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1【醉拳】
项南作为高三学生,报名参加了这次高考。
他的想法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万一影视那条路走不通,那就继续上学,然后从政。八零年代,有个官方的身份,还是比较好办事的。
如果影视那条路走通了,到时候,再办休学、退学也来得及。
反正不管怎么说,以他的实力,无论走哪条路,前途都是光明的。他不过就是在玩而已。
……
高考结束之后,在家等待放榜时,朱牡忽然来京找到项南。
原来《蛇形刁手》十一月末上映。上映之后,票房表现就非常好,五天就破了一百万港币。上映半个月,票房就达到了二百七十万港币。
而在当时,一部电影票房能过百万,就已经算是卖座了。
《蛇形刁手》的整部投资,都未超过三十万港币,二百七十万港币的票房,可以说让朱牡大赚一笔。
更何况当时的港片行销整个東亜。泰國、星加坡、马来西亜、臺灣、南韩……诸多地区,都流行港片,外埠票房比香江本埠还要高。
因此单是这一部电影,让朱牡赚上两百万港币都轻松。而那可是七零年代的两百万港币,能在半山豪宅区买四栋千尺大房了。
算到现在,两百万的购买力,差不多能到两亿。
因此朱牡自然高兴的很,不惜屈尊,亲自来京接项南。而且一见面,就先塞给项南五万港币做花红。
他都没想到这部电影如此卖座,还以为就凭项南一个新人,能卖到七八十万票房就不错了。
所以他给项南定得片酬也偏低,只有两万港币。对内地人来说,两万港币自然算多的,一辈子都未必赚得来。但对香江本埠的艺人来说,这个价格就偏低了。
成龍在七零年代中期,签约罗唯的电影公司。一个月不拍戏,固定薪水都有三千港币。拍《蛇形刁手》时的片酬是五万港币,吴思源都说很便宜呢。
更何况项南现在一炮而红,再不加点片酬的话,他拍戏的时候不好好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公司也受不了。
因此一见面,朱牡就先给项南砸了五万港币,讨他的欢心。
有钱拿,项南自然也不推辞。
……
“宁伟,你觉得下部电影,咱们拍什么?”朱牡请教道。
他现在已不敢小觑这位年轻人了。
《蛇形刁手》这部电影的成功,已经证明了项南的实力。能演,能打,能编,这样的全方位艺人,真的很难得。
香江影坛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位,那就是李小龍。也难怪项南有自信说,不想做第二个李小龍。
“自然是乘胜追击,继续拍动作片。”项南笑道,“这是我新写得剧本,你看一下吧。”
朱牡接过来一看,就见封皮上两个大字——《醉拳》。
他仔细的翻阅了一遍,不住的击节赞叹,“好,写得好,写得真不错。宁伟,你的才华,果然了得,我没有看错人。”
项南笑了笑。
朱牡选中他,的确是没选错人。天下地上,也就他这么一位。
“既然没毛病,那就抓紧时间拍吧。”他道,“刚好拍完之后,我能赶上开学。”
朱牡点点头。
……
《醉拳》随即开始筹拍,基本还是用原班人马。
主角项南,配角袁小沺、黄正利、石天,武术指导还是袁禾平。
项南十二月二十号来到香江拍戏,还是在新界的乡下取景拍摄。
戏刚拍到一半,家人就发来电报,项南以超高分数,成功考入燕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样的成绩,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专业,让宁卫国、齐爱红都非常高兴。
他们没想到儿子能考这么好,还以为那么多年练武,耽误了他的学习。他们原本觉得,就算项南考个专科,他们都满意了。
育英中学也是轰动一片。虽然他们学校考上大学的不少,但项南的表现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毕竟在大家看来,他就是一个武者。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谁能想到他还能考上大学,而且是以近乎满分的成绩,考进北大,真是让大家大跌眼镜。
不过丛姗却并不惊讶。她早知道,项南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粗鲁。他其实是很有才华,很有头脑,很有思想的一个人,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精明得多。
《醉拳》剧组,当众人听说项南考入北大之后,也同样感到惊奇。
在当时,香江演艺圈,高学历的人并不多。别说上过大学的,就算是上过高中的,都算是高学历了。
像成龍、洪金寳、袁禾平等人自小学戏,连小学都没有上完。所以项南这位大学生,算是相当厉害了,自然更让人高看一眼。
……
“小老乡,不错嘛。燕京大学,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啊。”袁小沺钦佩的道。
北大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全國知名的大学了。袁小沺自然也听过它的大名。
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也早已渗入國人的骨髓之中。但凡能上学有出息得,谁都不会让孩子学戏、学武。
所以他对项南考入北大这样的名校,非常钦佩,非常羡慕。
“谢谢老爷子夸奖。”项南拱手笑道。
“你以后还是要去上大学,不要留在演艺圈。”袁小沺又建议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做艺人,都是吃青春饭的,红不了几年。不如去上学,出来安排个工作,够吃一辈子的。”
“是,您说得对,您是老成之言。”项南点头道。
艺人的确不是一份安稳职业。一部戏火了就能迅速蹿红,同样,一部戏败了也能迅速过气。古往今来,类似的例子,早已不胜枚举。
所以假如有别的更好的出路,当时的人们,都不建议进演艺圈。
不像现在的内地,娱乐圈就是个金矿,十八线小艺人一年都赚几十万。但凡有点名气的,一年赚几千万都轻松。因此那些有钱人争先恐后的把自己孩子送进来。
袁小沺这么劝他,也的确是为他好。不过项南有前知之明,要过气,还真不那么容易。当然,这话就不适合跟人家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