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参观联合国非洲总部
一旁的姆苏亚,很有眼力劲的向方哲介绍道:
“方哲先生,您看到的这幅长画,是你们中国川蜀蓉城小朋友画的画。
画的名字叫做《昨天,今天和明天-府南河》。
画里描绘了蓉城府南河从过去因为发展变得污浊混乱,到现在通过治理和环境保护变得河水清澈,井井有条。
这幅画里,描绘的是你们中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典范案例之一。
它在几年前由蓉城市长赠送给我们联合国环境署,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幅画,向每一位到访者传达环境需要保护治理的人文理念。”
姆苏亚的简单讲述,让方哲听到了一个格外新鲜的小故事。
他倒是没想到,远在非洲的联合国非洲总部,竟然挂着中国小朋友做的画。
而更让方哲没想到的是,随着接下来的参观,它在这儿找到了更多关于中国人的故事,找到了更多关于全人类为了环保做出的努力和故事。
“我们努力在眼前的办公楼和周围的建筑群中实现环保设计理念,包括增加玻璃面积以使用更多的自然光线,减少电力照明依赖,尽可能的回收生活办公用水,
在非洲,水远比其他地方更为珍贵。
整片建筑群,都通过空气自然流动来代替空调。
所有使用的电力,都来自于太阳能。”
方哲在姆苏亚等人的引领下,穿过一处处院落,听着她介绍联合国的环保理念。
“这棵树是2006年的时候,你们中国主席到访时种植下的,在这片草坪上,还有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知名国际人士栽种下的环保之树。
我们也为方哲先生您准备了一株树苗,您要是愿意的话,等下也可以在这里种一棵树。”
姆苏亚的话语引起了方哲的吃惊和兴趣,他倒是没想到,十年前的中国领导人H,竟然还在这儿种过树。
看着眼前这棵垂直挺拔的棕榈树,方哲也起了种树的兴致,他点点头说道:
“行,等会参观完我们一起过来种树。”
听到方哲答应,姆苏亚脸色欣喜,让方哲这位世界首富在联合国种下一棵树,又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小故事。
接下来,方哲等人跟在姆苏亚身后继续参观,193根联合国成员国国旗,告诫人们全球变暖的北极熊石雕像,告诫人们保护动物的大象,保护海洋的海豚等雕像。
一圈参观下来,方哲在整个联合国园区,见到了各种跟环保相关的主题雕像以及展览等。
而这些,也是联合国环境署的成立宗旨,以及它努力保护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游览结束后,方哲在返回联合国大楼的路上,惊奇的在路边看到了一些摩拜单车。
“这些都是摩拜官方送给我们的,联合国在全球的每个分部都有不少。
我真的很佩服你们中国人能想到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模式,如果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多骑共享单车,那必然能为全世界节省不少碳排放。”
姆苏亚语气称赞,她本人言称,自己是摩拜单车的忠实粉丝。
方哲笑着点了点头,共享单车的模式的确值得称赞,但前提是一个良好的发展秩序。
像现在这样的过量投放以及各路资本的揠苗助长,大量损坏的单车,单车坟场等,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方哲心里估么着,也许今年或者明年,就该是共享单车泡沫破裂,潮水退去的时候,到时候谁来收拾烂摊子呢?
总得给那些贪婪地创始人和资本一个教训。
在方哲的带头下,众人骑着摩拜单车返回了联合国大楼。
随后,众人来到位于大楼右侧的第一会议大厅。
往常这个大厅,都是用于召开世界环境大会,人口大会等联合国相关事务会议时使用的。
今天,这个会场却举办了一场小型却又隆重的颁奖仪式。
方哲被众人簇拥着进去的时候,会场内已经坐了不少人,他们都是联合国驻非洲总部的公职人员,外派人员以及全球各地的环保人士。
“森林,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生态资源,是地球的肺,是我们人类赖以呼吸和无数动物生活的家园。
可是,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全球各地的森林资源都在不断锐减。
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不同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也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令人瞩目的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环保行为。
就在几年前,由中国公司汇众发起的蚂蚁森林项目,让我们看到了改变环境,保护地球的新举措,新壮举。
三年来,蚂蚁森林带动了全球上亿人种了超过10亿棵树,从中国的阿拉善,到美国的密西西比,非洲的东海岸,这样的壮举,令许多环保人士为止瞩目和欣慰。
今天,我们将在联合国,为这个特别的项目颁发奖项,奖励这个项目为全球森林资源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卓越贡献。
下面,我们有请这个项目背后的发起人,汇众创始人,来自中国的方哲先生,上台!”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方哲在众多联合国公职人员热切的目光中,走上主席台。
会场内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方哲,然而这却不能阻挡他们对于这位年轻世界首富的闻名和崇拜。
接下来,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埃里克,代表联合国为方哲和整个蚂蚁森林项目,颁发了标有“地球卫士”称号的特别奖牌,同时,姆苏亚也为方哲个人颁发了一份标有“联合国特别环保大使”称号的奖牌。
“尊敬的埃里克署长,各位联合国职员,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很荣幸,能站在联合国接受这样一个荣誉颁奖”
方哲在联合国的演讲,引发了会场内所有嘉宾的热烈掌声。
演讲结束后,台下不少观众,都争着抢着想要上前跟方哲合影留念。
能跟世界首富合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荣幸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