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念头通达的宁绍坤
当然,这些物资与修建书院所需要的海量物资相比,只是九牛一毛。
但这书册也能反映出,城中商户对新建城外书院的支持。
自来大兴土木,必能带动一方贸易经济,这些小商户虽然不知其中原理,却本能的嗅到当中的商机。
“不错,能一日筹集到这么多的灵石与物资,宁少掌柜是个能干大事的人。”韩啸将书册合上,笑着说道。
听到韩啸赞许,宁绍坤面上露出一丝激动的神情。
昨日父亲回家,对韩啸赞不绝口,还说数十年后,此人必成一方大豪。
对于宁绍坤结交韩啸,宁致远还特地勉励一番,让他好好做韩啸交待的事情。
“那个韩兄,你直接唤我绍坤就好。”
宁绍坤很是谦逊的拱手道。
韩啸笑了笑,将书册递过去道:“不知绍坤有没有想过,发动更多学子去募捐?”
更多学子?
宁绍坤面上一楞,他真没想过这些事情,只一日就募集这么多物资灵石,他就急匆匆来邀功了。
“书院学子一半都是城中富庶人家子弟,自身家族就能拿出不少的灵石物资。”韩啸看着宁绍坤道。
宁绍坤点点头,韩啸说的不错,昨日将这任务说了后,宁致远直接给了他五百灵石。
然后,他捐出了其中的三百灵石。
这三百灵石,是最大一笔捐款。
如果按照韩啸所说,发动学子各家募捐,三两千灵石不是问题。
“还有,那些家中贫寒的学子,可以发动他们去街市中,去为那些商户记账、登册,书写标牌等等,这样,应该也能募集一些款项来。”
韩啸的话让宁绍坤张大嘴巴。
还能这样?
那些学子虽然家境贫寒,但也从没见去做过这些事情。
士子书生该有的风骨,怎么能去做这些?
“你是觉得,读书人不该如此,对不对?”韩啸看到他表情,已是笑着说道。
宁绍坤连连点头。
“若是为别的事情,自然是有些失了身份。”韩啸脸上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但为建书院,有何不可?”
是啊,这钱得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建书院。
这样说,也说的通啊……
宁绍坤还是觉得其中有些不妥,却一时想不明白。
“不止如此,新书院建成,门前会有一座功德碑,上面要把所有出钱出力之人的名字刻录其上,永世流传,为后人记。”
韩啸后面的话,让宁绍坤浑身一颤。
功德碑,普通人的名字,也能录在功德碑上?
“当然,如果捐献的多,我们还可以破格收录其子弟入书院。反正城外书院缺学子,不是吗?”韩啸再次满含笑意的说道。
是吗?
学子名额,不该是层层选拔,然后每年定额录取吗?
怎么现在捐点钱,就能入书院了?
宁绍坤不敢想,这些事情若是传出去,昌宁城会怎样。
但他可以想象,士林学子绝对会用口水将他喷死!
但是回头想想,如果真的将这件事办成了!
做大事不拘小节!
陡然间,宁绍坤心中有了明悟。
现在头等大事是建书院,只要书院建成,其他,都是小节!
他心中一想通,身上竟然有一丝玄黄之气闪现。
韩啸哑然失笑。
没想到宁绍坤这家伙还能得天道眷顾,仅是一个念头通达,就有玄黄气奖励。
宁绍坤也察觉到身上变化,激动的浑身战栗。
有这一丝玄黄气,不管是修儒道还是修灵力,都会事半功倍!
他不禁抬头,看向面前的韩啸。
自己仅这一点明悟都有玄黄之气产生,那韩啸这般主持修建书院之人,该得到多少功德?
难道,他想凭此一步踏入大儒境界不成!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揣测罢了。
韩啸只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笑了笑,转身往书院走去。
看着韩啸的背影,感受着体内玄黄气的流转,宁绍坤脸上露出坚毅之色。
功德在前,千万人,吾往矣!
——————
韩啸到的晚,书院上午的课程都已经完了,书院到处都是静悄悄。
等他去到藏书楼,才看到满满当当,全是埋头疾书的学子。
“韩兄,我们已经抄录百余本书册,相信三月之内,这一整座藏书楼,都能抄录完成。”沈真昌站起身来,欣喜的向着韩啸道。
书桌上,已经摆放了许多抄录好的书册。
“诸位师兄辛苦了。”韩啸抬手作揖道。
“何来辛苦之说?这抄书可是一件让人愉悦之事。”有人抬头,呵呵笑着道。
“的确,此简直是人生一大快事。”有人一边说着,一边将面前的书册翻开,头也不抬一下。
韩啸看到很多人面前只还放了青粟米的饭团和清水,不由眉头一皱。
沈真昌面前的桌上,还有小半个饭团在。
“诸位师兄,抄书之事不在一日之功,无须废寝忘食。”韩啸看着四周道。
说完,他又开口道:“这样,今日起,但在书院抄书的学子,一日另加一餐。”
沈真昌等人刚想说话,韩啸已是摆摆手道:“不言一字值千金,这抄录书册乃是为书院存底蕴,这钱书院出就是。”
听他说书院出钱加餐,众人方才面上再现喜色。
韩啸拱拱手,出了藏书楼,往后院去。
等他到时,宋濂与刘光都在。
旁边还站着面容忐忑的周公子。
“韩啸见过老师。见过刘掌学。”
宋濂摆摆手,看着韩啸道:“听说为建书院,你花了一千万灵石?”
一千万灵石之数,宋濂听到时也是吓了一跳。
就整个昌宁书院全卖了,也顶天百万灵石。
一座城外书院,却要花费千万灵石,韩啸这小子想干什么?
“老师,城外建书院可不比城内,没有预防妖兽侵袭的法阵怎么成?”
“还有,作为大楚天下第一座城外书院,宁愿多花些灵石,也要保证学子安全才是吧。”
宋濂眉头皱起,沉吟道:“说是这么多,只是……”
“老师,听说皇城书院会派特使来,不知特使何时到来?”
韩啸连忙转过话头来。
听到韩啸问特使之事,宋濂摇头道:“据说特使已在路上,何时到来,还不清楚。”
说完,他将一张淡黄纸卷递过。
“倒是建城外书院的批复下来了,持此令,可在城外任一地建书院一座。”宋濂脸上现出期盼之色。
“选址如何?”
“打算何日动工?”
“民夫、物资如何储备?”
……
看着韩啸与宋院长、自家老师对答如流,顺畅的交流,周公子心中不禁羡慕。
这样才算是入了大儒之眼的人物,哪像自己,空挂了大儒弟子的名头,却啥事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