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可怜天下父母心

  孙立海这三个儿女,就老疙瘩孙继超最聪明,学什么像什么。
  要搁在旧社会,孙立海说不准还真有让他继承他衣钵的那个想法。
  可是,孙继超入厂那会儿,是八十年代初期。虽说国家已经结束了动乱,可经济还远远没有回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
  那个时候,市面上的饭店,都是集体所有制,买东西还是要用粮票,厨师这手艺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且在人们的老观念里,进国企当工人,还是要远远光荣于自己做买卖。
  只有没有职业的待业青年,或者农村人,才会跑到城里来做买卖呢。
  那个时候,孙立海是不会想到,要儿子继承什么衣钵的。
  他退了休,让大儿子顶上他的缺,继续在唐城饭店里干。闺女是过去他做菜的时候,认识的一位老领导给他帮忙,才进了一家街道妇女办的馄饨铺。
  那时候,孙继超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考试合格,进了唐城量具这样的大国企,是他们家人当中,从事的最好的工作了。
  孙立海觉得面子上有光,就像现在的孩子考个211、985,当爹的心情是一样的,哪里还想他这个破厨师手艺?
  可谁又能够想到,仅仅过去几年之后,这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城最大的企业,唐城量具,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呢?
  如今,大儿子和闺女,都凭着他教的本事,进了大饭店?生活不说有多富裕?温饱总是没问题。
  只他这个当初工作最好,又最聪明?最早当了干部的小儿子?快混的吃不上饭了。
  媳妇整天抱怨孙继超窝囊,没本事?早出晚归的还拿不回钱来。
  不挣钱,回到家里帮她干点家务也行啊?家务也不干。拿着家当旅馆?要么不回来,回来就只知道窝着不动弹让别人伺候,当甩手掌柜的。
  唐城量具之所以还能存在下去,就是靠孙继超这些中青年骨干支撑着。
  他们身上?还继承着他们的师傅辈遗存下来的无私奉献精神?为这个企业,在实心实意,不计个人得失地尽着自己的职责。
  刘群生把挣钱的活都弄到他自己的工厂里干,弄回来的,都是利润低?供他搭人情的活。
  这些活,分派和加工上稍不谨慎?考虑不周,增加了生产成本?工人的工资就挣不出来了。
  孙继超上班一天,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节约生产成本?在车间里不停地巡视着?盯着每一件产品?不出任何纰漏。
  车间从东面到西面,也就二百米的距离,他一天要走四五十趟,相当于跑十多里地,叮嘱着每一个工人,让他们注意加工要点。
  一天工作下来,难免精疲力尽,口干舌燥。
  好多工作,都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完全可以不干。可是他不干,就没有人干,出了错,增加了生产成本,工人的工资就拿不回来,他不忍心视而不见。
  也正是因为他这个性格,车间主任马树刚才肯用他当调度。
  马树刚是和刘群生一帮的,心里自然瞧不上孙继超,只是利用他的能干和负责。
  偷偷分钱的时候,人家是背着孙继超的,没他什么事儿。干工作的时候,孙继超这个车间调度,干的却是车间主任的活。
  就是这样,刘群生和马树刚,连个副主任都不肯给他当,就拿他当傻小子使唤。
  生产中出了错,都是他调度指挥工作没做好,人马家树刚是主任,领导,当然没有什么错。
  这些事情,孙继超心里都清楚。可是他不这么干,恐怕连调度也干不成。
  心里窝火,没处发泄。回到家里,身心俱疲,妻子还不理解,就不免要吵架。
  有时候,孙继超经常因为和妻子吵架,回城里父母家住着。
  孙立海嘴上不说,心里着急呀。儿子是倔强的,混到这份上,还是不肯放弃。
  其实,只要他肯放弃,凭着孙立海的本事,找个大酒店,给人家当技术指导的同时,把孙继超带进去,一点都不难。
  这年头,早就没什么铁饭碗的说法了,到哪里不是一样混饭吃?
  孙继超本身就有厨师的手艺,人又聪明,只要进了大饭店,很快就能混出名堂来。
  孙立海也和儿子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就如当初高崎找孙继超,得到的回答是一样的。
  国企不好,不是工人的问题,也不是设备的问题,是个别人的问题。他要坚持下去,和他们斗到底,不能让他们把原本属于每个职工的财产,变了他们自己的。
  儿子有志向,他能说什么?
  他就偷偷告诉老伴儿,儿子哪天坚持不住了,他就出来帮他,让他有个平平安安的生活。
  至于老伴儿怎么和儿子说的,他就不多问了。
  没想到,儿子自己竟然开窍了,突然就不去工厂上班,跟高崎鼓捣饭馆去了。虽然属于小打小闹,但高崎这孩子仁义,不会亏待了儿子。
  孙立海总算放下一头心事,早就想着来高崎的饭馆看看,帮他们一把,又怕儿子见他来了难为情。
  孙继超可是明确跟他表示过的,这辈子也不放弃国企,不干厨师这一行。
  如今,他违背了誓言,在饭馆里当了大师傅,爷俩在饭馆里见着了,孙继超面子上肯定过不去。
  孙立海只能装着不知道,等时候长了,儿子碰上难题,主动来请教他的时候再说。
  没想到,儿子凭着脑子聪明,好多事情竟然无师自通,根本不跟他说饭馆的事情。
  这一年的时间,把个孙立海给憋的,差点自己就主动把这个事情给捅破了。
  他更没想到,儿子心里,还是没放下那个破国企,有机会了,还是要回去,继续他那个理想。
  这一回,儿子主动来和他商量饭馆的事情了,却是要他爹去帮高崎,把自己腾出来,再去工厂里折腾。
  孙立海什么都没问,爽快地就答应了。
  当爹的,当然希望儿子过的幸福。可这幸福,不是有钱了就叫幸福啊!
  儿子做自己想做的,活的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才叫活的舒坦,才叫活的幸福。
  至于衣钵不衣钵的,哪来那么多讲究?
  所以,高崎问衣钵这个问题,孙立海才会那样回答他。
  从孙立海的回答里,高崎还听出一层意思。老爷子这是在给孙继超留后路呢。
  他和高崎的想法一样,认为唐城量具已经是一盘死棋,任何高手都下不活。孙继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逆潮流而动,把一个已经得了绝症,且到了晚期的病人,给医治过来。
  当有一天孙继超折腾够了,真的对这个工厂不抱希望了,他还是要回来,和高崎一起干。
  高崎知道唐城量具没得救,是经历过。孙立海知道,是凭着活了七十岁的经验。
  他经历过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时期,凭着这些经验的积累,已经可以明显地意识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这个崭新的时代,必然要复古过去许多正确的东西,必然要脚踏实地。孙继超形成于六七十年代的那些思想,和那个时期的教育熏陶,已经过时了。
  只要他在这里,和高崎弄着饭馆,有一天儿子在唐城量具无路可走的时候,这里,就还是他最好的退路。
  高崎弄明白了孙立海的想法,也就放心了。
  至少在孙继超回来之前,他有一个比孙继超更厉害的师傅,甚至凭借这个师傅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做一件大事,那就是复活聚香坊。
  要复活聚香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当然是聚香坊这块招牌,不能让别人注册了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孙立海和两个老太太,在他的二店里,复制着聚香坊的老规矩。他则去找岳帆,关系套着关系的,先把聚香坊餐饮有限公司这个名称,在工商局那里登记了,把“聚香坊”三个字,注册成了自己的商标。
  上一世,为一个商标打官司的事,他听说了不少,还有因为这个,找岳帆平事儿的。
  他先下手为强,在过去由聚香坊发展而来的,唐城大酒店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抢先了一步。
  这一天晚上下班,高崎开车,把孙立海送到他家所在的那条胡同口上,没有立刻掉头回去,而是把车停在一边,跟着孙立海下了车。
  里面的小巷子太窄,车进不去。
  高崎不仅要忙饭馆的事情,事儿总是很多,经常不在饭馆里。孙立海和两个老太太上下班,陶洁已经安排饭馆里的司机李文胜开车接送了。
  她按着高崎的嘱咐,尽量不让老人们工作太长的时间。两个老太太轮流着,一人上一天班。基本是饭点上客的时候,接她们过来,过了忙碌的那一段时间,就把她们送回去。
  孙立海这里,也是在晚上饭点过了以后,大多数的菜都安排好了,待他吃过了晚饭,陶洁就让司机把他送回家去。
  这天晚上,高崎来了饭馆,就主动提出来,晚上他去送孙立海。
  见高崎和他一起下车,孙立海就问他:“你干什么啊,还和我有话说?”
  高崎就在黑暗里笑笑说:“大爷,我想跟你商量个事儿,饭馆里人多,说话不方便。”
  高崎好好的要晚上亲自送他,孙立海就感觉到,他是要有事情找他。他也不说话,点点头,带头进了到他们家的那条小巷子,高崎在后面跟着。
  折腾了这么多的事情,时光也不知不觉进入了深秋,路边杨树上得叶子,再次变成了深黄色,飘落的到处都是。
  刚刚晚上七点钟,小巷子里没有路灯,已经是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