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寒假(求订阅)
原因很简单,铁路局不是他家开的,1月31号当天的车票他没有抢到。
车票难买,这是国内春运期间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国家对学生群体有优待,比如普通票提前一个月开放抢票,学生票可以提前两个月抢票。
但是学生票的放票量并不多,而且从魔都到家乡的直达火车只有一辆,因此,即使提前两个月,依然是一票难求。
许秋在放票的那几天,都是每天下午三点前,一边挂着免费的361抢票软件,一边准时在整点时刻不断刷新手机中的12306购票软件。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抢到了2月1号的硬卧票。
其实,如果退而求其次,选择硬座票的话,还好抢一些。
但硬座嘛……
遥想他前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就没有买到卧铺票,最终坐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
因为有无座票的存在,再加上很多人一年才回一次家,会携带大量的行李,想要在车厢里活动,上个厕所之类的,非常的不方便。
此外,车厢里的味道非常的不可名状,老坛酸菜的味道,红烧牛肉的味道,混杂着汗味,不知名的臭味……
还有就是,硬座不似卧铺那般容易入睡,就算睡着了,也总是会被莫名的声音弄醒。
至于坐飞机回家的选择,也被许秋忽略了。
一来飞机票价格贵,来回3000往上,火车硬卧有学生票可以打折,来回加起来不到600。
二来也没有直达的飞机,经停的飞机都不是每天都有,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在京都或者其他城市换乘?甚至可能要过夜?来来回回的折腾下来,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不比火车少?太过麻烦。
……
第二天?魔都车站。
检票上车,许秋一个人爬到了上铺?放好书包。
他没带行李,只背了一个书包?只带着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些车上吃的食物?没有多带什么东西,像是衣服、鞋什么的家里都有。
硬卧票的下铺最贵,上铺最便宜,不过差价也不多?一般几块到十几块钱。
很多人喜欢下铺?不过许秋更偏爱上铺,因为无人打扰。
魔都站虽然不是始发站,但是停留时间不短。
他在上车后,过了二十多分钟,列车才缓缓开动。
一位看起来三十多的女性乘务员?从车厢的一端走了过来。
“1号上铺,换票了。”
“请出示一下车票。”
过了一会儿?她走到许秋的铺位下面。
许秋主动将车票连同学生证递了过去。
他买是的学生票,按照惯例是要由列车员核查学生证的?主要是证件上面写的有效期、乘车区间这些。
乘务员看到学生证上的“魔都综合大学”字样后,额外的打量了许秋一眼。
她翻看检查过后?把车票插入票夹?将学生证连同一张塑料卡片递了回来。
许秋接过?习惯性的道了一声“谢谢”。
塑料卡片看起来使用了许久,上面的图案已经模糊,依稀可以看出车厢号,铺位号。
……
一路都很平静,没有什么波折。
周围的其他五个铺位都很安静,远处倒是偶有小孩的啼哭声。
旁边的中铺是个同龄的妹子,长相尚可,也是在魔都站上的车,许秋就多注意了几眼。
之前换票的时候看到她的学生证了,她是魔都财经大学的学生,应该也是和他一样,过年返乡。
说起来魔都综合大学的邯丹校区,与魔都财经大学只有一街之隔,不过许秋并没有主动上前搭讪的兴趣。
路途中,许秋前后进入模拟实验室I、II。
模拟实验室I他只是进去看了一眼,就退出到了模拟实验室II中,然后将前者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完全复制过来。
他的主要目的是尝试开启模拟实验室II,让模拟实验人员帮他开展一些前期研究工作,比如最简单PDI分子的合成。
然而,一番探索下来,他发现只有他先行进行过的实验,模拟实验人员才能参照着去执行。
也就是目前的模拟实验人员,并不具备自发探索新方向的能力,只能在许秋的基础上横向展开。
比如,他之前有合成过P4T-2OD,让模拟实验人员去合成P4T-2HD,这种程度是可以的。
但让他去做PDI,他就无法行动,因为许秋现在也不曾做过。
仔细想了一会儿,许秋决定把这个计划暂时搁置,还是等放完假回学校再说吧。
至于亲自去模拟实验室I中操作一遍,然后再让模拟实验人员展开……
可以这样做,但没有必要。
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的。
……
到站下车。
一阵寒气扑面而来,许秋忙紧了紧棉袄的领子,朝车站内部走去。
在火车上他提前查了一下,现在室外温度在零下十几摄氏度。
今年倒不算冷,往年同期的时候,最低温度甚至能达到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
他想起了小时候广泛流传的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是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的,冬至当天即为一九的第一天。
这样算来,今天正好是在四九期间,而三九、四九正好是冬天最寒冷的时节。
许秋进入车站内部,穿过站台,来到出站口。
这边车站管的松,大多数时候,都不需要核验车票就可以直接出站。
父母已经等在站外,翘首以待。
许秋和他们汇合,三人快步走向汽车。
车上开着空调,不算很冷,一路上围绕着许秋聊着天。
话题还是万年不变的那些:
“在课题组干的怎么样?”
“导师和其他师兄师姐好不好相处?”
“学校生活怎么样?”
“缺不缺生活费?”
“有没有谈女朋友?”
许秋耐心的一一答复:“好,好,好,不缺,没有。”
而后,免不了又被唠叨一番:
“快点行动撒,你爸的朋友家的XXX都快结婚了……”
“啥时候能抱个孙子……”
许秋只能尴尬的陪笑,他和上一代人的还是有不少代沟的。
尤其爷爷、姥爷那一辈都是从乡里走出来的,对生儿育女方面的执念非常强。
而许秋对这方面佛系许多,不说别的,要考虑结婚生子这些,至少也得等博士毕业。
或者更晚一点,等读完博士后,工作稳定下来。
那个时候,他可能都三十了……
读博期间结婚的不是没有,但比例非常少,至少许秋观察下来,比例肯定不足三成,可能只有一成?
甚至不少女博士都还是单身的状态,比如组里的那两位。
回到家中,终于清静了一些,许秋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床,大字一摊,躺在上面。
这就是家的感觉啊,还是蛮温暖的。
家乡的冬天很冷,不过因为有暖气,在室内反而比魔都还要暖和。
当然,如果出门的话,只要在外面待够十分钟,立马会被打回原形,保准冻成狗。
除非把自己裹成一个大粽子,里三件外三件,但那样行动起来会非常的不便,而且也太难看了。
……
之后的几天,许秋就宅在家中,生活不断在吃饭、睡觉、看三者之间重复。
家乡这边,目前已经没有还在联络的同学了,曾经是有几个,但毕业后彼此多年都不联系,关系也渐渐的疏远。
唯一还在联络的,是几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算是父辈那一代的关系。
许秋的父亲,许洪文高中在家乡的一所职高就读,会计专业。
当时同一级的学生有很多留在了当地发展,后面还时有联络,他们的子女也因此而彼此熟识,从小便互相认识,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许秋算是这个小圈子中的一个异类,他是唯一一个大学离开本省的,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选择了在省内发展。
有两个没有考上本科,就去了他们父亲所在的那所职高,子承父业,继续学习会计。
当初教许洪文他们那一界的老师,现在已经当上了副校长,小辈们进去后也有个照应,至少拿个把证书没什么问题。
其他的几人都考了省内的本科或是专科,有两个去了省城,还有一个去了省内第二大的城市,最好的一个考上了以省命名的大学,也是除了许秋外唯一的一个一本。
过年的前两天,家中在本地开超市的小富二代武腾飞,组织了一场聚会,邀请的都是小圈子里的人。
武腾飞、许秋还有另外一位胡耀,小时候他们三个人是玩的最好的。
再加上许秋在家呆久了,也有些无聊,便欣然同意。
……
聚餐地点是一家火锅店。
包括许秋,小圈子里的四男两女都到了,其中有三个还额外带了“家属”。
因此加起来就是五男四女,九个人找了个包间,围着一张圆桌坐下。
武腾飞从家里拎了三瓶白酒,42度的核桃老窖,他把酒放在桌上,直接招呼服务员:
“来十斤羊肉切片,蔬菜的话,土豆、藕片、莴苣、香菇、茼蒿、生菜……。”
随后,他看了看桌位上的女生,又说道:“再来一盒椰汁和一瓶雪碧,要大瓶装的。”
许秋瞄了一眼菜单,家乡的物价果然比魔都便宜多了,羊肉三十八一斤,蔬菜十元左右一盘,加起来五百块左右。
这边的火锅店不似川渝火锅,锅是铜锅,锅底是清水白汤,最多加点葱段姜片。
蘸料更是极其有限,常规的只有麻酱一种,至于其他的种类,都是店家自己从超市买的一些蘸料。
主要吃的就是食材的一个原汁原味。
没过多久,火锅烧开。
一盘盘的肉和菜也被服务员相继端了上来,摆满了整张桌子。
在正式开吃之前,武腾飞起身,开了一瓶酒,同辈聚餐,他作为东道主,得给每位男生倒上一杯酒。
这时,坐在许秋旁边的胡耀,他拿起酒杯打量了一番,说道:“这里的杯子应该是二两杯,我们五个人,一瓶酒肯定不够分,再开一瓶吧。”
这也算是家乡习俗,倒白酒的时候,一定要把杯倒满,正常一瓶酒500毫升,可不到一斤。
“好,那你帮我招呼许秋,”武腾飞点点头道:“他大老远的从魔都跑回来,咱哥俩得把他给招待好了。”
听闻许秋是从魔都回来的,有几个“家属”好奇的朝他看了几眼。
“我自己来吧。”许秋忙摆了摆手,刚想起身,却被胡耀一把按回了座位上,对方人高马大的,他反抗不能,于是只得作罢。
胡耀熟练的拧开酒瓶盖,先给许秋倒了满满的一杯,又给自己满上。
武腾飞那边的三人也都倒好了酒,另外的四位女生则分别倒上了饮料。
随后,武腾飞回到座位,起了个头,“感谢大家给我这个面子,参加这次聚会,我们先走一个。”
众人纷纷起身响应,在桌子上方碰了下杯。
许秋喝了一大口,大致下去了四分之一杯的样子,喉咙里瞬间感觉火辣辣的。
相隔一年未见,多少有些生疏,不过,这一杯酒进肚,瞬间把关系拉近了不少。
接下来,众人一边吃饭、喝酒,一边三三两两的交流,主题主要是吃喝玩乐,校园八卦,继承家业,考公务员,还有一些时事。
许秋也不主动高谈阔论,大多数时候都充当一个听众,笑呵呵的听着。
偶尔被问起他的现状,他就挑重点谈了谈,“魔都挺好的”、“之后打算继续在魔都读博”、“有空来魔都玩”这类的。
而后,面对或是羡慕,或是惋惜,或是无感的目光,许秋内心也百感交集。
他不禁在想,将来他选择扎根魔都的话,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也终将渐渐疏远吧。
本科四年,博士五年,加起来九年,一朝离乡,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饭后,武腾飞他们还有活动,说要去KTV一展歌喉。
许秋就婉拒了,今天都是熟人劝酒,他喝了估计快半斤酒,已经有些接近他的极限。
好在酒的度数不高,不过还是有些晕乎乎的。
他便打了个车,直接回家。
……
接下来的日子,又重新回到在家吃饭、睡觉、看三者之间重复的生活。
很快,便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三口,在家里吃年夜饭,看春晚,还有拢旺火,放烟花这些活动。
许秋觉得也许是自己长大了,现在过年都没什么年味了。
他犹记得,小时候的旺火是自家用煤炭、干柴搭成的,而现在,拢旺火都是小区物业负责的,直接用上了蜂窝煤,虽然更加方便、持久,但是总感觉失去了灵魂。
放烟花也是,小时候在乡下,没有太多可玩的东西,过年的时候拿着各种各样的炮,可以玩好久。
比如,二踢脚横着放,或者用铁盆盖住炮仗,然后铁盆会被炸飞的特别高,因为是在乡下,倒是没有多少隐患。
不过,有一次他玩脱了,扔了炮仗在盆里,但自己跑的慢,盆直接弹起来砸在了手上,好在炮仗的威力不大,手疼了几天,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而现在,他看着仓库里的大小花炮,已经没有什么玩的欲望了。
这些炮都是许洪文买回来的,他单位里有几个同事,每逢过年就会做这方面的生意,推销烟花爆竹,他的脸皮薄,加上确实有需求,每年都会从同事手中买两三百块钱的炮。
时间来到午夜十二点。
许秋给亲朋好友,包括课题组里的几个人、魏老师都发送了拜年微信。
内容嘛,是从其他人那边复制过来的,改改名字,就变成自己的了。
不过,他不喜欢群发,每一条都是加上称呼,单独发送的。
许秋想前些年,拜年短信都要提前发,不然等到十二点整点才发,可能线路堵塞,要一点多才能收到。
而现在短信流畅了,人们却都开始使用微信拜年了。
此时,微信群里也出现了不少拜年红包。
许秋随意抢了几个,大多数都提示“手慢了,红包派完了”,偶尔抢到了也是几毛几分的。
他也不在意,红包嘛,主要就是个彩头。
然后他又在几个主要的群里,分别发了几个拜年红包。
……
年后的日子,倒是忙碌了起来。
需要到处串亲戚,以及在家里等着其他人来拜年。
母亲这边的亲戚,大多喜欢玩,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什么的。
父亲这边的亲戚相对混的比较好,吃饭也讲究一些,喝酒也多些。
中途,许秋还收到了魏老师的电话,说“他约稿AFM,但编辑不收,打算重新再约ACSEnergyLetter的编辑”
许秋也不是很意外,他抽空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用ENDNOTE把文献的格式改成ACS得,再次用邮件把文件发送给魏老师。
没有实验做的日子,过的飞快,很快,便到了返校的日子。
相比于课题组规定的时间,推迟了一天,许秋已经提前和魏老师讲过。
他带了些家乡特产,再次踏上了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