桩美事。许君对于留白采用的是材质,而洛心似喜欢用光的反射,她坚持用松木端纹加上比例设计叠射斜阳的光辉,满足墙根和墙角的营造,假留白真意境。
白骨精和阿里先生只能呵呵,单是一个墙根俩人就争执不下,不知道接下来那些柱和顶梁,他们俩要怎么办。
“咱们到底听谁的呢?”
“你问我,我问谁去?”
“哎,这两位咱们谁都惹不起,不过话说回来,明明知道设计风格不一样,这两位为啥非要凑在一起设计呢?”
“你问谁呢?有能耐问他俩去呀!”
俩人继续谈论,别人继续吃瓜,老宅面积比较大,一上午的时间复尺才进行到三分之一,后院还没开始进行。
而洛心似和许君的争执已经从墙根到月门了。
洛心似强调月门的腔调,许君希望拆掉还原成通透和视野开阔的院子。
除此之外,他们连基调都不能达成一致,洛心似布置的是每个院子依照不同的造景摆放不同的桌椅,许君的规划是全宅统一沿用云台陶瓷质的桌子,静谧整洁。
“私房菜当然可以这样,但老宅是文化输出。”
“他的文化是历史。”
许君的基调是一直以来的极简,虽然是老宅,但应用现代折中主义,整体布置以白色为基底,灰色加重立面质感,其他局部多元混色装点清流的梦,如此而已。
洛心似还是坚持修复镬耳墙,传承老宅的故事,她的主基调是以古典园林典范拙政园的思想为指导,亭榭精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为什么想到拙政园?”
“私家园林典范,老宅的风格类似私家园林不是很正常吗?”
“正常?说到底你是为了那株玉堂春吧?”
除了镬耳山房,其他的布景她都参考了拙政园,许君从她开始问玉堂春开始,就知道她欢喜这株江南紫玉兰,只是不知道她喜欢这花喜欢到这种程度。
洛心似看着他,果然什么都瞒不过这个眼前的男人,她喜欢玉堂春,非常喜欢,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喜欢,甚至她觉得那株玉堂春是自己的精神图腾。
“你准备怎么规划玉堂春?”
“雪香云蔚。”
欣然而笑,雪香云蔚是拙政园园林西边景致之一,绿萼花白,素雅宜人。
看过的人都记忆犹新,许君和洛心似的大学在魔都,距离这里不算很远,闲暇的时候许君也曾经坐车去这里发呆,这个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作品,建筑精美程度是首屈一指的。
“你也去吗?”
“你也去?”
“我经常去。”
Alice的耳朵竖的比小白兔还要高,敢情俩人又找到共同语言了,两位设计师钟爱园林。
“不应该呀,既然你喜欢拙政园,那你的设计风格为什么还是极简?”
“我喜欢什么与我设计什么不冲突。”
洛心似笑的依旧比哭难看,这个家伙非人也,总是能把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分的清清楚楚,没有一丝杂糅。
而且这家伙记忆力也好,他还记得雪香云蔚的南珠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如果我没猜错,你还喜欢那里的宝珠山茶。”
洛心似瞧着他,不置可否。
她很好奇他是怎么猜的,从他嘴角露出的微笑她知道自己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外人看来这俩人是心有灵犀,许君也是这么告诉洛心似的,不过所有的幸运都是经验的累积罢了,许君之所以这么轻松就能说出来几十处景致中的她钟意的地方,是因为自己对拙政园的绝对熟悉,那边的园子他已经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下雨听荷,七月流火,梅园,山茶,杜鹃,他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多少遍,只不过当时心境不好,姹紫嫣红开遍,都是赏心悦事谁家院。
宝珠山茶咏花寄情,白年前是空王宅,宝珠色相生光华。名花造名园,相得益彰。
她执意坚持园林式设计,肯定是了解了邝家老宅的背景后,想要复兴当时老宅的美貌,小心思细腻,许君有心成全,只不过计划还得实施,嘴上和她较真,内心是赞同她想法的,想要布局全盘,只能先牺牲一样一起设计的乐趣。
“既然你都知道了,而且你也喜欢园林设计,那就按照这个文案设计方案呗。”
“不行,坚持我的想法。”
洛心似对这家伙着实无奈,当场叫来了大家投票,阿黑投许君,许赫中立不投票,其他人都投了洛心似。
“你看,他们都投我了!”
“哦,不过我是老板!”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可理喻了。”
“以后还会继续不可理喻。”
洛心似无奈,邝先生和他的老师傅一直看着他们吵吵闹闹,邝先生没发表最后意见,看他们吵闹的厉害,借故说自己老了要休息,走为上计了。
最后还是许赫出来调停,经过几轮反复争辩,最后也没出来结果,反倒许君和洛心似互相谁也不理谁了。
Alice感觉出了气氛的诡异,不过想不明白原因,他哥一向偏爱洛心似,就算是设计风格不同也不至于闹得这么尴尬,到底什么情况?
阿里先生和钟催催倒觉得没所谓,小两口吵架而已,不至于怎么的,兴许明天就好了。
吵吵闹闹一天,洛心似下班时间先走了,剩下的人全员加班到晚上,这地方太大了,晚上又没有什么灯,阿里先生一直在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