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五章 有了怀疑

  潘周明收起书法,没过多久,苏齐虎带着负责视频创作的策划到了。
  “咱们是不是在哪见过?”潘周明觉得苏齐虎有些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了。
  苏齐虎微笑道:“我爷爷是苏元谨,五年前,他老人家九十大寿时,咱们见过一面。”
  “哦,记起来了。”潘周明回忆了起来,当时也是因为苏齐虎的体型,让他记忆深刻,所以现在还有印象。
  “苏老先生现在身体好的吧?”
  “挺好的,他现在每天早上,只要不刮风下雨,他都会去公园遛鸟。”
  “老爷子身体硬朗啊,看来我要准备百岁大寿的礼物了。”
  “哈哈,借您吉言!”
  随意聊了几句,潘周明告诉大家,先去吃饭。这让苏齐虎还有些不好意思,正事还没谈,到先混上一顿饭了。
  一行人到了饭店包间,秘书已经提前点好了菜,看到苏齐虎的大块头,还加了两道菜。
  趁着等待上菜的时间,苏齐虎了解了潘周明的视频号的情况,内容太枯燥,同时拍摄和剪辑也相当业余,很难让观众提起观看的兴趣。
  至于怎么提升视频质量的方案,需要等策划对情况有了解之后,再做方案。
  潘周明同意了,之后费用方面的问题,就由他们私下协商了。
  服务员开始上菜,潘周明热情地招呼大家用餐。
  这家饭店主打的是鲁菜,基本没有什么坑点,菜肴咸鲜纯正,突出本味,每道菜都体现了鲁菜的特点,大家也都吃得酣畅淋漓。
  菜过五味,大家开始放慢了挥动筷子的频率,不时讲着木雕乃至雕刻方面的话题。
  苏齐虎听不太懂,全程都在吃吃喝喝,他夹起一块爆炒腰花放到口中,只觉味道鲜美,滑润不腻,刚把腰花咽下肚子,他突然记起,来之前,他有一件事情想要咨询方昊,被美食吸引,差点忘记了,现在正好有机会,可以问一下大家。
  他趁着一个说话的空档,说道:“各位容我打断一下,我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想请大家帮忙看一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说话间,他拿出一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条核雕手串。
  明末散文家魏学洢曾作《核舟记》,相信许多人都知道,里面讲的正是核雕。
  核雕最开始是以使用桃核雕刻,并将其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所以现今留存下来的早期核雕艺术品所选用的材质都是桃核与杏核为主,明代以后直到清代中期才逐渐出现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核雕艺术品。
  苏齐虎的核雕手串,采用的是橄榄核雕,之间以两颗红珊瑚隔成两段,红色珊瑚佛头佛塔,娇艳耀目。以浮雕人物故事为主题,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
  大家纷纷看了这条手串,从工艺上来说,手串的问题并不大,工艺堪称精湛,然而,手串的包浆却非常不自然,显然是人为作旧的。
  “真是缺德!”
  潘周明非常不满地说道:“本来以这条手串的工艺,就是一件核雕精品,价钱也不会便宜,现在却非要做上包浆,做成老物件的模样,分明就是画蛇添足!”
  方昊和朱俊达都持相同的观点,你要说做旧自然一点,让人看不出来,那也是本事,现在这样,生生把一件工艺品毁了。
  方昊问苏齐虎:“你想问的,应该不会只是手串的问题吧?”
  苏齐虎说道:“其实原本我买的是一条真品,当时我还请了一位老师去鉴定了,东西根本没有问题。只是回酒店后,我再打开手串却发现,居然不对了。”
  “那肯定是调包了。”朱俊达说道。
  古玩买卖时,调包这种事并不少见,比如趁着买家不注意,在包装的时候,把东西给换了,又比如,有人趁着职务的便利,把假货换成真货等等。
  “我知道肯定是被调包了,但我在买手串的时候,这手串一直没有离开我的视线,而且之后和朋友吃饭,我还把手串拿出来给朋友看,当时都没有问题,怎么回酒店之后,手串就变了呢?”这一点,正是苏齐虎想不通的地方。
  “你们吃饭的时候有几个人?”方昊问道。
  苏齐虎回答道:“就只有我和我请的鉴定师,以及我那位朋友三个人。我那朋友和我关系挺好的,而且事先他也不知道我来买手串,总之不可能是他换了手串。”
  方昊说:“那你是怀疑你请的鉴定师调了包?”
  “我觉得只有这个可能了,但是我又没有证据,总不能随随便便冤枉他,所以我有请人调查他,同时我也想向你们打听一下,他这人品行怎么样?”
  苏齐虎说了鉴定师的名字,叫周叔宝,也是京城古玩圈里的一员,主要钻研杂项,雕刻工艺品之类。
  方昊是京城古玩圈里的新人,周叔宝这个名字他没有听过,但潘周明和朱俊达都知道他,并且告诉苏齐虎,他们印象里,周叔宝这个人品行还是不错的,除了早些年,有两三次帮人鉴定打眼的经历,并没有其他负面信息传出来。
  所以说,两个人都不相信,周叔宝会把手串给换了。
  当然,世间之事,没什么是绝对的,既然苏齐虎请人调查了,那就尽量查清楚。
  苏齐虎点头称是,事实上,他也不愿意相信是周叔宝做的。
  借着苏齐虎的事情,大家说起一些古玩圈子里的乱象,方昊由此也发现,潘周明还是个老愤青。
  饭后,大家又返回潘周明的工作室,喝茶休息了一会,潘周明就开始正式给方昊上课了,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木雕的发展,以及工具种类和使用方法,正好策划在旁边也学习一下。
  下午三点多,潘周明讲的也累了,方昊见此提出了告辞,临走前,潘周明送了方昊一本,他给弟子编定的教材。
  朱俊达先走了,苏齐虎邀请方昊去他那边坐坐,方昊答应下来。
  还是之前的那处别墅,方昊停好了车,苏齐虎也从车上走了下来,他看了看方昊的车,笑着说:“你什么时候买车的?”
  “前段时间,长辈帮我在奕珑别墅买了套别墅,这车是当时一起买是下来的。”
  “我说呢,你不声不响的,怎么就买了辆车了,这车开得怎么样?”
  “我对车没什么研究,反正开着挺好的,不过一辆车开着不方便,我还想买一辆车,这辆车限牌的时候也能开。”
  因为李奶奶突发意外,尚小萱肯定要住到他那去了,这样一来,他再买一辆车也有了用武之地。
  苏齐虎微微点头:“确实是,想要买什么车没?”
  “迈巴赫S级。”
  “这车挺好的,我一哥们儿手里应该有货,要不给你介绍一下?”
  “那就太感谢了。”方昊对车没有研究,而且买车也确实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如果没有熟人,还可能被宰,苏齐虎能够帮忙,那就太好不过了。
  “嗨,都是朋友,客气什么,说起来,元旦那天,我没时间去参加你的店开业,挺不好意思的。”
  “你还送个花篮呢,心意到了就行。”
  之后,苏齐虎马上就给朋友打了电话,朋友一听这事,当即表示,方昊如果明天有时间,就可以去取车。
  方昊让苏齐虎跟他朋友说声谢谢,考虑到明天他要去嘉益拍卖,他会明天一早过去。
  定好了买车的事,两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别墅。
  “你这回去泉城,不会就为了一条核雕手串吧?”
  “当然不是,其实我主要是为了买古墨去的。”
  “古墨?”
  “我爷爷爱好书法,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他老人家的生日了,我之前听泉城的朋友介绍,有人手里有宋代的古墨,就去了。”
  方昊讶然道:“宋代墨?”
  喜爱古墨的人应该知道,古墨的收藏颇为不易。一是墨为书画消耗品,极易损坏:二是保存难、存世量小。寒来暑往、冷热交替、霉潮侵袭对墨品都有直接致命的影响。
  因古墨难以保存,唐宋墨已很难见到,明墨传世的也已凤毛麟角,价格惊人。收藏者多以清墨为贵,而且,清代制墨名家辈出,其中精品也绝不下于明墨,且传世较多。
  如果现在能够找到相对完好的宋代名家名墨,说它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苏齐虎带着方昊来到他的书房,请方昊入座,一边给方昊泡茶,一边说道:“我当时也觉得不太可能,去看了发现不过是一方明代的古墨。”
  方昊笑道:“能够是明代的古墨也可以了。”
  “我也是这么觉得,相信我爷爷应该会喜欢的。”苏齐虎把茶杯放到方昊面前,又去拿了一只盒子过来,里同放着的正是他说的古墨:“其实那条手串,我也是准备买下来送给我爷爷,没想到无缘无故地被调了包,真是见了鬼了。”
  “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说话间,方昊的注意力放到了古墨上,只见墨呈圆形,形似瓦当,圆边隆起,浮雕三只螭龙,墨面一面浮雕海水龙纹,另面阳文篆书“玄龙焕”墨名。纹饰布局繁密,高浮雕龙纹身姿矫健,足见墨模雕刻工艺高超。
  从漆皮的浑厚程度,以及表面似瓷器的开片而言,这确实是老墨无疑,但之前方昊到手一块汪中山制墨,两者相比,要差上不少,方昊怀疑苏齐虎的这块老墨,到不了明代。
  他仔细观察,果然发现了一处破绽。
  方昊把古墨放回盒子里:“有件事,我说了你可别急。”
  苏齐虎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了一下:“你可别告诉我,这块墨不对啊!”
  “这块墨确实有问题,我认为它应该是清代仿明墨。”
  方昊介绍说:“清代墨家仿制明代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类墨上有仿家自己的名款,也有被仿名家的名款,墨家制造这种墨的目的,不是图利骗人,而是在于自我标榜,并在造墨技术上争长论短,这样的仿制品仍有它的艺术欣赏价值。
  又一类是清代墨家仿明代墨,不署制墨家的名款,只标明代年款。如‘永乐元年’、‘宣德年制’等字样。这类仿品以‘国宝’大牛舌墨居多,其墨料与墨模亦都很精美。
  还有一类是把原来精品的原名款挖去,再用墨蜡真平,然后刻上自己的名章和年款,略施金色加以打磨,这是一种作伪,不是仿制,鉴者稍有疏忽,极易误作真品,必须认真周详地加以鉴别。
  而你这方墨,我认为是第二种情况。我之所以这么判断,主要是因为这个‘玄’字。”
  方昊指着墨上的“玄龙焕”中的“玄”字,向苏齐虎解释说:
  “清代因康熙皇帝名玄烨,为避讳‘玄’改写为‘元’,或缺笔的‘玄’。因此明清两代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品,当是康熙以前的作品;如‘玄’写为‘元’或缺笔的‘玄’,当是康熙以后的作品。而且,明代的‘玄’字墨到了康熙以后,均挖去‘玄’字或将墨毁坏。”
  当时因为需要避讳,所有字都要变化,比如中药材中有名的玄参,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玄明粉也因避讳康熙皇帝之讳,被改为“元明粉”,等等。
  苏齐虎听了方昊这段解释,心里还想挣扎一下:“这方墨会不会是遗漏下来的?”
  方昊解释说:“你说的当然有可能,但块墨肯定不是,我为什么会这么判断,看‘玄’字上的这一点就知道,它其实是后来补上的,哪怕经过作旧,仔细看还是很明显。”
  苏齐虎凑上前仔细观察,发现果然如方昊说的那样。
  方昊接着说:“这也是我为什么判断,这是第二种清仿明的原因,当时的制作者,并没有主观意识作伪,所以玄字因为忌讳,就少了笔画,后来有人得到了这块墨,为了卖高价,就把上面的一点给补上了。”
  苏齐虎看着玄字上后来补的那一点,嘴角都抽动了一下,心情十分郁闷,接着他又想到了手串的问题,眉头皱了起来:“你觉得,周叔宝会不会知道这一点,故意没有跟我说?”
  方昊说:“你说的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我之所以发现问题,是因为我手里有明代的老墨,有了对比。他有可能水平不够,或者马虎了一些,看到确实是古墨,没有注意玄字的问题,这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