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出头鸟
崔东山摇头道:“赵治贵为齐王,为难老夫作甚。要知道老夫如今,担任御史中丞,掌管御史台,有弹劾官员的权利。一般官员,不敢找老夫的麻烦。赵治如今,是巴不得结交老夫。”
王奇打量着崔东山,却是皱起眉头。
崔东山虽说面带笑容,眉宇间,却似乎有愁容。
王奇问道:“老师眼下,是遇到了什么难题了吗?”
崔东山道:“能有什么难题,没事儿。”
王奇道:“老师有心事,但说无妨。您即便强颜欢笑,也难掩眉宇间的愁容,我能看出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拜您为师,如今老师遇到难事,我自当为老师分忧。即便我不能出面,也能为老师参详一二。”
顿了顿,王奇又道:“最重要的是,弟子和老师,本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老师,您就别瞒着我了。”
“唉……”
崔东山叹息一声。
王奇心道果然,崔东山还真的遇到事情。
崔东山解释道:“其实要说什么难事,也不算什么。甚至,也不是我遭到谁的针对和算计。只是我打到了长安后,诸多士林中人,纷纷和我有了联系。”
“无一例外,所有人都说陛下沉溺于炼丹,不理朝政,这是不行的。
“一个个清流,义愤填膺,要劝谏陛下。”
崔东山说道:“我作为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主官,负责弹劾奏事,说话最有分量,也是最合适劝谏的。众人推举我出来,希望我来劝谏陛下。”
王奇冷笑道:“这些人说得轻松,他们几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实际上,出头的却是老师。明知道陛下沉溺于炼丹不可自拔,还非要您去劝谏,这是把您架在火上烤。”
崔东山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老夫如今,有些为难啊!”
“事实上,自是可以拒绝。”
“只是要拒绝吧,所有人的态度都一样,都不赞同皇帝炼丹求道。老夫如果拒绝上奏,岂不是不合群?甚至会被孤立。”
“”如果真的上书劝谏,等于捅马蜂窝。皇帝炼丹修道,已经十多年,如果能规劝,早都劝说成功了,不至于一直沉溺于炼丹。”
崔东山说道:“因为劝不了,所以才没有用。可如今,我却是被赶鸭子上架了。”
王奇道:“这事简单啊。”
崔东山问道:“你认为该怎么办?”
王奇道:“办法很简单,老师让所有人跟着一起劝谏。要出头,就一起出头,毕竟法不责众。再者,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退缩。他们退缩,您就有理由不谏言。如此,就保全了老师的名声。”
崔东山摇头道:“这些喊话的人,都是清流名士,上书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无官职在身,如何劝谏?所以这事,就推在老夫身上。如果能把这些人拉下水,老夫早就试了。”
王奇听到后心下略微皱眉。
摆明了这是有预谋的。
就是把崔东山搁在火上烤,是故意让崔东山作为出头鸟的。
王奇心思转动着,问道:“老师,这些人都很有名吗?”
崔东山道:“当然有名了,虽说论及名声,还比不得为师,但在长安乃至于大周境内,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儒。”
王奇说道:“这就好办了。”
崔东山道:“如何好办?”
王奇微微一笑,说道:“老师,这事儿您一直压着是对的,就是不能做出头鸟。我已经见了皇帝,皇帝真的是沉溺于炼丹不可自拔,已经快疯了。”
“谁去劝说,就是拔龙须,是找死的。”
“既然有人起哄,您就这么说,就说一个人谏言,人微言轻。”
“没有半点的用处。”
“让每个人都写一封劝谏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劝谏皇帝,最后落款署名。说您劝谏时,把这些文章呈递给皇帝看。”
王奇说道:“这些人为了自己,最终就只能息事宁人的。”
崔东山听到后,眼中一亮。
是一个办法。
崔东山说道:“守正,你果然是聪明人,直接想到了办法。”
王奇和崔东山之间,是有书信往来的。王奇如今的表字,崔东山已经知道。
“踏!踏!”
一阵脚步声传来,府上的侍从进入,行礼道:“老爷,府外有一群大儒求见,为首的人是叶永临。他带着来的人,就是经常来咱们府上的人。”
崔东山道:“请!”
侍从转身下去传来。
崔东山道:“守正,就是叶永临一行人。这些人来为师的府上,不是一次两次。他们的目的,就是撺掇着为师,让为师出面劝谏陛下。”
王奇笑道:“老师,既然人心如此,那这次的事情,依旧老规矩,交给弟子来处理。”
“好!”
崔东山顿时笑了起来。
昔日在范阳县,为了抵挡贼匪张元的进攻,他在城头上坐镇,任由王奇出面。
如今,再度让王奇出面。
不多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却是叶永临一行人,齐齐进入。
叶永临的年纪,已经四十开外,年仅五旬。其余的人,年纪也不小了,平均下来差不多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众人站定后行礼,便各自落座。
崔东山脸上带着笑容,微笑道:“诸位,我为你们介绍一番。”
他摆手指着王奇,道:“这是老夫的弟子王奇,如今入长安国子监读书。眼下他刚到了长安,就来拜访老夫。”
叶永临笑说道:“原来是小侯爷,崔公啊,原本您一个人上奏劝谏陛下,势单力薄,我们也帮不上忙。如今,小侯爷来了,却是不一样。”
“小侯爷身份不一般,说话也有分量。如果小侯爷也参与进来,一起劝谏陛下,那么这一次的劝谏,便稳如泰山。”
叶永临显得颇为兴奋。
其余跟着叶永临的人,纷纷点头,开口附和。
“对,对,还是得小侯爷也参与。”
“请小侯爷参与最好了。”
“有了小侯爷,这一次的劝谏,必然顺利。小侯爷这次来长安,是上苍赐予的机会。我们这一次,肯定能劝服陛下,令陛下回心转意。”
所有人看向王奇时,都颇为激动。似乎王奇的出现,就成了救星,成了崔东山必然上书劝谏的催化剂。
王奇把这一切看在了眼中,却是心头冷笑。
这一群人,极尽恶心。
自己不参与,却让别人做出头鸟,还美其名曰自己无法参与。
王奇神情不变,微笑道:“叶先生,听老师说您一众人,忠肝义胆。老师能认识你们,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实在幸甚。”
叶永临捋须道:“小侯爷谬赞,当不得,我们当不得。真正有大魄力,大忠心的人,那是你的老师啊!”
其余人,纷纷附和。
他们一副欢喜模样,似乎让崔东山劝谏,已经成了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