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露天电影

  皖南山区一到晚上就陷入黑幕之中,偶尔有点点亮光透出,不用说就是军工厂所在地。
  八零一一厂区通了电,晚上电灯亮起,在山中就是夜空之中的光标。惹得附近还在用煤油灯和点蜡烛的村民们羡慕不已,私下都说这帮沪江佬过得真是神仙生活,白天有肉吃,晚上有电用。
  每天晚上九点钟,周逸看着自家电灯连续突闪突暗三次,就知道是厂里控制室在通知大家,还有3分钟生活区就要断电休息了。不用父母提醒,他会乖乖爬到自己的隔间小床上面准备睡觉。
  工厂肯定需要用到电力,不然机器动不了,像八零一一厂的恒温车间没有了空调运转,那么生产就无法进行。
  在皖南小三线第一批建设工程之中,除了开山修路之外,就是兴建发电厂了。为了给81个企事业单位输送电力,沪江市在皖南山区包建了了3个电厂,使用燃煤发电。
  华阳县境内就坐落着320电厂,设计拥有2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但至今为止只有1台发电机组发电联网,而另一台还在施工建设之中。
  为何要晚上9点钟生活区断电呢?
  就是因为电力供应依旧不足,估计第2台发电机组投入使用后,可以缓解电力不足的问题。
  而生产区则优先保证电力供应,属于24小时不间断的范围。
  人不是机器,除了上班工作之外,还需要休闲娱乐活动调节身心健康。
  连像八零一一厂的职工,下了班后常会感觉无聊,毕竟在沪江大城市见过花花世界,山区跟其一对比就是文化沙漠。
  因此,厂里需要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来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遍布全厂的大喇叭广播算是主要娱乐方式之一,除了播报新闻、职工来信还有戏曲音乐。
  至于另一个广受职工们欢迎的娱乐方式,就是放电影。
  电影不光受职工欢迎,也是附近十里八乡村民们的盛大节日。
  1971年,沪江市在小三线基地配备了一个4人编制的电影放映组,在81个企事业单位之中轮流放映,当时引发了巨大轰动。可算下来每个厂一年只能分配到2场电影,实在是不能满足职工们的娱乐需求。
  群众呼声强烈,后方基地决定以5大公司为单位,培训兼职电影放映员,组建5支放映队,每周定期到旗下各基层工厂轮流放映电影。而电影来源,则由基地统一从沪江市调配过来。也就是说,沪江大城市上映的影片,大约一个月后就能出现在皖南山区军工厂的大屏幕上。
  不过近些年国内电影厂因外部干扰未能开拍新电影,所以胶片拷贝都是老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这几部电影,说句不好听的话,职工们都看过好几遍了。
  但就算电影台词都熟络到可以背下来,大家依旧非常期待并喜欢看。
  连小三线职工都如此,那么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更是渴求,甚至热情更加高涨。
  农村晚上没有电,自然也就没有娱乐生活,于是前来军工厂看电影,就成为大家的盛大节日。
  刚开始两次放电影,八零一一厂都是在大食堂内放映,后来为了搞好地方关系将场地移到了操场之上变成了露天电影。
  工厂打开大门迎接村民的到来,但生产区的门禁依旧紧闭不允许他们进入并有警卫把守。
  当晚,黑压压的人群直接朝八零一一厂涌过来,附近的村民们拖家带口都为了一饱眼福看看电影这个新鲜玩意。
  操场上挤满了人,就连围墙、大树上都坐满了群众,甚至在大屏幕对面的山头上都站满了村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能看到屏幕的地方,就有前来赶场村民的身影。特别神奇的是,就算是看不到大屏幕,可以听到声音能参与到赶场露天电影的事件中来,就足以让他们满足并津津乐道一个月。
  最远的观众赶了6公里的山路过来,散场看完电影后又打着手电筒摸黑翻山越岭走6公里路回家,光是单程就需要2个小时。
  工厂四周山峦起伏,黑黝黝的夜空之中繁星点点,微风吹过耳边传来溪水以及虫鸣声,小三线职工和附近村民们混杂在一起,共同观看露天电影,构成了山区之中的和谐画卷。
  当下,彼此间一样的精神文化追求,将城里人和农村人,文化人和文盲的间隔淡化,大家都是共同热爱电影的普通观众。看着电影所展现的情节,大家情不自禁为主人公的命运,共同哈哈大笑又同时潸然泪下,展现了军民鱼水情。
  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到军工厂看电影已经成为附近村民们固定的娱乐盛典,大家都将其视为生活之中的头等大事来抓。
  因此,当八零一一厂为了缓解职工意外死亡事件带来的紧张情绪,提前三天预告要在周六晚上放映电影,村民们很快通过口口相传得知了消息,不少人兴奋地连续两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周六上午,放映队的人刚将两根杆子竖起,拉开白幕布,做着前期准备工作。
  周逸就从家里搬着板凳来到操场,早早地占好五个正中最佳观赏位置。除了自己一家三口之外,他还替小干爹叶启南预留了两个位置。这也是八零一一厂职工和家属的特权,好位置都由他们把持,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
  每次叶启南到八零一一厂来,都会给周逸带点零食,因此两人关系非常不错。
  当父亲周建国嘱咐要替小干爹占座后,周逸当然立马执行。
  “小干爹不是一个人吗?为何要占两个位。”
  年纪虽小,但周逸还是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
  “哈,你干爹新谈了一个朋友,这次特意打电话到厂里找我让安排位置,就为了在人家姑娘面前好好表现。”
  当后方瑞金医院建设耗费一年时间完工后,叶启南正式转正为技术员,并在基地后勤办所属的基建科工作,继续参与小三线的其他工程建设。
  72、73连续两年,皖南小三线基地分配来2000多名毕业生,其中超过九成都是中专技校生,而且男女比例悬殊。
  “唉,本来还想着先立业再成家。但局势不等人,你看看又分配来那么多单身男职工,原本就僧多粥少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
  再不下手的话,估计以后娶媳妇都成难题了。”
  按理说,以叶启南的甜嘴巴和机灵劲,要找个女朋友应该是很容易。但他自跟远在边疆的发小沈荣飞通信后,就一心扑在事业上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了科室骨干。
  一晃3年过去,他年纪也27岁有余,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
  在工地上基本跟男同胞打交道,要找个异性很难。
  不过若是真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难不倒叶启南。
  为何单身男职工偶尔小病的话厂里医务室都能解决,却都要急匆匆往后方瑞金医院跑呢?
  就因为那里有许多年轻的女护士存在。
  她们一身整洁的白大褂,加上口罩带来的朦胧美,让许多单身汉浮想联翩,就算只聊天说上两句,那也是美滋滋的一件事。
  叶启南曾参与过后方瑞金医院的建设,因此跟医护人员们比较熟。他特意跑去院区溜达一圈,就相中了刚毕业被分配到此地的一名年轻女护士。
  在两三次“偶遇”后,叶启南就跟新来的女护士李红霞熟悉起来,并且经常找对方聊天说话。
  李红霞个子不高,但圆圆的脸蛋加上小酒窝,看上去很是可爱。说话也轻声轻语,待人很温柔,一看就是贤妻良母型的女子。
  当然她也不缺乏追求者,要知道小三线基地之中单身汉众多,可叶启南硬是棋高一筹,抢先站稳了脚跟。
  “追女朋友,就得跟打仗一样。
  一是不怕死,二是不要脸,三是军饷弹药得跟上。三者一结合,百战百胜。”
  感情上算是菜鸟的叶启南,得意洋洋在电话中向早已经结婚生子的发小周建国卖弄。
  “你可想好了,不要病急乱投医,免得玩弄人家感情。”
  周建国倒是有着另外的担心。
  他喜欢凡事讲究顺其自然,而叶启南则不同一旦定下目标就会千方百计要创造条件达成。对待同一件事处理上,两人可是泾渭分明。
  “放心吧,虽然一开始我对她感觉不大,但慢慢相处后发现红霞是一个挺不错的姑娘。”
  小三线作为一个沪江管理飞地,也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自然会进化为熟人社会。
  若是两个人谈恋爱的话,很快就会所有人都知晓。因此,一旦分手的话,带来舆论的压力可是极大。
  正因为如此,在小三线职工之中,若是光明正大谈朋友的话,基本都是奔着结婚而去,分手的话是极少数。
  周六下班时间,叶启南就骑车载着李红霞来到八零一一厂准备看电影。
  周建国一直以来都是从叶启南口中得知他刚交往了一个月的女性朋友,今天见到真人觉得对方长得不是一眼惊艳但却挺可爱耐看的类型。
  “姐姐好。”
  周逸率先主动朝对方问好。
  “真乖,这就是你口中的干儿子,看上去好聪明。”
  递来一颗大白兔奶糖以示奖励,李红霞摸了摸周逸的脑勺笑眯眯道。
  见到年轻女性一律喊姐姐,这是母亲俞美诗教导的方法,周逸使用起来真是受益良多。
  没想到接下来在周逸和李红霞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却将当晚的电影放映活动搞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