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又是一年

  第一天的成功,让王家人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接下来从第二天开始,农场开始按部就班的接待游客。
  得益于游客们的口口相传,说说推荐。
  接下来的每一天,游客都一天比一天多。
  毕竟。
  这个时候的小县城和农村,人们都太无聊了。
  除了打孩子,造孩子,实在是找不到可以玩的了。
  现在好了。
  有了农场这种集景色,娱乐为一体的地方,他们怎么可能放过。
  别说县城了。
  甚至不少市里的人都开着车开到了农场玩。
  人多了。
  赚钱的机会就多了。
  不少做小商小贩的村民都闻声而来。
  对此,王振并没有禁止,反而给他们在路边划分了一处地方,供他们使用。
  胡辣汤,烧饼,羊肉汤,牛肉汤,牛杂汤,猪杂汤……
  玩累了,玩冷了,来一碗热汤,让人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快乐一瞬间。
  瞬间是一天。
  一天转眼过,
  眼过寻快乐。
  就这样,转眼就是半个月。
  期间,也有出太阳的时候。
  可是,有王振的异能在,整个农场并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反而,随着年关将近。
  在农场外面摆摊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了。
  从原本的五六家,变成了三四十家,把农场大门两边的老公路堆的满满的。
  有卖年画的,有卖猪肉的,有卖牛肉的,有卖羊肉的,有卖莲藕的,有卖莲菜的,有卖白菜的,有卖大葱的,有卖甘蔗的,有卖鱼的,有卖鸡的,有卖鸭的,有卖鹅的……
  可以说,农场的热闹,硬生生把罗家湾的门口的公路变成了一个小集市。
  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毕竟,那怕出来玩的,也并不是每一家都非常有钱。
  再加上农场的鸡鸭鹅牛羊猪等等家畜,要么太贵,要么多数都已经被有钱的客人预定。
  那些抢不到的游客,肯定不介意买一些又便宜又好的。
  因此,附近以前过年的时候,都会跑街上的村民卖一些家里养的家畜的村民,今年几乎都选择跑到了农场门口。
  原因就是容易卖,价格又合适。
  ……
  二十三,祭灶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家家户户忙碌的时刻。
  此时,街边的摊位更加多了,老公路从街头摆到街尾。
  村里面,蒸馒头的香气,到处可闻。
  吆喝声,招呼声络绎不绝。
  有来的,有往的。
  几乎人人都是大包小包了。
  北方不同于南方。
  过年的时间,因为太冷,要走亲戚的原因,不管是卖什么的,都几乎不开门。
  因此,年前买菜,蒸馒头,都不是按斤的,而是按照口袋的。
  白菜,来一袋。
  猪肉,来几十斤。
  萝卜,来半袋。
  粉条来十几斤。
  馒头,来几十个。
  讨价还价的声音到处都是。
  买家几乎都是城里人。
  至于农村人。
  多数要么都已经买好了,要么就是家里种的有。
  那怕是馒头,都是自己蒸的。
  而城里人不同了。
  那怕有房子,地方也不大。
  再加上用的基本都是煤炉,蒸馒头也不是那么方便,当然只能选择在外面买了。
  二十四,扫房子;
  一大早,王振就带领着王亮开始用绑好的扫把,开始扫房顶。
  农村不比城里。
  楼房多,树木少。
  因此,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非常少见,更不要说蜘蛛网了,
  可是农村不同。
  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面都种有树。
  夏有蝉鸣,秋有蛾。
  蜘蛛墙角网上坐。
  这一点,那怕是新房也避免不了。
  因此,每年的二十四,今天形成了扫房子的传统。
  这个时候,遭殃的就是那些蜘蛛了。
  家没了不说,命也可能没了。
  扫房子是一个体力活。
  一番忙碌,别墅顿时恍然一新。
  考虑到一年就这么一次,王家人开始大扫除。
  一些不要的东西清理出来,一些脏的东西,也擦干净。
  忙完喝喝茶,吃吃饭,聊聊天,打打牌。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是夜,
  王家人把准备好的豆腐泡好,为第二天的磨豆腐做准备。
  二十五,磨豆腐;
  吃完早饭,在王爹的带领下,王振和王亮提着泡了一夜的豆子朝着老四鸭的家里走去。
  还未到地方,远远的三人就看到了烟囱的黑烟,以及豆子的香味,以及一群正在忙碌的人。
  农村人都喜欢吃豆腐。
  这是一件大事。
  因此,那怕老四鸭已经成为了农场的员工,王振也提前给他放了假,好让村民能够吃上豆腐。
  得益于在农场的工作的工资比较高。
  今年的老四鸭的豆腐作坊,也鸟枪换炮。
  一台崭新的磨豆子机器耸立在他家的门口,正在嗡嗡做响着帮村民磨着豆子。
  “王振,你们也来了!”
  “双勤,你们也来磨豆腐了!”
  “王亮,来来,过来吸烟!”
  “王振,来来,嬢家刚做好的豆腐脑,来喝一碗!”
  看到王振他们,一时间那些正在排队磨豆腐的村民,纷纷热情的给他们打起了招呼。
  对此,王爹,王振,王亮纷纷回应。
  都是一个村的,
  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
  有些还沾亲带故。
  如果不回应。
  估计明天村里面就会传出,王家人有点忘了亲的说法。
  农村的闲聊,基本都是客套话。
  在外面打工的,无非就是问在那里打工,赚了多少钱。
  没出去的,就问今年收了多少粮食,买了多少钱,家里的猪养的怎么样等等。
  也有问啥时候结婚的。
  谈没有谈朋友。
  早上吃的啥,
  反正就是没话找话。
  实在没话,就说一些道听图说的事情。
  至于会不会尴尬?
  开玩笑。
  尴尬是什么东西?
  在农村,根本就没有这个词。
  前一秒吵架,打的要死要活。
  后一秒勾肩搭背,那可是非常常见。
  没办法!
  太熟啊!
  都是一个村的。
  基本都是天天见。
  就算有仇。
  时间长了,也该消失了。
  说说笑笑,聊天吸烟吹牛。
  豆腐脑出来了,大家相互照顾着请喝豆腐脑。
  在农村,并没有插队的说法。
  因为大家都非常自觉。
  谁先来,就谁先。
  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