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农庄发展
这都是来自于李承乾的强制性命令。
自从那天李承乾和庄里的老人谈过之后,他就明确的发现了现在农户家的问题,那就是创收太过单一了,每年只是靠着土里出产的东西过活。
好的年景还行,饿不着,还能有些结余。但是这种纯粹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模式是很不牢靠的。别看现在地里的麦苗已经长出了麦穗,可是去年冬天就没下雪,没有储备水利,今年这都几个月了,还是没有下雨,就连河水的水位都下降了不少,就是想要灌溉都灌不上水。
单纯的靠用肩膀挑水,就是每家自有地就能累死个人,还不一定有效果,那两桶水浇到地里,几乎就没有向前流,一家人老少齐上阵,一天也完成不了一亩地的灌溉,这还是靠近河边的,那些远离一些的就是挑水,就能让人崩溃。
大唐的农户们都是勤劳的,只要是能耕种的土地上面全是庄稼,齐膝高的麦苗,高矮不一,大小不同,叶子显露出一种柔弱的淡黄色,肥力不足啊!现在的田地根本就不施肥,只是草草的把麦秆烧着,留下草木灰就当是施肥了。
这不行啊,这样种下来一亩地能有多少产量?能达到两石,那就是麦苗给面子了。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远处的一大片油菜已经开始开花结籽了。本来李承乾还指望着这些油菜籽的收成后,能够给他提供足够的食用油呢。只是看着那恹恹的模样,李承乾的心里就没谱了,他现在只求能有足够的种子就行。
老天爷终归还是没有彻底的放弃关中的百姓,沥沥淅淅的小雨已经下了一天了,只是现在也只是能稍微滋润一下土地,对于深埋地里的蝗虫卵是没什么大作用的。
李承乾仿佛已经看到了大蝗灾发生时的惨状了。赤地千里的景象想想他就觉得头皮发麻。那不应该是存在人间的景象。
他不知道自家老爹和朝堂上的滚滚诸公做了什么样的应对准备,不过在他看来,不外乎储备好了粮食,等着灾害来临之时出来救济,顺便收割一波感恩戴德罢了。这等被动的应对之法是李承乾不敢苟同的。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后世非洲大地上的蝗灾,就连科技化的设备一起上,农药撒了一片都没有办法,现在的这个时候能有什么法子?
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建议的,那就是让关中的农户百姓家里都养家禽。李承乾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调查报告,一只鸡一天能吃七十只蝗虫,一只鸭更是食量惊人,一天吃二百只不成问题。
只是急切间让本来就青黄不接的农户们养家禽,那真的是太难了,本来人都不够用,每天的农活都忙的不行,哪里有时间放养家禽?可是不放养的话,就要消耗家里本来就储存不多的粮食。要知道在此种年景,就是麸子也是用来给人吃着活命的。
这种情况也是让李承乾意识到了,认知的重要性,就是有办法,农户们也理解不了,从而政令难以实施。李承乾没有一刻的像现在这么急迫的想要开启民智。只有让百姓们都有了知识和见识后,才能让他们理解政策背后的意义,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承受更大的损失。
这么想着李承乾也是付诸了行动,他先是请来了现任太子太师的李纲,说出了自己要在骊山脚下新建崇文馆,招收农户子弟作为学生,开启民智的想法。
李纲听后,大笑的表示他愿意担任新馆的馆长。对于太子太师的身份老头子那是弃之如履。
李纲说起来也是挺悲催的,他做过隋太子杨勇的老师,杨勇被废身死,大唐建立之后,又教导过隐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在玄武门被杀,现在又是李承乾的老师,要不是现在已经换了身份了,过不了几年,李承乾也是没什么好下场,可一说李老头是个名副其实的太子杀手!
但是老头子的心是好的,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意外,不能只怪罪在他的身上。到了他这个年纪,现在老人家也没有什么大抱负了,就是想要帮着大唐多培养一些人才,让国家一直的稳定下去,别再动乱了,生离死别的场景就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头子也是不愿意多面对的。
只是想要开馆,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虽然在骊山脚下有一座现成的院子,但是和李承乾认知的学院区别太大了,从布局到规模都达不到标准,他现在已经在找人以此为基础扩建和改造了。这个事情不能急,在两个月内完成就好了。
此时最重要的是减少蝗灾可能会造成的损失。既然在整个关中推行养家畜的政策难以成行,那么就在辛庄中率先推行,做个成品出来,有了榜样再推广可能就要容易一些了吧。
所以这两个月中,辛庄中可是热闹了许多。
庄户们都知道了那个经常在庄内转悠的小郎君,就是他们大唐的太子殿下。
初时每个人面对李承乾时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多说话。不过过了一周后,见到太子也和自家的熊孩子也没什么区别,而且很是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经常的和他们讨论农事,不懂的也是虚心请教,一个身份这么高的人,向自己这个泥腿子躬身请教,每个人都是愿意抽时间说说的。这多有面子啊。等到老了,也能自豪的跟儿孙说说自己当年也是教过太子的。只是有时候太子殿下说的话,自己有些理解不了。
开始的两个周,李承乾确实是农户眼中盼望着的模样,谦逊有礼,尊老爱幼,似乎一切的事情都是美好的,这让辛庄的农户们都认为大唐有着这么好的君主和接班人,大唐的兴盛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两周过后,农户们的想法就开始转变了,他们不再认为太子殿下谦逊了。
一切的转变就是李承乾从长安城包括周边之地,花巨资买来了许多的家畜家禽开始的。
买来牲畜后,给每人都发四只鸡,两只鸭子,一只鹅,全家再发两头猪,还告诉庄户,太子喜欢吃蛋,各种各样的蛋,还有猪肉,所以全庄子都得养,不养不行。
就是这样的蛮横,李承乾现在不能说蝗虫将要到来的事,谁知道这事一说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或者破坏了自家老爹的计划,所以只好拉下脸,不讲理了。
庄子里的农户们接到免费的牲畜后,并没有喜笑颜颜,反而是哭声一片,几个老家伙找到皇家院子,跪地上把头都磕破了,就是希望太子行行好收回成命。但是李承乾不动于衷。
要是在平常好的年景时,农户们也想家里多些家口的,但是今年是什么情况?因为干旱,地里的庄稼长得本来就不好,今年的收成就是全家人能不能吃饱都成问题呢,哪里还敢添丁添口?本来他们听到太子说起养家畜的时候,以为自己拒绝了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他们这个太子并没有死心,直接给他们拉来了。这就让他们挠头了,既想要,又怕还没等这些东西养成,有产出的时候自己家就支撑不住了。
李承乾看到庄里的气氛,只好出面道:“你们听着,这些家禽和猪就是你们今年的租子,只要你们好好喂养,撑过一个月后,就有东西喂它们了,现在,离庄稼收获还有一个半月,地里用不了那么些劳力,都上山挖虫子,找草籽,实在不行就把鸡鸭当羊养,孩子老人都去放鸡,放鸭,放猪,这样就用不了多少粮食,一个月后。保证会有喂它们的粮食。”
现在的皇家信誉那是很好的,就是那种吐口唾沫钉个钉那种,这是大唐见过这几年后,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口碑。李承乾作为大唐储君,自然有皇家的信誉加持。这样才算是将农户们劝回去了。
农户们虽然还是满面的愁容,但是也都相信了。再说这些牲畜都是皇家出钱买的,有损失也不是他们的,先试试看吧。
而这些家畜也是不便宜的,李承乾从酒楼抽了五百贯才买来了,当然顺便也完成了一个小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