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维度的理解

  研发室的楼梯口。
  两个研发组的组长,边说着边向前走着,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低,但是还是被旁边路过的王恩龙,听到了一句关键,“你们三组可以呀,赵院士可是点名表扬了你们,二十万的奖金,是你们的了。”
  “钱不重要,荣誉才重要,给赵院士提供灵感,说出去都有面子!”
  “哈哈。”
  王恩龙是三组动力部门的技术员,也是部门里年纪最大的,已经有四十三岁。
  他支着耳朵听了几句,就继续正常往前走着,心里不得琢磨起来。
  二十万奖金是三组的了?
  也就是说,三组有人写的报告,被赵院士采纳了!
  会是谁呢?
  针对解决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不足的方案问题,王恩龙还是非常上心的,各部门的意思就是说个想法,不管想法是好是坏都可以,但是王恩龙却当成了重要工作,他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工作的时候还在写,才写出了个解决方案报告。
  同时,王恩龙还看了其他人的报告,对比来说,认为自己的方案是最可行的,他的方案是把Z波发生卫星,放置在距离地球表面一千公里外的太空中。
  这个方案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王恩龙出自国家机械工程实验室,参与过第一次Z波压缩材料实验,对于Z波压缩空间的原理有一定了解。
  虽然不知道更深层次的理论,却知道Z波压缩的倍率,和区域内含有的粒子数量直接相关。
  所以他提出了把卫星放置在距离地球表面更远的外太空。
  实际上,距离地球表面只能算是太空,并没有达到外太空的程度,这个距离上,早已脱离了密集的大气,但还是存在很多粒子的。
  距离地球表面越远的地方,粒子数量就会越稀少。
  所以,把卫星放置在外太空,发射Z波压缩宇宙空间所需的功率,就会跟着和大大降低。
  王恩龙认为自己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再考虑到二十万奖金是在三组,顿时变得有些激动了。
  等回到了办公室里,他都忍不住激动起来,“肯定是我啊!三组,就只有我的方案最可行。”
  “他们还说什么,发射两个Z波卫星?这不是胡编乱造吗?功率可不是能叠加出来的,否则赵院士还用找灵感吗?”
  虽然内心里非常的激动,但办公室里只有他和孙建新两个人,事情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到处传自己的报告被采纳的消息,似乎有些不太好。
  但是王恩龙还是忍不住,他的方案被采纳,可不只是二十万奖金,给赵院士提供灵感的事情,都够他吹嘘一辈子了。
  “淡定!”
  “王恩龙,你要淡定!要表现出满不在乎、理所当然的神态。”
  “对,就是这个表情。”
  王恩龙还把电脑屏幕当镜子,对着照了好半天,最后忍不住还是轻咳一声,“建新啊!”
  孙建新正在专心看着网页新闻,他感觉王恩龙的语调有些奇怪,马上问道,“怎么了?王哥?”
  “啊~~~”
  王恩龙一时之间卡主了,顿了有几秒钟才继续道,“是这样啊。我看你来公司快一个月了吧?估计下个月就能转正了。”
  “嗯,组长说没问题。”孙建新想到转正,也忍不住有些期待,实习期工资只有百分之八十,转正以后工资高,福利待遇也很好,也能开始拿项目奖金了。
  到时候,他就真正成为了奕星科技的员工。
  国内来说的新型科技研发,只有奕星科技一家正规企业,其他像是空间科技信息公司等,都是内部团队做研发,好多方面都需要保密,并不在正常企业行列中。
  奕星科技的格调还是很高的,远远超出那些互联网科技企业。
  现在这个阶段来说,说是奕星科技研发部的员工,听起来就感觉是顶尖科研人员。
  王恩龙可不在意孙建新的心里活动,他主要是为了说上几句,“你也马上转正了,王哥我啊,年级粗长几岁,是过来人,就指导你几句。”
  “嗯,我听着。”孙建新对王恩龙的印象还是很好的,两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平时遇到什么问题,王恩龙也会指导他。
  “是这样啊!”
  王恩龙说道,“咱们奕星科技,成立没有多长时间,但论起研发的内容,国内科技地位,就是这个。”他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孙建新点头听着。
  “而且,咱们公司有一个其他公司比不了的优势,就是赵院士。”王恩龙道,“我敢说,全世界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希望能跟着赵院士工作,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咱们跟着赵院士做研究,也许哪天有个大的成果,我们也能跟着名垂千古啊!”
  王恩龙说着都很激动,因为灵感报告被采纳,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名垂千古了。
  但他还是忍住内心的激动,继续说着,“就像是这次,赵院士遇到了问题,解决不了,怎么办呢?集思广益!”
  “这就是好机会呀,不过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像是我——”
  王恩龙终于说到了关键,语气都变得有些激动,“我可是跟着赵院士做过实验,具体实验不能告诉你,是保密的,但是你知道那次有多震撼吗?”
  “经过了那次实验,我们这些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把新东西记在了脑子里。”
  “赵院士碰到了问题,因为我们也经历过实验呀,对内容也了解一些,再加上充足的准备、充分的思考、认真的态度——”
  “这些都是成功的基础!”
  孙建新听着都感觉有些奇怪,因为王恩龙的语气似乎是代表,他已经成功了?
  可是,为什么啊?
  孙建新正准备开口问一下,就看到三组的组长朱贵推门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
  王恩龙立刻站了起来,“王主任,这个,是不是——”
  “是!”
  朱贵很用力的点头,然后转头看向了孙建新,“建新啊,了不起!”
  “啊?”
  “啥?”
  王恩龙和孙建新都有些迷茫。
  王贵走过去用力握住孙建新的双手,“我说你,了不起啊,你的报告被赵院士采纳了,赵院士还亲口说了,二十万奖金是你的了,而且啊,他还说,让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做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想新点子,创造力比努力更重要!”
  “这些都是赵院士的原话,建新,这次你可是为咱们三组挣到脸了!了不起!”
  朱贵说完还激动的拍着孙建新的肩膀。
  孙建新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他甚至都有些忘记了,自己的灵感报告究竟写的什么。
  王恩龙则是愣了好半天,最后酸溜溜的说道,“建新,我刚才还没说完呢。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你呀,就是那种天才,赵院士都说了,灵感比努力重要。”
  “嗯,谢谢主任,谢谢王哥!”孙建新激动地点着头,但是他回想王恩龙说的,总是感觉怪怪的。
  难道是因为王哥早就知道,自己的报告被赵院士采纳了?
  ——
  研发部门里发生的事情,对赵奕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现在他更关心理论研究。
  之前的空间连接记录是以实验推倒的理论,因为是当成一种信息传输技术,并没有考虑到能够传递能量的问题。
  现在实验有了新的发现,赵奕就迫不及待的推导底层理论了。
  但只是凭空的做数学推导,想要找到关键点太难了。
  赵奕还是给空间信息科技公司打了电话,让他们再派个研发组过来,并且带一些更精细、更齐全的检测设备。
  很快。
  同样的研发组第二次来到了奕星科技的研发基地。
  因为实验的规模并不大,只在临时的实验室就足够了。
  这次的实验和上次不同。
  赵奕是打算连接两个设备,过程中对于设备内部的微型光束,位置和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
  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来检测光能传输的效率,是否会因为微型光束的微调而产生变化。
  这就是研究内部微型光束分布与光能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的针对性还是很强的,但想要真正找出关系,难度就实在是太高了,不过已经有了确定的方向,凭借因果思维能力,还是能够得到一些结论的。
  赵奕发现有些微型光束的微调,并不会影响到建立空间链接,却能直接影响到光能的传输效率。
  在连续的实验结束以后,研发组做了详细的数据比对,随后召开了会议讨论结果。
  赵奕根据结果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说明光能传输效率需要的精度更高。”
  “什么意思呢?”
  “因为内部光束的调整,并不会影响到建立连接,却能够影响到能量传输效率,说明建立连接需求的阈值更高,而光能传输的阈值很低。”
  “比如,一个参数X,当X取值10到20,就可以建立空间链接,而取值15-16,才能够保证最大化的光能传输效率,正因为如此,只要在10到20范围进行调整,都可以建立链接,同时取值却会影响到光能传输效率。”
  “但是,这个阈值的把控,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实验能够得出结论,对于底层理论的研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研发组记录了实验和结论,随后就继续留下来做研究。
  赵奕则是仔细研究起更深层的数学逻辑,他必须用数学方法,对于光能传输效率做解释,才能够高效的应用这项技术,而不是碰运气式的制造相关的设备。
  理论的解析工作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赵奕非常感兴趣的。
  赵奕一时间想不出头绪,就干脆把空间链接技术就关的数学体系放在一起,寻找哪里是薄弱点,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
  然后他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空间解析。
  空间链接技术有关的数学体系,并没有和空间解析建立直接关系,大部分都是应用,也就是建立链接的方式,和空间有关的,大体可以解释为‘某空间设立一个端口,另一个空间建立同样的端口,利用‘密码’让两者相连’。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
  赵奕把自己闷在办公室里,很仔细的研究空间数学,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牵扯到空间的维度问题。
  虽然已经对空间进行了很多的解析,但大部分都是应用层面的,而不是真的对空间非常了解。
  这就像是在微观物理出现以前,科学家们自认为很了解物质,能够以元素表达的方式,对各种物质进行深度的剖析,了解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
  但是,后来出现了微观物理,出现了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等等粒子,才是真正对物质进行微观的深度解析。
  空间的研究也是这样的。
  现在所做的数学解析,基本上都是有关性质、应用方式,而不是阐述空间具体是什么、是怎么样排列组成的,等等。
  这部分内容肯定牵扯到维度问题,因为空间肯定不能够用三维的角度来理解。
  如果空间是三维构造,就肯定会存在距离问题,也就不会出现空间链接技术。
  三维空间的点和点之间,是不可能无视距离连接在一起的,同时,三维空间也不可能被挤压,Z波的出现也就变得不合理。
  等等。
  最新科技的出现已经证明,空间不能以三维视角去看待。
  那么,怎么看待呢?
  这就是维度问题。
  当碰到维度问题的时候,有关的数学解析就会变得异常复杂。
  赵奕和张祁灿一起讨论了很久,还是没有任何的头绪,他发现自己还是需要灵感,甚至需要一些有关空间维度的其他解释。
  他想到了老朋友——
  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威腾一直致力于研究弦理论、超弦理论,进而延伸到M理论,他对于维度空间的理解,可以说就是世界第一的。
  哪怕赵奕做了很多空间解析,但只是因为发现了新的科技方向,而在维度空间的理解上,还是赶不上爱德华-威腾。
  “还是找爱德华一起研究吧?也许就能有新发现!”
  赵奕决定下来。