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样车制造完成!

  在场所有的企业代表们都被惊住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参加一个新合作伙伴的实验,竟然会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
  他们一时之间都感觉消化不了,脑子里只想着无限太阳能动力的逻辑。
  “环绕太阳的卫星,把光能间隔一亿多公里,传到地球上?”
  “这种强烈的光能,被能源接收器转化为电能,在供给给汽车运作,但是如此尖端的科技,竟然第一时间用在了民用汽车领域?”
  当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企业代表们都感觉有些接受不了,因为正常的逻辑,类似的科技首先肯定用在军-事、太空探索等领域,真正成熟满足尖端需求后,才会慢慢普及到民用领域。
  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却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国内已经有了Z波卫星,根本不需要类似尖端技术,来满足军-事或其他相关领域的科技需求。
  另外,国内也是一心放在经济发展领域。
  军-事科技再先进,也必须要经济来支持,而经济上来说,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国内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这种差距是必须正视的。
  所以就必须要支持更多的企业发展起来,弯道超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民用汽车领域一直被国外把持,好的汽车品牌几乎都是国外的,大部分汽车相关的高端专利,也都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
  如果是单独从燃油车领域去竞争,国内可以说还没有起步,就已经没希望赶上了。
  新能源就是个不错的机会,但哪怕是电池领域的技术,国内的企业也很难赶超国际顶尖水平,能做到的最多是努力追上,努力去掌握更多的技术、专利,努力去成为国际顶尖企业。
  现在奕星所做的就是,直接成为汽车行业,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只要无限能源汽车,能真正进入到市场中,可以说,其他的汽车企业,都可以用‘毫无还手之力’来形容。
  这才是真正的弯道超车,在新的领域进行比拼,对手连站在舞台上的资格都没有。
  以此,就可以促进国内企业,在汽车领域的权威,自然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利益。
  当类似的企业越来越多,各个领域都能站在金字塔顶端,国内的经济就完全不是问题,平均到每个人的收入,都可以很轻松的赶超世界。
  经济,才是核心。
  这也是奕星申请使用各种顶尖技术,直接被放行的原因之一。
  企业代表们终于消化了‘太阳能无限动力’的概念,他们感慨果然是‘无限动力’,赵院士出手果然就是不一样啊。
  地球上的太阳能,确实做不到无限动力,但太阳周边的太阳能绝对可以做到。
  这种最新型技术制造出来的太阳能汽车,甚至连‘加油’的环节都省去了,绝对要比燃油汽车更加方便,同时还是最完美的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
  唯一大概就是会制造热量,但和传统汽车制造温室气体相比,传递的热量可以说是九牛一毛。
  相对于汽车领域制造的温室效应来说,太阳能无限动力都可以当成是太阳某一天,活动稍稍剧烈了一点点点点点,地球也就多吸收了一点点点点——
  这个‘一点点点点点’,是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他们不知道环太阳聚能卫星,究竟能传送光能的功率是多少,但做个比喻差不多就很清晰了。
  比如,核-弹爆炸。
  最底档次核-弹爆炸所制造的热量,大概能顶的上聚能卫星连续传递几个月、一年的热量了吧?
  那相当于世界汽车领域,每一年制造的温室效应,依旧是九牛一毛而已,正因为如此,国际才公认要逐渐禁止传统燃油车生产、制造。
  当这样的汽车正式投入到市场中,国际上龙头的车企们,大概都快要倒闭了吧?
  诸多企业代表们心里都默默为传统车企的未来哀叹一声。
  然后,他们就变得精神奕奕。
  长远汽车派来的代表秦华昌,马上抓住了重点问道,“赵院士,你们奕星是否会考虑,对外售卖这种光能接收转化器?”
  在场众人顿时期待起来。
  如果奕星无限动力公司会售卖光能接收转化装置,他们岂不是也能很轻松的进入汽车市场?
  这可是国际性的超级大市场,拥有了无限动力的核心,他们就可以制造相关的汽车。
  任何的行业先入场,占据的优势就太大了。
  赵奕的回答让他们稍稍失望,“暂时没有考虑过”,他想了一下,实话实说道,“因为我们只发射了一座聚能卫星,所能传输的光能是有限的,就连我们也无法大批量的制造无限动力汽车。”
  果然如此!
  这个回答让人有些遗憾,但企业代表们还是非常的兴奋,因为有了第一座聚能卫星,就肯定发射第二座。
  现在成为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合作伙伴,就等于取得了先机,未来就有很多合作的可能。
  测试结束。
  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顺利,结果甚至有些出乎意料,光能接收器转化的电能,比预计的还要高出一些。
  这次测试的过程中,赵奕就是计划好要公开消息,一则是核心技术不再需要保密,因为聚能卫星早已经升空,能源接收转化测试,也取得了预想中的成功。
  接下来就是等待其他部件制造,就可以组装第一台样车了。
  如果样车都已经准备进入测试环节,消息是想保密也保密不了的,提前公开出去,也是对合作企业的坦诚,同时让他们看到,奕星无限动力汽车拥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当合作伙伴都认为,公司拥有无限光明的前景时,他们就会努力抓住合作的机会,尽量保证供应的材料、部件,不出现一点点问题,来争取能进行下一次合作。
  这就直接关系到,第一批无限动力汽车的质量。
  所有企业代表们都离开了,但离开的路途中,他们还都感觉身在梦幻,包括鼎信国际、隆威重工的CEO也一样,他们知道‘无限动力’的关键,就在于制造出来的样品装置,但完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传统’的太阳能汽车?
  可笑!
  这是比传统燃油动力还要厉害百倍,科技水平高出几个世纪,推出以后肯定会震惊世界的汽车!
  这是真正的无限太阳能汽车!真正无限动力汽车!
  可以想象,无限动力汽车推出以后,肯定会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汽车售卖根本不是问题。
  不过说要抢占汽车市场份额,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第一批无限动力汽车,售价肯定会非常的昂贵。
  首先,就是高昂的成本。
  他们都是无限动力汽车配件供应链的公司,有的还负责一部分组装,能差不多了解制造成本。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成本非常高昂,材料采购、制造、装配,再加上缴纳的税-收,大概就在七万到九万人民币之间。
  因为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要求比较高,其他部分的材料、制造、装配成本,肯定在十万人民币以上。
  所以汽车出场的成本,肯定不低于二十万人民币。
  其他部分最昂贵的是蓄能电池和高功率电动机,两者加在一起,就占据其他成本的一半儿。
  如果再考虑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软设施,比如控制系统软件、汽车内外设计等成本,保守估计成本也能达到三十万人民币。
  这还没有算上研发成本,以及升空的卫星成本。
  所以,无限动力汽车的售价,肯定会非常的昂贵,而高昂售价且制造数量有限的汽车,根本是无法占据市场份额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早就对汽车售价有过评估,最低售价也不低于一百五十万人民币。
  因为第一批只打算生产一万台,全部售卖,去除掉缴纳税收、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等等,能回笼超过一百亿人民币资金。
  这就是回本。
  如果想要实现大规模的盈利,就要考虑制造第二批汽车。
  第一批汽车是用来打开市场、打响无限动力汽车名头,并实现研发、制造成本回收的。
  汽车售卖以后,还要考虑到后续保养、维修等问题,需要很多的人工来参与,国内主要城市都要投资建一个专门的技术中心,就需要一系列的投入。
  无限动力汽车销售以后,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
  能源,也是后续收入的一部分。
  无限动力汽车确实能够一直行驶,但行驶肯定也是要花钱的,而关键就在于光能接收转化器中的空间光能传输设备。
  这台设备布置是接收光能,也添加了监测记录系统,可以把接收到的光能数据,记录到电子系统中。
  电子系统,是无限动力汽车软设施的关键。
  当提出无限动力汽车的概念时,赵奕就交代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研发,他还亲自参与其中,做出了电子系统的整体构架。
  作为一家上游的科技研发企业,汽车部件采购、制造都可以交给下游的供应链公司,但软设施一定要掌握在手中,他们所研发的电子系统,不仅仅能够记录接收光能、转化电能的数据,还需要保证随时锁定每一台汽车的位置、及时状态等,另外,还可以应用主控制端的权限,对每一台汽车进行及时的控制。
  这并不是要窥探用户的隐私,而是保证汽车的技术安全,依靠权限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并提供后续的一系列服务。
  当然,留出‘软设施’服务端口,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就像是有些手机,拥有封闭的系统一样,拥有了完善的车载服务系统,就可以依靠服务端口,为汽车提供一系列的软服务。
  比如,最直接的音乐服务。
  这些都可以是收费的,也可以变成不收费的,不管后续怎么做,留出端口肯定是正确的。
  现在定下的只有能耗收入,无限动力公司对能耗收入计划,汽车每公里支付在0.1到0.2人民币之间。
  这个能耗成本略高于电动汽车,远远低于燃油汽车。
  但实际上,能源传输相关的收入,暂时也只是个名头而已,因为第一批无限动力汽车,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万辆汽车,平均每一辆汽车行驶一万公里,能源传输相关的收入,也不过只有一千万人民币左右,是汽车销售收入的添头而已。
  ——
  在完成了光能接收转化器测试后,合作厂商们的动力高昂,他们对和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合作,态度都变成了‘哪怕是亏本,也必须要保证质量’。
  这个无限动力汽车技术入场的机会,可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赵奕邀请合作企业,来参加光能接收转化器的测试,目的也正是希望他们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
  一个月后。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控制室,收到了航天局的消息,知道聚能卫星已经划入既定轨道。
  同时,聚能卫星正在慢慢的展开圆翼。
  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在完成了圆翼展开以后,聚能卫星就会快速转化太阳能,拥有超过一千千瓦的功率,足以支持内部设备的运作,同时,会开启空间光能传输组建,建立能源传输的通道,空间链接设备组建也会开启。
  航天局的控制室,能直接受到聚能卫星传输的影像,并查看、控制聚能卫星。
  他们会把影像、检测数据都传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控制室。
  很快。
  赵奕就收到了控制室的消息,聚能卫星运转一切正常,同时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
  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数据,可以测算出聚能卫星,最高每小时可以传输1.9乘以10的十二次方焦耳的光能。
  这个数据也就代表,接受端以百分之五十的功率转化电能,也能轻松超过25万千瓦。
  “25万千瓦,比预想的要高出一些!”
  “百分之八十,也是20千瓦。更何况,光能接收转化器的电能转化率,可远不止百分之五十。”
  “这么多的能源,可以支持一万台的汽车,以中等功率持续运作,第一批生产一万台汽车,还是保守了!”
  赵奕带着思考着看向样车,样车整体充满了科技感,仿佛就是未来科技的产物,是以红色搭配灰色为主色调,后端带有符合动力学的尾翼,车速高过一百迈时,尾翼就会自动展开。
  样车是五人座轿车,方便用户出行使用。
  现在样车大部分已经装配好,只是没有安装核心的光能接收转化器,聚能卫星正式运作,就可以测试光能接收转化器,随后就可以向交通部门,申请上路进行测试。
  样车测试会持续两个月左右,跑过足够多的公里数,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通过相关的审批以后,就可以正式对外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