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七章 降大任于斯人也

  “他一介后辈,你让他如何登门?”
  高平公主反为李承志说起了好话,“倒是专让三儿(高湛)予驸马传过话,说是但有机会,他就会求陛下解了郭氏的锢令……”
  “定是在口是心非!陛下待他那般亲厚,若是他真求了,早都应了……”
  高英哪里会信,只觉怒气“咻咻咻”的往上飙,“此时他定是在太极殿中侍驾,且予我召来,孤好好问问他……”
  “殿下,不可……”
  高平和长乐的脸都变了,“此处尽是诸嫔、王妃、命妇,且是夜深之际,此时又值酣歌恒舞,殿中多有放浪形骸之人,怎敢让男臣入内……再者,如此大煞高氏颜面之事,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之?”
  道理确该是这般的道理,但高英只觉愤意难平。更不知为何,听着几个命妇吟着那首鹊桥仙时,只觉每一个字都似一根针一般,直往她心里扎。
  “好,孤不召他便是!他不是好作诗,喜作诗么?”
  高英恨声喝道,“去,令礼官予太极殿中传孤口谕:饮至酣时,诸王妃、贵妇议起了诗词,皆称若论七夕之诗,无人能出李虎贲之右……
  此值佳节恰至,如此良辰,何等应景?君子有成人之美,且是众望所归,我等便请李虎贲不吝珠玉,再作良诗佳句……
  且警告予他:若是做不出七八首,或作的不如那首《鹊桥仙》,我等定是不会轻饶于她……”
  既有“我等”这样的字眼,自是泛指这殿中诸多王妃、命妇。初一听之,所谓的“七八首”、“不会轻饶”,应该只是戏言。
  但高平与长乐直觉,就凭此时皇后牙根都要咬碎了的模样,且语中透着的丝丝寒意,也知她不是在玩笑,而是当了真。
  见她怒火难抑,似是稍一撩拨就会爆发,两人竟是不敢再劝。心想还要莫激的皇后在此失了态的好,且先让她消消气。
  便是李承志作不出,一来一去怕也已过了好几刻,皇后的怒火也该消散不少……
  高平与长乐只以为皇后在为高文君打抱不平,还暗暗给高文君使着眼色,暗示她予礼官传话时,稍稍改一下措词,莫要如皇后说的这般直接。
  高文君微微点着头,心中却在暗暗冷笑:高奴儿,当我猜不出你为何这般恼怒么?
  真是失心疯了……
  ……
  皇帝倒是挺精神,抱着一只瓷瓮。瓮上有盖,可见隐有雾气冒出,看似正值温热之时。
  时不时的,元恪就会将瓮搂在怀里,似在是暖胃。
  刘腾侍立在皇帝侧后,心中不由的佩服着:若论奇思妙想,李承志若认了第二,哪个敢认第一?
  只是瓷瓮里又套了一层瓷瓮,内中所盛之汤水、饭食等物,竟能经久不凉?
  问及原由,李承志只说罐中套罐,热气无处可散,罐中之物自然就能长温不冷。
  刘腾想破了脑袋也未想透,这是何等道理。
  偶见皇帝揭开瓮盖,呲溜的吸一口。而后又哈一口气,好似很是舒爽,且神彩奕奕的模样,刘腾反倒担心起来。
  他轻轻的往后退了一步,低声问着李承志:“饮了此物之后,陛下倒是精神了许多。但时有已至深夜,却无法入眠之状,这是何故?”
  废话,深更半夜的喝荼,而且苦的跟药似的,能睡着才见了鬼?
  “是药三分毒,便是人参用多了,都会虚不受补。再者,都说了八百回了,入夜后,再莫让陛下饮茶。陛下倒好,抱着茶罐不离口,怎可能不失眠?”
  李承志的口气很不好,且对皇帝隐有不敬。但刘腾也不以为意,只是警告般的瞪了他一眼。
  不怪李承志,委实是这些天的李承志快要被陛下逼的喘不过气来了。就连刘腾与于忠都啧啧称奇:李承志竟能硬生生的受下来,竟无他们预料中的抱病称恙,更或是请辞?
  两人私下还猜过:应是陛下摸准了李承志的路数,知道如何驾驭于他……
  好像是猜到了刘腾在想什么,李承志悄悄的凑了过来,低声问道:“寺卿,看在同殿为臣的情份上,你予下官透个底:陛下这几日,是不是故意在为难予我?”
  不怪李承志怀疑:真当了侍从左右,他才知道元恪有多难侍候。
  就跟到了更年期……不,就像个死不认输的熊孩子似的。
  明明是个弱鸡,什么都干不了,却什么都喜欢让李承志比别人低一头。
  这也就罢了,却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时时事事都好似看他不顺眼。但凡李承志有些差错,不是冷言讥讽,就是极尽挖苦。且总能寻至李承志的短处。
  皇帝纵不得快马,却喜李承志与人赛马。
  若论骑术,李承志更是只能算一般。哪能比得过一众专事骑马散从的侍郎。赛十次,有八次是他输。
  元恪便讽他名过其实……
  皇帝拉不动弓,射不动箭,却喜欢看李承志与人比箭。
  若论射术,李承志至多算二流。莫说射声校尉,他比射声吏都要差一些。一与之比箭,十比十输。
  皇帝便笑他空有勇武之名。
  李承志被逼急了,就说至少他力气大。皇帝也不斥他,只是冷笑着让人抬来了太清弓,让李承志射给他看。
  是真的抬,也就是南帝萧洐赠予奚康生的那把,上了弦竟都有两米,比李承志还高半头。专用的箭杆比大拇指还粗,足长四尺,就如骑兵所用的投枪。
  李承志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也只能拉满三次。皇帝便笑他中看不中用:人家奚康生至少能开十次。
  简直扯淡,也不看奚康生都多大岁数了,若能连开三次,李承志就地认输。
  偏偏奚康生不在京城,李承志辩都无嘴可辩……
  之后又知李承志虽通乐理,却只会横笛、唢呐两样乐器,且均是学会不久,根本谈不上“擅”、“精”。
  皇帝便说他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是腹中空空。
  最可恨的是陪皇帝下棋:李承志赢元恪几盘象棋,元恪就会从围棋上双倍的找回来,且日日如此,乐此不倦……
  几天折腾下来,李承志几乎累成了狗。
  身体累倒是其次,主要是憋屈。也就念元恪送了份大礼,不然他早找借口撂挑子不干了……
  直到昨日陪皇帝巡察祭坛时遇到高肇,趁皇帝不察抱怨了两句,高肇才提点于他:去看书:《告子下》!
  翻到《孟子》,看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句时,李承志才恍然大悟:皇帝竟似在磨他的性子?
  刘腾哪会承认,低声斥道:“失心疯了,还是不想要命了?你李承志何德何能,竟需陛下为难予你?真要看你不顺眼,只需一刀而已……好生当你的差……”
  这老狐狸,竟是半丝神色都不露?
  李承志暗暗叫苦:这何时才是个头?
  早知这差事就根本不是人干的,他宁愿输给元乂……
  正抱怨着,见一个小黄门从殿后绕来,附在刘腾耳边低语了两句。刘腾便回过头来,很是怪异的看了李承志两眼。
  余光瞄着他,这死太监又往前一凑,附在皇帝说了两句。就如刘腾一般,皇帝也回过了头,神色怪异的盯着他。
  李承志心里一跳:感觉像是没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