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拆散了
又叫徐恒睿和徐立雯或徐明霓陪着一起走,倒不是怕路上不安全,京城治安非常好,只是大晚上的,担心小云海不适应身边突然少了这么多人,看到外头黑暗会害怕。
沈誉告诉姥姥不用送,没事的,家里今晚有客,回去还得安排。
夫妻俩抱着孩子上车,挥挥手走了。
路上,小云海拿着个玩具,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自己玩,沈誉就开始给孟桃讲“好人叔叔”林达江的故事。
沈誉对这位好人叔叔印象很深刻,毕竟他被人为走丢时还非常幼弱,无助又可怜,是好人叔叔把他带回家等于救了他,不过从小也没见过几次面,好人叔叔的故事是长大后听父亲讲述的,父亲对林达江真的是感激涕零,一辈子感恩戴德。
当初林达江在火车上并不敢确定那个小小男孩会是沈誉,主要沈誉是沈和平的宝贝疙瘩,平时恨不能含在嘴里捧在手上,沈和平就是把自己忘了,都不会扔下儿子一个人,怎么可能让儿子出现在跨省火车上,跟个流浪儿似的。
林达江看了好一会儿,小男孩也看着他,最后还走到他面前,林达江试探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认识我吗?”
他知道老友家的沈誉两岁多都不开口说话。
小男孩却吐字清楚地告诉他:“我叫沈誉,我爸爸是沈和平,你是林叔叔。”
林达江嘴巴能塞下个鸭蛋,他也不管正在出差,直接把沈誉抱了回来,等于救了父子俩的命——沈和平当时已经快疯了。
沈誉失踪惊动姥爷和姥姥,他们赶来责怪沈和平,并把沈誉抱走了,此后沈誉都在京城生活长大,上中学后假期来找父亲,有两次遇到林达江,再后来就没见着了。
沈和平告诉沈誉,林达江生活很不如意,简直一团糟,他被父母强迫娶了新寡的弟媳妇,因为弟媳妇为林家生了个大胖孙子,肚子里还怀有一个,他弟弟遭遇山洪去世,弟媳妇扬言带儿子回娘家另嫁。
林家老两口不答应,舍不得大孙子呀,弟媳妇就说那让大伯哥娶她,然后带她出来当家属,她不想呆在农村了,要和大伯哥在一起,共同抚养两个孩子。
林达江开始是坚决不肯的,他有对象,感情非常好,都准备要结婚了。
但是那位弟媳妇十分泼悍,林父林母为了孙子也支持她,对林达江以死相逼,对象受到伤害,绝望之下另嫁别人,林达江伤心消沉,最后顺从父母娶了弟媳妇,抚养侄子。
但他没脸继续呆在原单位,报名支援山区,拖家带口往贫瘠荒凉的西南边去了。
沈和平宝贝儿子失踪,查明是自己找的协议后妻干的,那个毒妇直接送进了监狱,这也算个丑闻了。
儿子被岳父母抱走,沈和平思念徐佳,本就空了一半的心又缺一角,无着无落,痛苦难平,他也不愿意呆在原单位了,跟随林达江,报名支援边远山区。
只是不到两年,他就被岳父从山沟沟里提拎出来,进了钢厂。
那时也要给林达江调动工作的,但林达江不知出于什么想法,一口回绝了,就愿意呆在那个山沟沟里,还不要沈和平去看他,他自己却时不常地,千里迢迢跑来看沈和平。
沈和平说其实并不是来看他,而是惦记着那位嫁给了别人的对象。
林达江生活憋屈无味,对象也不幸福,林达江无比愧疚,每次沈和平想要帮他摆脱困境,他总是推托,却请求沈和平,把机会让给对象一家,只要她能好过些,他内心就感到轻松。
沈和平按照林达江的要求,帮过对象很多次,还不能让对象察觉。
林达江始终放弃调到大地方的机会,一直甘愿呆在西南某小城,沈和平无数次表示要把他们一家弄到钢厂,离近点方便照顾,但林达江就是不答应。
抚养的两个侄子一年年长大,到二十多岁依次就业、结婚,沈和平利用人脉都给予了帮助。
林达江和他弟媳妇结婚多年才生有一女孩,几年后又生了个女孩。
等于说林达江有了两个亲生闺女,但他就是不告诉沈和平,哪怕见面了也只字不提,沈和平还是通过其他朋友知道的,写信或电话里问他,才不大情愿地承认了。
沈和平就给寄去一些奶粉糖果营养品、小姑娘喜欢的衣裳裙子布娃娃之类,林达江埋怨沈和平乱花钱,叫他不要再寄了,山沟沟里用不着这些。
沈和平可不听他的,继续寄,谁知被退了回来:查无此人。沈和平打电话过去一问才知道,林达江竟然调离了那个厂子。
后来沈和平费了些劲又再联系上林达江,他去了更偏远的地方,还请求沈和平,除非是他主动联系,否则不要找他,也不要给他行方便、寄任何东西,那完全就是好心帮倒忙,只会给他招惹更多的烦恼,让他更难过!
沈和平听了,长叹一声,为老伙计悲哀难过,但又无可奈何,他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是一言难尽,岂能不理解老伙计的心境?此后就真的不再去“招惹”他了。
后来林达江又调动过几次工作,两人彻底失联,约莫七、八年没有他的消息。
故事就到这里,孟桃免不得为“好人叔叔”唏嘘一番,问道:“他那位对象住在哪儿?爸爸经常帮忙的,我们认识吗?”
沈誉好笑:“你这关注点是不是偏了?”
“偏也没关系,我就想知道。”
“那你可要失望了,我不认识。”
“你竟然不关心救命恩人的对象?”
“她和林叔叔被拆散了,已各自成家,爸爸帮她还要偷偷摸摸的,唯恐打扰,我去关心什么?也没那么大好奇心。”
“也对哦。那么正经问题来了:今晚到我们家的客人,是林叔叔的谁?”
“不清楚,回家了才知道,电话里不好多说,爸就告诉我是林叔叔家人和亲戚,六个人。”
“这么多啊?”孟桃惊讶,这人数在生产队算一小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