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奸猾老吏扮猪吃虎、懵懂少年良心难安

  “孙少卿果然不愧‘神断’之名。”
  却说听完孙绍宗这一番剖析,魏益当即变了脸色——却并不是被打脸的恼羞成怒,而是一脸的心悦诚服、啧啧赞叹。
  孙绍宗见状,心下就是咯噔一声,可再想往回找补几句,却也为时已晚。
  就听魏益断然道:“若非是孙少卿一言惊醒梦中人,我等险些铸成大错——如此看来,这件案子怕是非孙少卿亲自督办,方能有水落石出的一日!”
  说着,起身离席一躬到底:“此案非但事关户部乃至国库,更关系到我大理寺上下的俸禄,还望孙大人看在数百同僚的情分上,万勿再做推脱之言。”
  啧~
  果然是上当了!
  原来他方才那一番表演,都是为了能顺水推舟,把这案子转嫁到自己头上!
  也怪自己心态不稳,一时竟小觑了他——再怎么尸位素餐,魏益到底也稳稳当当的做了七年廷尉,论心术自非常人可比。
  此时再想拒绝也已经晚了,孙绍宗一面暗暗自省着,一面也只得起身还礼道:“大人言重了,既是为了阖府上下的同僚,孙某自是义不容辞。”
  “好、好、好!”
  魏益一扫连日来的阴霾,眉开眼笑的指着孙绍宗吩咐道:“陈寺副,你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将此案的一应细节,向孙大人仔细禀报!”
  这一番急转弯下来,那陈敬德早就看傻了眼,直到魏益点了他的名,他才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即便心中恍然,自己是被魏益当了弃子用,可再想后悔却那还来得及?
  只能哭丧着脸,磕磕绊绊的向孙绍宗叙述案情细节。
  却不知他这等表现,更是让孙绍宗大摇其头。
  若陈敬德与魏益是同谋,孙绍宗说不得还会高看他一眼,可这明摆着是被人家当厕纸用了,足见他非但破案不成,做官也是稀里糊涂。
  话说这一盘算起来,除了寺丞杨志铭,是搞内务后勤的一把好手,余者竟多是不堪用的蠢材!
  看来必须尽快想法则,寻几个能信得过,又足够精明强干的属下才是。
  书归正传。
  却说孙绍宗这里,正专心致志的听着案情汇报,外面忽又奔进来一名小吏,凑到魏益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魏益原本正拈须微笑,听得片刻,忽然手一哆嗦,揪下几根胡须来,继而失声质问道:“孙少卿,杨侍郎的弟弟,如何会死在咱们大理寺牢中?!”
  孙绍宗漫不经心的瞟了他一眼,摇头道:“这事儿大人就不必过问了。”
  “孙少卿这是何意?”
  见孙绍宗竟然如此回应,魏益的脸色登时阴沉下来。
  越级向皇帝禀报案情,只是坏了潜规则而已,并未触及核心利益;可这明目张胆的,否决自己对大理寺的全局领导,却是魏益绝不能容忍的。
  “廷尉大人莫急。”
  孙绍宗两手一摊,压根没有在意魏益的恼怒:“只因那杨汉才身上,还藏着件钦命官司,所以北镇抚司的人悄悄过来,意图逼其招供,谁知却不慎施刑过重,导致他横死当场。”
  “我之前已经同北镇抚司的千户交涉过,此事自会由北镇抚司据实上奏。”
  魏益听了这番话,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不过仍是蹙眉道:“可人毕竟是死在了咱们这儿,又是你孙少卿亲自抓来的……”
  孙绍宗这次却只是一笑,并未理会他的说辞。
  魏益见状又有些着恼,想要再斥责几句,可转念一想,自己还指着孙绍宗破案,此时着实不好继续得罪他,也只得先把这一口气咽了回去。
  …………
  黄昏将近。
  经过大半日琐屑混乱,又几乎徒劳无功的忙碌,一直到乘车出了大理寺的东角门,孙绍宗这才终于有机会,检讨今日的疏漏处。
  打从北镇抚司的人,突然出现开始,他的应对从表面上看来,倒也还算得体,可实际上却是进退失据。
  究其根由,无外乎是对世道、对朝廷、对皇帝的过于失望,导致心态不稳所致。
  其实真要说起来,孙绍宗也早看透了这世道——比起后世还要竭力遮掩,这年头上位者的吃相,可是要赤裸百倍不止。
  因此等闲听说有官绅壕右,仗势欺人伤及性命,孙绍宗也只当寻常罢了,未必能挤出多少同情心来。
  但这次却不一样,足足二十四个童男童女,最大的也不过才十二岁,小的只有七八岁大小。
  就因为上位者一己之私,便被活生生的剜出了心肝……
  孙绍宗也是有儿有女的,终究做不到铁石心肠。
  恐怕只有忠顺王那样,打从骨子里就视人命如草芥的天潢贵胄,才吃的下这心肝练出的仙丹吧?
  一路无话。
  马车自角门进了府里,孙绍宗刚刚下车,门房王进就又找了过来。
  打从赵仲基被打发去张安家,帮着处置丧事,这王进就十分积极的,担当下了不少官家的责任,究其根底,约莫是惦记上了二管家的差事。
  原本魏老伯虽然光荣退休,过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可大管家的身份,却也一直没有辞掉。
  所以赵仲基虽然管着上上下下,名义上却是个二管家。
  直到最近孙绍宗回京,他才正式辞去了官家一职。
  赵仲基自是当仁不让的荣升大总管,而这二管家的差事,就被府里有头有脸的惦记上了。
  不过他们惦记也是白惦记,孙绍宗早就定下了,等到原本的门房刘安自江南回来,这二管家的差事非他莫属。
  说起刘安来,程日兴的事情,似乎也该提上日程了——当初孙绍宗曾向他许诺,只要他兢兢业业把这木材生意看顾好,就帮着给谋个知县的差事来着。
  这眼见人就要回京了,跑官儿的事自然得提前预备下。
  却说孙绍宗正不自觉的有些走神,就听王进禀报道:“二爷,荣国府的宝舅爷来了——说是护送太太、姨娘回府,可人来了就没走,在前厅坐了足足半日了。”
  说到这里,王进略略压低了嗓音:“小人瞧着宝舅爷丢了魂似的,怕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儿。”
  为难的事儿?
  宫里德妃娘娘刚有了喜,宝玉这‘国舅爷’正是水涨船高的时候,却怎得还遇见了为难的事儿?
  不会又是感情纠葛之类,无病呻吟的屁事儿吧?
  平时也倒罢了,可如今心里装了件惨绝人寰的冤案,孙绍宗却哪还有心听这风花雪月的事情?
  即便是要听,也该找个女人才是!
  不过宝玉既然来了,又在前厅里枯坐了半日,他于情于理也该过去瞧瞧。
  因此孙绍宗还是耐着性子赶赴前厅,准备三言两语,先把这厮打发走再说。
  不对!
  如今这时辰,怎么也该让他吃了饭再走。
  唉~
  真是麻烦的紧。
  “王进。”
  孙绍宗回头吩咐道:“去预备两坛烈酒,津门府那边儿送来的烧酒就成。”
  这却是打定主意,要把贾宝玉灌个烂醉,然后丢客房冷静冷静——等明儿一早他醒过来,孙绍宗也该去衙门上工了。
  谁知进了客厅之后,还没等坐稳了寒暄,就听宝玉直愣愣的问了句:“二哥,若是你有至亲之人,不慎失手伤了人命,你……你会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