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权贵官僚感到怕,求陛下放过

  “陛下要考百姓们?”
  “而且考的是《大诰》和《皇明圣训》”
  权贵官僚们听后都十分惊愕。
  他们没想到皇帝陛下会这么做。
  说实在的,对于许多大臣们而言,此刻看见外面有这么多百姓,他们已经感到惴惴不安,因而很想要这些百姓立刻消失才好,如今,这些百姓居然还要在这里待半月之久,这真的令他们当中许多人都难以接受。
  何况,还要学习他们最不想让百姓学习的《大诰》和《皇明圣训》。
  前者是太祖朱元璋告诉百姓们如何合理维权的,后者是百姓掌握如何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
  因此,尽管朱元璋曾要求每家百姓都得有一本大诰,且犯罪时,若家里能拿出《大诰》可以减罪,而朱由校也屡屡下诏,让官府做到百姓们人人都读《皇明圣训》,甚至上学者,必修此书,但天下官僚其实一直在敷衍此事,利用人类懒散的本性,听由百姓们忽视这两本书。
  所以,真正知道这两本书的内容的百姓们还是很少。
  愿意为他们解析这两本书内涵的士大夫也很少。
  只有少数主动汲取知识且有自学能力的人才会了解帝王的深意。
  但这毕竟是少数。
  以致于民智还未得到彻底的开启。
  而如今,皇帝却要趁着利用个人威望将许多百姓召进京时,而对他们加强灌输一次这样的思想,而加强启迪一次民智。
  这令许多不愿意开启民智的大臣自然感到更加难受。
  “陛下是真有手段!他这样做,还不如直接调大兵把之前要求变法的上万士子尽皆屠杀掉,那样还好点!还能激发天下士子的血气!”
  陈伟崧就在几日后对同朝为官的好友张尔素如此说了起来。
  “张某现在只真想知道,这些黔首何时能离开?!”
  “天天看到外面如此密集如蝗虫之物,真的让人食无味,寝无眠,心不安!”
  “不变法就不变法,让这些人待在这里,我真是度时如年!”
  张尔素很苦恼地对陈伟崧说了起来。
  “哈哈!好一个蝗虫之物,张公,你这个比喻形容的贴切,外面可不就是一群蝗虫在京嘛!过境之处,寸草不生,令人大感不适!”
  陈伟崧说着道。
  事实上,对于大量庶民百姓的出现,和他们都拥挤在京师城里,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现象,不是张尔素等个别官员的感受。
  许多权贵官僚都有此感。
  在他们看来,北京城似乎就应该只是他们的,而这些庶民的大量涌入,似乎霸占了他们的地盘,因而让他们感到难受。
  当然,他们不仅仅是感到难受,也有些畏惧。
  当百姓不多时,他们会有一种优越感。
  但当此刻百姓太多时,他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了,取代的就只有一种和自己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太多的恐慌感。
  “臣请陛下下旨着百姓们回乡!”
  “臣亦请陛下下旨着百姓们回乡,取消考试,《大诰》和《皇明圣训》完全可以让百姓们回家自己学呀!”
  “是啊!百姓久聚京城,恐生事端啊!”
  这一天,正好是一月一度的大朝会,许多大臣甚至是宗室勋贵都上前要求皇帝下旨让百姓们回乡。
  朱由校听后说道:“着什么急,百姓们可有偷盗者?可有抢掠,或行其他不法事者?老大,你是顺天府尹,你且说说,有没有。”
  “回父皇,这倒是没有。”
  朱慈炜回道。
  “既如此,何必赶着百姓回去,才过三日,你们就要朕强令百姓们回乡,这样是置百姓们自由于何地,何况,朕也难得有一次机会亲民!不能只让你们这些官员去亲民,而不让朕亲民吧。”
  朱由校因此说了起来。
  “陛下!这满京城百姓太多,实在是让人浑身难受啊,臣也不知为何,一看到外面密密麻麻的百姓,就害怕的很,担心他们会夺了我大明宗社的基业!”
  郡王朱由棷这时候站出来禀报了一句。
  “是啊,陛下,臣也是怕得紧,这么多百姓,人山人海的,他们在北京城多待一日,我就心里发毛一日,总担心他们会不会造反,会不会跟我们拼命。”
  诚意伯刘孔昭这时候也说了起来。
  朱由校回道:“朕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可怕的,甚至只有在这时候,朕才不觉得自己是孤家寡人啊!你们怕什么。”
  “陛下,您是不怕,您是真命天子,可我们怕啊!”
  朱由棷这时候颇为委屈地说了起来。
  刘孔昭也忍不住大胆说道:“臣说句实话,这时候,哪怕陛下您现在把臣九族灭了,外面的百姓都跟着说好,他们都爱戴您,因为您是千古一帝,从古至今最伟大的帝王,最得人心的君主!可我们只怕自己被他们责备说,不配在殿上为臣,然后要把臣拖出去口诛笔伐甚至是乱拳打死,所以,臣心里怕的很!”
  朱由校听后不禁笑了起来:“感到怕就好!感到怕,说明你诚意伯还可以救一救,没坠落了你祖上的名声!”
  说着,朱由校看向满堂朝臣们:“之前不是有很多士子商人在都察院面前呼吁要变法吗,这变法不变法的事都还没说好,怎么就能让百姓离开呢。”
  “陛下,那不过是不懂事的士子和商人们瞎起哄,何必理会他们,还是让百姓回去吧。”
  张尔素这时候也跟着苦笑着说了起来。
  “没错,变不变法,陛下自有成算,哪是他们说了算的,让百姓回乡才是要紧!”
  一贯其实支持变法的陈伟崧也回答了起来。
  “不妥!”
  “百姓们不能白进京一趟,变法不变法,最好都得有个定论,天下汉人的思想要有个统一才行,趁着百姓们进京,朕又让他们重新抓紧时间学习一下,就正好趁此机会,定个调子,以后这大明,或者说大明的君王,到底该以谁的利为天下之本!”
  朱由校伸出手掌予以拒绝,他才不会轻易把百姓们放回去。
  “这!”
  底下的权贵官僚们,不少人因此感到为难起来,他们一想到接下来要和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庶民同处一城,一时很想找个洞把自己藏起来,以前没有这么近距离的和另一个阶层的人相处,他们不知道,甚至还会写诗词怜悯或歌颂一下庶民百姓,但真的到了近距离接触时,一个个才真的感受到了阶级上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