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全部签约
“第三点!”
众人再次安静了下来。
“这第三点便是,凡是与我们签订契约者,便可得我手中的钢笔一支作为回报,你们可以用其来书写,抄书,在一年内,凡是损坏者,直接换新!一年之后,可再奖励一支!”
当他拿出钢笔时,所有人都定在那里了。
大家惊呆了。
这些钢笔的品质相比于孔颖达的那一支来说,质量较差一些。
但是耐用性也是不差。
昨天,他一口气买了一百支,花了800积分,现在积分又变为397分了。
不过他并不着急,无非就是从李世民那里再取得一些积分罢了。
现在的他,也是轻车熟路,随便可得。
只要他的积分不低于100,那基本是没啥事。
这100积分是为了防止李世民摊牌用的,一旦摊牌,他可以时光倒流。
“孔大学士,那是什么东西?我看到你似乎也有一支。”
杜如晦这么说道。
他看到了孔颖达手中的钢笔。孔颖达见避不开,只好说:
“是,昨天叶平赠老夫一支钢笔,其神奇作用非凡!”
他这么说道。
边上还有人说:“是,我们也看过这笔,原来可以不沾墨水,就能书写,这是我们看过的第一神奇的笔了。”
“昨天我也看过孔大学士的演示,那字体如钢一般硬朗,让人欲罢不能!”
姓孔的看来没少表现了,这家伙和李世民一样就是爱表现。
“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书写习惯的东西。”
“是!如此好物,天下之间,不可多得也!”
“如能得到一支钢笔,那自然是最好的。”
叶平本想装逼的,不想昨天孔颖达也已经装了,这小老头可爱表现了。
也怪不得他教李承乾的时候,动不动就和李世民告状。
原来他还有这种嗜好。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叶平也不再说什么介绍之类的话了。省了他不少的时间。
他之所以拿出这笔来,也是有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圈子里都有钢笔,而你们这十几人却是没有,说出去,怕是会让人笑话的。
而这种笑话,是完全被人鄙视的。
谁也不想站在被鄙视的位置。
“好,大家都明白这笔的意义所在,我也不再多说的,你们是否愿意加入我们?”
他再次询问道。
而当下,有人便问:“契约时间多久?”
先是了解契约几何,再来定论。
“一年为限!一年之后,可以选择续约,也可直接离开,决不挽留。这里契约的内容。”
叶平如变魔术一般,手中出现了一百张所谓的契约纸。
“每人一张,如果同意的话,直接签下名字,按下手印,今天便可开始抄书,至于钱,每一个月结一次!如果现在你们急用钱的话,我可以提前预支你们一个月的钱。”
叶平做起事来,是条理分明,让人感觉到十分清楚。人们能想到的,他全说了。
接着薛仁贵便将纸张一张张分发下去。
那些人便开始看了起来,所谓契约也是十分简单的一个点。
除了抄书每天数量的限制之外,这些是必须完成的,其他没有限制。
还有一点就是东西不能带出这里,钢笔除外。
关于这一百人的加入。
叶平算过,如果以人们的精力来说,一小时可写四页书,一天工作十小时,一天便可以四十页纸。而一百人的话,一天可抄四千页。
一天的量,到第二天可以去印刷生产。如此循序渐进,每天都有新的书籍产生。
有人一定有些疑问,这一天四千页,那不是可以将所有书都抄完了?
当然不是,蜡纸印刷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每一张纸张最多一百印,用他改良过的,也只有五百印最多。
再多的话,可能会坏掉,从而变成模糊不已。质量就不能保证了。
因为这个特性,所有叶平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替他抄书。每天都要新的腊纸。
拿论语来说,一共有329页。基本上一天可抄十三本论语。按最大印量来算,一天这些抄的书可印13*500=6500本!
十五天,随便破十万本。
论语算多的,其他的书较少的,一天甚至可以印上几万本。这么看来,十五天之后,似乎可以到达一个巨大的数量。
这些成本,叶平都有算在其中,总的算来是不亏,还有大赚头。
“我签!我签!”
人们疯狂的呼喊着,他们要签上契约,说什么也要签,不管是为了什么,都要签。
为钱也好,为笔也行。
为了以后的读书人也罢。
有人开始,就有人跟着,这个时候,总归是不能落后。
“仁贵、苏烈你们二人来协助一下,并且登记一下他们的信息!”
二人应是,便去帮忙,再之后,杜如晦走到叶平身边。
有些扭捏。
“杜没尚书,你这是干什么?”
“叶掌柜的,不知道,你那笔是否可卖?”
说白了就是要叶平的钢笔。
关于杜如晦此人,叶平也是想交好的。
既然他想要,那就送他一支,反正才8积分。
“杜尚书想要,那我给你一支便是,不必说卖与不卖,那多不好听啊!”
杜如晦喜出望外。
而叶平则像是变戏法一样,从怀中取出了一支钢笔。
他递给了杜如晦。
这杜如晦一接过笔,整个人快要跳起来了。
那种喜悦感油然而升。
还不忘感谢于叶平。
只不过他的笔与孔颖达的不大一样,感觉孔颖达的更加精致,而他的却比较简陋。
不过,有就好了,他也没有多想什么。
“如此我还有事,先行一步,往后有需要直接差人来寻!”
杜如晦得了笔便离开了。
“杜尚书,不要忘了昨天的事!”
叶平又是提醒了一下。
杜如晦怎么敢忘记叶平交代的事。
“必然不会忘!”
接着杜如晦便往太极宫而去。
至于孔颖达也是呆了一会儿时间后,最后才离开。
那一百人则是留下来抄书,因为时间很紧了,再不抓紧,那生产压力可能很大。
而当杜如晦回到太极宫时,李世民正与长孙无忌二人在商议着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