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接好曹化淳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张汉儒?”
李若琏摇摇头:“不是,是一个姓肖的御史。”
朱慈烺敲着椅子边:“抛砖引玉?还是打草惊蛇?是东厂的谁跟你说的?”
李若琏悄声说道:“是曹公公派人传的话。”
朱慈烺眼睛一亮:“好!”
这个事情曹化淳给他传消息,至少代表着曹化淳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他可不是简单的人物,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就连王承恩名义上都是他的手下。
他一手缔造的勇士营可是崇祯最后的底牌,可以崇祯十一年的时候告老还乡了,现在他跟自己示好应该是给自己谋退路吧。
朱慈烺考虑了良久朝刘若愚招招手:“你把孤王的开永平矿条陈送到曹公公手上,此矿共投入百万两银,孤许他一成股。”
刘若愚点点头,朱慈烺又说道:“父皇那边这种旨意应该会留中不发,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今天解银十万两送到内库,就说是皇店经营所得。”
刘若愚抬头问道:“要是解了这十万两,那永平矿那边备的银子就不够了。”
朱慈烺无奈的说道:“那就出售一部分罚没的田产商铺吧,永平那边卫指挥使被调走,到时卫所范围内的矿产我们就可以随意调用,也能省下一部分。”
摊子铺的太大,啥都想干,但是钱确并不能凭空变出来,又不能沉下心来安心种田,那只有哪紧要唔那里了。
现在因为皇店的生意又跟张汉儒碰上了,这牵扯精力的事情越来越多,朱慈烺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生意小的时候每人注意,这生意大了,各种问题接踪而至,以后涉足的行业越多,跟官员的矛盾也就越大,就像现在钱没有多挣多少事情确多了一大堆。
安排完皇明特供的事情,朱慈烺立刻回宫,宫外的事情解决了,宫里面又是一大堆问题等着解决。典算人员的招募,内官还好,大家都很配合,但是从外边招募读书人确遇到了瓶颈,来应征的读书人有的连加减法都算不清楚,朱慈烺想要的人才一个都没有。说白了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读书人不屑于走这种歪门邪道。
在大明的士大夫阶层眼中,只有走进士科正规渠道当官那才是前途光明的科班出身,而赏赐,恩典,荫补的官员往往被人看不起。
所以朱慈烺不得不降低要求,只要擅长算术,不论出身,一律留用,于是乎朱慈烺成功的招到一大堆账房先生回来。这里面选出几个能任事的,一问籍贯还都是绍兴的。
朱慈烺不禁想起几句评价:“京中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看来这绍兴果真是出算学人才的宝地啊。
绍兴的就绍兴的吧,朱慈烺一点点给他们培训,把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交给这些人来做,把心腹人手腾出来干一些重要的事情。
当晚刘若愚回来:“太子殿下,曹化淳已经手下了一成股份,还送来十万贯浙商会馆票号十万两的汇兑银票。”
朱慈烺嗯了一声:“把这个钱取出来准备用到矿上。”
刘若愚又从怀里摸出一本册子:“这个是曹公公送给殿下的回礼,感谢殿下让他举荐人编练天津水师,并要来刘香余部。”
朱慈烺接过册子翻看了一下,上面详细记录了温体仁和张汉儒的籍贯履历来往的人员还有家人家族情况,甚至田产生意往来都有记录。
有了这个册子朱慈烺一下子对自己的敌人明朗了起来,难怪张汉儒这么积极的对付朱慈烺,原来除了这个胭脂水粉的买卖跟朱慈烺有冲突之外,张家还有诊所的生意受到了朱慈烺的影响。
而且这张汉儒出生在陕西省武乡县,但是其在京为官经营多年,又加上身为温体仁的左膀右臂,投效他的生意非常多。
朱慈烺甚至在册子上看到了几个永平矿的生意,看来矛盾会进一步激化下去了。
既然冲突不可避免朱慈烺可不想打无准备的杖,在册子上圈了几个疑问,然后又从新制了一张表:“李若琏,你派人去山西武清和浙江乌程南浔去调查我表上的这些信息,尽快飞马回报。”
李若琏结果表格看了一遍点头确认了一下就出去了,除了生意,朱慈烺更关系火器研究上的事情,根据后世电影的经验,现代化部队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少的,一个是火枪,另一个是火炮。
大明火枪制造工艺并不落后世界太多,所缺少的就是优秀的图纸或者样品,加上完善的管理检验。
样品图纸这些同时代虽然都有,但是朱慈烺看知道燧发枪才是后世的主流,而燧发枪则是从齿轮燧发枪演进到火石击发枪才完全成熟,现在的世界上出现的燧发枪还处在齿轮燧发枪的阶段。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种优秀的火石燧发结构?这个朱慈烺还真没有什么思路,不过现在全世界都在用火绳枪,他也没必要非要走在技术的最前列,先生产好火绳枪,在大笔的格赏发出去让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研究出合用的燧发结构就是了。
全火器的军队,朱慈烺还不敢想,不过通过对火铳技术指标的规范,火药颗粒化的精细加工,定装火药纸壳弹的普及等操作,还是有希望使火器威力倍增的。
现在朱慈烺以防疫为名控制的第一支军队已经招募完毕,按照操典的规划部队会在经过两个月队列训练之后,开始火器使用训练。所以朱慈烺需要在两个月内筹措不少于八千支火枪。
朱慈烺来不及搭建新的生产作坊,所以只能用内官监的现有作坊生产,只要朱慈烺张口内官监也会给他面子送上八千鸟铳,不过即使派人监督朱慈烺还是不放心,何况匠户被盘剥的已经很辛苦了,所以朱慈烺也不想给他们增加额外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