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何为明

  杨嗣昌皱眉问道:“据臣所知,大琉球等地并不是大明国土,何来国土不能丢失之说?
  还有奴儿干都司甚至安南国等地,这些地方大明虽然名义上统治,但是只要求进贡,并不算大明的国土吧?”
  其实朱慈烺对于杨嗣昌的挑刺并不介意,他并不是那种容不下异见的人,但是杨嗣昌这种对国土的认知,就让朱慈烺非常不爽了。
  朱慈烺冷哼一声:“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的明字何解?
  凡日月之所照,江河之所至,皆为大明之疆土!大琉球可曾被日月照耀?
  汉书有言‘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大明奉天应命,为汉人之国,如何能忘却汉唐之志?
  不能拿回汉唐之故土,就如狗也!做一个守户之犬,尚且不足,还谈什么做人做事!”
  杨嗣昌还头一次听说大明的明字竟然是这个解释,他又不是不读书,大明的明是承袭‘小明王’的明而来。
  什么时候大明的明被太子理解为日月之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明之疆土?
  杨嗣昌还想争辩,但是朱慈烺确越想越气,他决定杀鸡儆猴:
  ”父皇,儿臣觉得杨阁部言语失当,乃是其对大明认识不足,对军事理解还不够透彻,需要继续学习深造。
  这次大明跟奥斯曼帝国结盟,正好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阁臣带队前往奥斯曼学习交流。
  儿臣觉得杨阁部正值盛年,能担此大任,不如由杨阁部带领留学生前往奥斯曼帝国进行两国交流吧。”
  崇祯意外的看了朱慈烺一眼,就是说个琉球不是大明国土而已,这个太子怎么生这么大的气?
  不过太子很少在朝堂上发言,而且这个兵部尚书好像在朝堂真的没啥用?
  既然大明有他没他都行,他又有足够的分量,这不是巧了么?
  不过大明啥时候有朝奥斯曼派留学生的计划了?
  不管了,崇祯挥挥手:“准奏!”
  杨嗣昌:“……”
  深吸一口气,杨嗣昌颤抖着:“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整个朝堂哗然,这太子也太嚣张了,吵架归吵架,怎么一句话就把人家发配个十万八千里?年轻人不讲武德!
  不过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了,谁知道奥斯曼帝国那边还缺不缺留学交流官员。
  客死异乡这种事情在大明可是大忌,没有几个人愿意尝试太子的耐心。
  朱慈烺看着朝堂上的群臣:“众位,我们的祖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抛头颅洒热血才给我们争取这尺寸之地得以生存繁衍。
  我们今日能在这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大言不惭,心中要常常感念祖宗恩德,常怀感恩之心才能避免自己迷失。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我们的子孙会越来越多!终有一天我们的土地会不够养活后辈儿孙。
  现在我们为他们准备好土地等着他们开垦,总好过将来他们吃不上饭的时候在抱怨你等不作为要强百倍万倍!
  孤要再次强调,‘大明没有一寸国土是多余的!’谁敢言弃土之论,就是对大明犯罪!对百姓犯罪!对子孙后代犯罪!
  弃属国危难而不救,此乃不义!坐看大明百姓被异族欺凌而不救,此乃不仁!不思祖宗拓土之艰辛轻言弃土此乃不孝!置君父与此不仁不义不孝之境地是为不忠!
  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天下人共厌弃之!
  孤请求陛下,再敢有言弃土者一律流配荒岛雪原!,既然不爱土地,那么他就不配生活在祖先奋斗的土地上!”
  崇祯犹豫了一下,看着群臣噤若寒蝉,呐呐不敢言的样子,挥挥手:“准奏!”
  看着今天群臣被太子突然的爆发吓得屁都不敢放一个,崇祯失望的挥挥手:“退朝!”
  回到后殿崇祯看着还一脸生气的朱慈烺:“皇儿今天为何如此生气?”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父皇,儿臣是怒其不争而已!”
  崇祯对于朱慈烺这种对土地的偏执也有点不能理解,膏腴之地要抢就算了,就连北方的苦寒之地都要占着,那里仅有勒拿河上游靠近北海的地方可以种植粮食,在往北完全是一片荒原。
  连粮食都种不出来,只能靠打猎捕鱼维持,这样的地方抢下来有何意义?
  朱慈烺看着沉默的崇祯,也是无奈,没有人理解他,他们都不知道那片土地的物产有多丰富。
  也不能理解后世华夏被人围在陆地上的尴尬。
  崇祯问道:“安南那边出问题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是,安南那边对于大明开矿很抵触,有人暗中使坏,想要驱赶大明,然后自己占有矿场。”
  崇祯不解的问道:“大明不是已经有很多铁矿了么?何必要舍近求远?那里民智为开,蛮夷横行,开发起来难度太大,最后别得不偿失。”
  朱慈烺坚定的说道:“父皇,那里对大明很重要,安南铁矿含铁量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而大明的铁矿含量仅仅为百分之三十而已。
  也就是说,安南铁矿一千斤可以出六百斤铁,大明铁矿一千斤仅能出铁三百斤而已。
  而安南铁矿距离地表浅,容易开采,部分铁矿甚至只需要露天开挖即可。
  所以安南铁矿开采简单,含铁量大,冶炼时能减少工序,减少时间和煤炭消耗,平均可以降低一半成本。
  目前广东佛山地区冶炼厂众多,成本在每斤铁四文钱左右,若是采用安南铁矿石,每斤铁的成本将会降低到两文钱。
  以后安南在发现煤矿,那里将会成为新的冶炼中心,虽然那里离大明京城远,但是离西洋商路近,江南多造海船,海船离不开铁料。
  有了安南铁矿,大明东南地区将不用在从江北运钢铁,对于造船等成本控制也非常有好处。
  况且安南附近山林密布,树木数量众多,正适合作为造船中心。郑芝龙就有船厂设置在安南,不仅能造福船,还能造出炮舰。
  而交趾平原稻米一年三熟,沃野千里,足够养活千万百姓,南部的湄公河流域平原可种稻米一年三熟到四熟,可开垦土地数量超越两湖地区。
  只要开垦得当,仅仅这两地粮食产出就足够养活大明全部百姓!这样的地方天赐不用,反受其咎。
  安南等地屡屡犯边,所仪仗者不过就是衣食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