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上山砍柴
另外还买有一个小风炉子、几个碗碟、一个洗菜刷碗的陶盆、一斤粗盐,凭油票买到两斤菜籽油,装进空间了。
切菜砧板、筷子勺子锅铲,菜篮子、背篓什么的,村里有木匠和篾匠,这些容易办到。
当初王水凤让孟桃花搬去田家时,把日常用的锅碗瓢盆也都拿走了,现在知青们用的厨房用具并不是孟家的,幸好周世安和包顺风以孟老爷子尸骨未寒为由,拦着不让动家具,不然也要被王水凤搬走一空。
脸盆水桶暖壶之类,在省城买好了,从空间拿出来就行,今天去一趟公社,孟桃谢绝周翠玲陪同,也是为了方便行事。
拖拉机到大队部仓库前停下,拖拉机手忙着扛化肥去放好,孟桃顺势找仓库保管员借扁担和两个大箩筐,把所有东西都装上,挑着回家了。
眼看快到中午收工时间,孟桃也不忙着归置东西,全部都锁进房间,换了套旧衣裳,先去归还扁担和箩筐,然后趁着包顺风大队长没回来,拿着把柴刀上了村后头的大青山。
要是被包顺风看见她,肯定又得喊她跟生产队上工去,那可不行,她的事情还没做完呢。
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孟桃并不觉得累,依然腿脚有力,精神十足,此时深深体会到空间对身体的好处,前世她都没有这样的体力,而以前的孟桃花虽然干惯农活,爬山下地没问题,但她前些天受过伤,被田香兰敲那一下都脑震荡了,没有空间的话绝对恢复不得这么快。
孟桃上山是为了砍竹子,她昨夜进空间,看到那些瓜豆秧都爬上石台了,得搭好架子,要不然,才十来平米的石台都不能落脚了。
在省城收的那些古董桌椅,老是堆放在空间里也不是办法,太占地方,可又不能放出来,都是古董级别老物件,放出来必遭劫难,只好先这么堆放着吧,还要放几年呢,也是愁人得很。
找到一片青翠竹林,孟桃砍了三十多根儿臂粗的长直竹子,剃去枝叶,也不管它长长短短的,一股脑全收入空间,等晚上再进去搭架子。
砍了竹子,就该去砍柴了,都上了山,总得挑担柴回去,烧水做饭可是需要柴火的。
孟桃在山林里捡拾了一堆干柴枝,用藤条捆成两捆,这些挑回去晚上就可以烧用了,然后又去杂草丛中砍杂木生柴,干柴枝是从大树上自然掉落,比较细脆,生柴粗壮坚韧,晾干之后耐烧,孟桃能懂这些,也是从孟桃花留下的记忆里得知。
砍柴也会上瘾,特别是遇上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好柴火,简直不想停下来,偶尔还会碰到野生柠檬树,满树的柠檬果,有的果皮还是青的,有的已经呈金黄色,光闻闻气味就香得很,孟桃摘了不少放进空间,开水里加一片柠檬好喝得很,还可以做腌渍柠檬,糖渍盐渍都行,有鸭子的话,还可以煮个柠檬鸭吃吃……孟桃越想越馋,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抬头看看天空,阴天没太阳,也瞧不出什么时候,应该要吃午饭了吧,忙从空间拿出一盒饼干嚼吃,这是沈誉不知从哪里买的进口饼干,对于尝过不少西点的孟桃来说,味道还行吧,渴了就剥个新鲜柠檬,有点酸,她能吃得下,午饭就这么对付了。
饼干毕竟是零食,感觉肚子有点饱了,就不吃了,继续砍柴,孟桃决定要把这成片的柴火全部砍完,然后分捆好,收进空间带回家。
以后她每次上山砍柴,挑一担,柴垛里就自动增加两担,别人不知道她的秘密,只会觉得她真是个勤劳又能干的姑娘。
不知砍了多久,孟桃抬头再看看前面,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山上的柴火她是不可能砍得完的。
于是果断收刀,开始扯藤条捆绑,又忙乎了小半天,竟绑扎成六十多捆柴,空间里还有其它东西,更怕压坏了那几口古董瓷缸,装不下这么多,只好装一半,另一半码成堆留在山上,等以后得空再上来搬运。
砍了根较粗壮的木柴做扁担,挑起两捆干柴下山。
到家看见知青们已经回来做晚饭吃,一问戴手表的钱亮,才知六点钟了。
知青们一起开伙,轮流煮饭,今天轮到钱亮和钱小云,钱亮坐在院子里洗青菜和小葱,钱小云在厨房忙活,听见孟桃回来了,钱小云跑出来问她要不要一起吃饭,这次孟桃没拒绝,点头答应了,现在她有粮食,添点粮搭伙就可以的。
把柴火卸在厨房另一面墙角,她要在这里垒柴垛,今天只有两捆,慢慢地会增多,哪天再割几捆草盖在上边就行,柴房里放着知青们的柴禾和农具,她不打算进去挤,要是被他们发现她的柴禾长时间只增不减,怕会引起怀疑。
回房间舀了半碗米,又拎了油壶到厨房,跟钱小云说这是新买的菜籽油,可以多倒些炒菜,钱小云摆手:“不用不用,我们住在你家里,你是房东,一起吃顿饭没关系的。”
孟桃笑着说:“是没关系,以后还要经常一起吃呢,快把米洗洗下锅煮吧,要不等会该半生半熟了。”
说完转身环顾厨房,大灶还在,上边架个大铁锅应该是大队部给的,知青们专门用来烧开水和热水,两眼小灶,一边煮饭一边炒菜,另一面墙靠着个笨重的大碗柜,有一人高,分三层,上层是推拉门,中下层合着双开门,孟老爷子请木匠做的,用的好木头,这么多年都不会返潮发霉。
孟桃踮起脚翻看一下碗柜上层,对钱小云说:“你们八个人用两层也够放东西了,以后我就用这上层吧。”
钱小云点着头:“那你要买个锁自己锁起来,我们也锁的,因为平时去上工,院门就这么掩着,谁进来也不知道。而且以前那个田香兰也住这,她家那些小孩最爱到处乱钻乱翻的,我们丢过好几次东西,不得不小心起来。”
“好的,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