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八章 愿被逐出家门
杜英挑了挑眉:
“那就算余之前为小人所蒙蔽,不知道蜀中真相,如今为民请命、诛杀祸民之贼,情理之中。”
顿了一下,杜英笑眯眯的看向张玄之:
“不过呢,整个转变,到底是需要有一个人来充当劝谏者的。劝谏之人赤胆忠心、一心为民,而本都督则是恍然大悟、知错能改,你说,这是不是一出君臣相谐的好戏?”
张玄之打了一个激灵,显然杜英在诱惑自己去成为那个直言劝谏的忠臣,而杜英自己选择知错能改的形象。
一个知错能改、能够听进去属下劝谏的君主,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势必会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
杜英自然也要树立起来这样的形象,哪怕是演戏。
不过对于张玄之来说,这就意味着自己将会以抨击世家的忠志之士身份登场,自此也就彻底和世家势力恩断义绝。
也就意味着吴郡张氏,将会和传统的世家分割开来。
张玄之下意识的想要拒绝,但是看到杜英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他霍然醒悟过来,都督这岂止是想要塑造这样的形象在这里商量剧本?
保不齐还有试探自己的意思!
所以张玄之没有再犹豫,慨然说道:
“都督愿意给属······给臣这个机会,臣定全力以赴,以彰显都督之英明!”
这一声“臣”,坚定地表明了立场。
杜英这才满意的笑了笑,他伸手拍了拍张玄之的肩膀:
“成就的,不只是余,还有你。”
张玄之郑重点头,在方才,他已经盘算清楚了个中利害。
只要能够办好这件事,张玄之就能够真正跻身从龙元戎之列。
就算是被那个顽固不化的老爹逐出家门,也在所不惜!
更何况······在世家,被逐出家门,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不这样操作的话,又怎么能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呢。
杜英扫了一眼张玄之,淡淡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余也期望尔能成为江左士子的表率,以身作则,告诉江左读书人,也告诉那些还在观望或者心思繁多的世家们,关中有自己的坚持,也有自己的包容······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张玄之肃然,连忙应诺。
同时他也听出了杜英的深一层意思,即杜英并不排斥和反对张家继续和吴郡世家保持联系,只不过杜英期望张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一些更积极的作用。
换而言之,杜英想要把张家塑造为投靠关中并且一样在都督府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世家榜样,让世家们意识到,我家子弟只要有几分真才实学,只要真心愿意为都督府服务,那么都督府并不会排斥之。
其实都督府在此之前就已经不止一次表露出过这种态度,但是很显然因为都督府的种种“光辉事迹”,再加上杜英的累累“前科”,这话一向被认为没有什么信服度。
对于张家来说,这的确是一次能够借机重新进入朝堂的好机会,张家的大多数人也不用继续憋屈的赋闲在家,但是这也意味着张家将彻底被绑在杜英的战车上。
如果说以前举家迁徙到了关中却并没有多少人在都督府内任职的张家还只是名义上归顺关中,那么现在杜英所需要的,俨然是张家为其抛头露面、奔走联络,那么张家在事实上也将完全倒向杜英。
张玄之不知道家中的那些长辈们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不过至少对于他本人,也没有什么坏处。
独自奋战,和背后有一个家族的鼎力扶持,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
杜英并不知道张玄之这《哄堂大孝》的想法,看了一眼已经挂在墙上的舆图,指着上面代表周随的标注问道:
“六扇门已经派出足够的人手去接应周随了吧?此路兵马对于整个巴蜀局势的重要,不在我等之下。”
张玄之也回过神来:
“都督放心,属下已经和六扇门的于统领多次商议,并且六扇门和军中斥候已提前会合,可确保万无一失。”
六扇门是殷举在杜英的授意下组建的,而后来两淮之战,殷举被四处抓捕丁壮的鲜卑军队卷走,索性将错就错,带着人在青州安心潜伏下来,甚至因为“粗通笔墨”,还被一个鲜卑将领当成颇为信任的幕僚。
青州鱼龙混杂、各方势力攻讦不休,正是需要得力人手及时传递情报的地方,所以杜英认可了殷举的选择,并且把六扇门的事宜短暂的交给疏雨,返回长安后正式移交给了于谈。
于谈是殷存的女婿,一直以来负责长安守备之职,既属于杜英的绝对亲信,而且六扇门的指挥权从殷举转移到于谈,其实还是在杜家家臣体系内的转移,这样也不会伤害到家臣们的利益。
杜家家臣们,无论从任何角度考量,都是杜英最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一群人。
“巴蜀六扇门都提高戒备吧,让于谈晚上来见我。”杜英吩咐道。
六扇门的存在,并不是什么秘密,不只是对于巴蜀来说,对于天下也是如此。
盖因在之前关中王师的几次征伐之中,六扇门都有不俗的表现,因此在关中这边加大对六扇门的投入同时,敌人们自然而然的也开始提高警惕。
为此,六扇门应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隐蔽,也成为了亟待攻克的难题,至少在目前,六扇门也只能采取少亮相的方式,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同时,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意味着六扇门将会有更多的底气招徕本地人。
一群带着关中口音的人晃来晃去,本来就是六扇门最大的破绽,而本地人为六扇门所用,就能极大地降低信息传递的风险。
在之前的河北,六扇门也曾经发展和拉拢本地流民,效果还是不错的,并且这些经验全部都被应用到了后来江左六扇门的建设之中,这也是江左六扇门能够在朝廷和江左世家粗暴的驱逐关中报刊等等势力的时候掀起来民变的底气。.
但是那时候,本地的百姓,大多数实际上都属于被煽动和利用的,真正把本地人吸纳进来、从事六扇门计划的管理和规划,基本是没有的。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