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唯一出路
皇商被忽悠一番之后,随即便托请与自家有关系的商船给清廷带回去了消息。
而清廷接到消息之后,随即便展开了讨论,对于他们来说,给出一些好处是无所谓的,关键是要保住出关之后的成果。
不过很多事情,那皇商是做不了主的,因而就需要有清廷重要人物前往星海国。
而这个人选,就比较难产了。
毕竟前往敌国,这个本来就有风险。
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有的时候,事情是很难说的。
就拿清廷来说,如果星海国的首席执政官过来,他们就真的那么老实不会将对方扣押吗?
清廷的崛起原本就伴随着尔虞我诈。
最终在讨论了一番,身体刚好没几天的豪格就被推了出来。
要说人选是有两个,豪格,多铎。
但在清廷高层看来,多铎的价值更高,不管怎么说,多铎打仗比豪格厉害。
再说了,现在的京城还需要多铎镇守,防止内乱呢。
而豪格既是皇帝的长兄,又是旗主,亲王,不管是地位还是权势,其都要比其他人强上一些。
因而任命豪格为钦差,在很多方面才能够作为进退自如。
当然,实际上清廷也没有真的想要和星海国缔结什么和平条约。
但无奈清廷现在需要时间来恢复实力。
当然,如果能够从星海国取得制造武器的秘法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清廷的高层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法理解为什么星海国的火器会那么厉害,因而就只能认为是秘法制造。
作为钦差使者,豪格实际上是不太愿意去星海国的。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不想距离京城太远。
毕竟作为黄台吉的长子,他心里的野望并没有完全被打消掉。
他总想着万一现任小皇帝暴毙了呢?
小皇帝又没有后代,自己岂不就成了唯一的继承人?
不得不说豪格这人,光想好事,但做事又不果断,很难有大出息。
当然,去不去星海国,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
因而在无奈之下,豪格也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命。
作为皇帝长兄,旗主,亲王,钦差,豪格出行自然不能马虎了事,为此,清廷特意调来了一艘硕果仅存的皇帝御舟。
嗯,这玩意原本是明朝皇帝出巡用的。
不过明朝的皇帝一般都不会离开京城,因而这御舟造好之后,也就从来没有使用过。
可这御舟与普通的商船不一样,其造型华美,唯一的问题就是略微有点破旧了。
因而维修这御舟也花费了一些时间。
另外这御舟并不算很大,只有两千料左右。
但这已经是清廷所能够拿出来的最大船舶了。
乘坐着御舟,豪哥就出海了。
他心里不是太舒服。
因为御舟航行到海上,就被星海国的战舰给截住了。
问明白了是清廷的出使船舶后,星海国海军随即便派出了两艘战舰护航。
一艘乃是二级战列舰,一艘乃是护卫舰。
二级战列舰乃是千吨级的战舰,护卫舰则是500吨级战舰。
因而二级战列舰比御舟要大上一圈。
航行在御舟旁边,让豪格无形之中有一种压抑感。
看着星海战舰甲板上粗长的主炮,豪格心里就是一阵酸水泛上。
什么时候,我大清才会有这样的战舰啊!
由于有星海战舰护航,一路平安无事,就算是经过郑家军势力范围时,也没有被刁难。
可豪格在这个过程里又心塞了一把。
看着郑家军那庞大的战舰,豪格发现清廷似乎落后于时代了。
就连一个偏居一方的小军阀势力,都拥有这样大的战舰?
而等到豪格登陆星海市的时候,就完全处于不断震惊状态了。
码头上那巨大的龙门吊,将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搬运到货船上。
嗯,在星海国陆续建造出自己的货船或者将一些巨型货轮修复好后,钢铁厂有一部分产量就用在了打造集装箱上。
毕竟集装箱相对于海上运输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方便简单快捷。
而笔直的水泥路,路边大放光芒的路灯,宾馆里的收音机,马桶,喷出热水的蓬头,柔软的沙发,席梦思........
等等一切,让豪格感觉自己的王府就是个渣渣。
当然,他也可以用星海人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等等话语来自我安慰。
可等到星海人邀请他观看新型武器实验的时候,豪格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那是什么?
一根粗铁管子?
怎么转眼就喷出一道火光,将远处的巨石给炸得粉碎?
看着那名叫火箭筒的单兵武器,豪格陷入了恐惧之中。
要说那些星海士兵的火器,还能够依靠厚实的城墙来抵御,可这如同大炮一般威力的武器,竟然如此轻便?
这意味着什么?
身经百战的豪格转瞬就知道了。
这就意味着,星海人以后可以不依靠沉重的大炮,每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大炮!
光是这么想一想,豪格就感觉清廷要完蛋。
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之下,豪格完全丧失了清军那种洋洋自得的精神,转而巴结起星海人,想要从星海人手里得到犀利火器。
至于那种火箭筒,豪格是没指望的,换成是他,他也不可能将这样的恐怖大杀器卖给敌人好吧。
他已经想得很明白,依照星海国如此强大的武器,中原是没可能继续占下去了。
清廷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中原,去更远的北方生存。
这些星海人总不可能一直追杀下来吧?
当然这种事情,就算是豪格也没可能做出决定,他只能写下密信,让人带回京城,让清廷的大佬们决断。
至于清廷的大佬们是相信还是不相信,这都不是豪格所能够左右的了。
就在清廷想要与星海国暂时和平的时候,大批新鲜出炉的燃油工程机械在星海港装运上船,运往了鸿海地区。
元老院已经批准了首席执政官提出的素以士运河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